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接地气有人气,聚焦青年毛泽东的《鲲鹏击浪》与观众深度同频共振

 先睹为快战台烽 2023-12-21 发布于北京

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献礼作品、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鲲鹏击浪》已经于12月18日在北京卫视、浙江卫视、广东卫视以及爱奇艺、优酷视频、腾讯视频盛大开播。

《鲲鹏击浪》以青年毛泽东为叙事主线,讲述了毛泽东自1918年从湖南第一师范毕业,到1921年他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所走过的不平凡的革命历程。

剧名《鲲鹏击浪》,来自于毛泽东所写的《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中“君行吾为发浩歌,鲲鹏击浪从兹始”一句。而这部剧,也确实让我们跟随镜头回到毛泽东的青年时代,来感知一代伟人的求学求知、努力奋进。其中虽有他对革命理想的追求,但更多是通过很多的生活细节,来展现他青年的成长轨迹。

开播至今,战台烽已经陆续追看了前六集,虽然剧情才刚刚展开,但也能很清晰地感觉到,这是一部剧情紧凑、手法平实、表演真挚,又相当接地气的好作品。在这一点上,著名编剧马继红和导演刘飚功不可没。

印象特别深刻的场景,是毛泽东在恩师杨昌济的鼓励下,和新民学会的会员们一起乘火车奔赴北京的见闻。途中他们在车窗上第一次看到了华夏的母亲河——黄河,意气风发的莘莘学子们激动不已,咏诵起黄河的诗句,从“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黄河远上白云间”到“黄河西来决昆仑”,而此时的毛泽东也情不自禁的咏出“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名句。虽然是第一次从长沙走出,但胸怀更广袤世界的他,或许在这一刻,已经抱定了为中华崛起而锐意向前的决心。

小小的一个场景,有细节,有寓意,更是通过这些平凡的一幕,引申出翻天覆地大时代中青年们的不平凡。

《鲲鹏击浪》在剧本创作与导演手法上,确实能让观众们感受到许多的匠心所在。这也正是这部作品的过人之处,虽然所截取的是未来新中国领袖的生平,却并没有以高大上的口号来烘托人物,而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毛泽东的人生经历,与我们所有的观众,特别是与当下的青年们,进行了更多人生理念上的同频与共振。

类似的场景还有许多,包括全剧开篇,执教于楚怡小学的毛泽东,带领孩子们边进行体育锻炼边背诵励志诗歌,从小就灌输他们确定人生目标、寻求人生真理的教育理念,即便放置于今天,依然有其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

彼时的毛泽东,确实也在用思考与行动,践行了他在自己所写的那篇被杨开慧称赞为“论述气势磅礴,文笔纵横驰骋,观点新颖”的《心之力》中的人生初衷。

对于毛泽东而言,唯有理论结合现实,才是真正的知行合一。对于《鲲鹏击浪》来说,更是要将历史照进现实,才能更深度地与观众共情。所以,回望剧中毛泽东努力求学的时光 ,也并非一帆风顺,因为敢于仗义执言、挑战军阀张敬尧,最后被逼失去教师工作,去街头卖字求生。

后来奔赴北京求学,又在北大面斥张国焘“废除汉字”的激进理论……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一名热血青年的正义凛然与爱国热忱。从这部剧中,也让我们恍若置身那个兵荒马乱、百废待兴的旧时代,让每个人的爱国救亡热情与日俱增。

就已经播出的六集内容来看,毛泽东的青年生活,一直是在困苦中艰难前行,求学没有学费,和同学们八个人挤一张大通铺,时常过着衣食无着的生活。但有一点却又让人感动,就是他内心所燃烧的对于未来世界的希望之火,却从不曾熄灭。

我们也将通过《鲲鹏击浪》这部作品,看到一个更加鲜活的,甚至有些可爱的毛泽东,同时也将见证他从一个信奉教育救国的热血青年成长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全过程。正所谓“守正创新”,《鲲鹏击浪》这部作品,让观众和业界都看到了历史人物传记题材作品的全新表达。

要点赞本剧的青年演员们,特别是此次饰演毛泽东的刘承林,并没有拘泥于既往影视作品中的毛泽东形象,而是更多地为这个人物注入了烟火气息,让伟人走下神坛,呈现出他平易近人的一面,这不是简单的表演技法,而是通过许许多多的朴实场景,由点及面地进行更人性化的角色塑造。

因此,尽管对于有些观众而言,可能会觉得这个全新的青年毛泽东与脑海中的印象有些不同,但相信随着剧情的持续热播,会很快接受这样一个更有人情味更饱满真实的人物形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