分享

抗战中,一个战士只分配5发子弹和2颗手榴弹,不够用怎么办?

 泊木沐 2023-12-21 发布于辽宁

抗日剧里面描写的画面,除了日常的神勇武力之外,还有大量的枪支弹药,用之不竭。但事实却是在四十年代抗日战争中,我军的装备是很匮乏的。

据聂文魁回忆到,当时是1940年三月份,他们在山西盂县附近的赵家村领弹药,但是拿上弹药的他却心里犯了嘀咕“这么一点弹药怎么够用呢?”确是,一个战士只分配了五发子弹和两颗手榴弹。这对于不管是与日军怎样的一场大战来说,都是远远不够用的。

聂文魁自1939年参军,后来经历过百团大战,在战争中,因为他的五发子弹已经全部用完,所以他便去已经堆积如山的日军的尸体上去翻他们剩下的弹药。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个画面:在一大片血泊之中,我方的战士们,爬到日军尸体的山头,一个人一个人的翻着他们剩下的弹药,来补充自己的不足,然后继续投入战斗之中。

而这中办法,是当时的八路军普遍都采用的一种办法。

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尤其是经过几个月的奋战,八路军有些分队的弹药已经是几乎用完了。而狡猾的日军却是加大了打击的力度,派出了许多的兵力去攻打盂县等地,在那里反复的争打。

我们的战士们面对每天都要与此交火的状况,弹药这些东西是完全不够用的,那要怎么办呢?

再这样的情况下,八路军的班长就对战士们说,要牢记住“三不打”原则。所谓的三不打原则,其实是让战士们有针对性的打击敌军。而对那些没有把握的、距离太远的以及瞄不准的统统不打。

这小小的三点,其实发挥的作用却是不小的。有曾经战斗过的老兵回忆说,在战场上,这三点是很有用的。因为他们不再是着急的打,而是内心沉着,等待时机去打。

当与敌军战斗时,排除了三点不打的原则,就会认真而拼尽全的打,所以这时的战斗力往往是有所提升的。

但是如果遇到对方确实强悍,而我方战士有没有的那要的情况下,我们的战士们就只能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与对方拼打,其中的严酷残忍程度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感谢那些战士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