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印度血桐:含有改善记忆力,老年痴呆的成分

 植物游记樊蓉 2023-12-22 发布于贵州
写在前面

在高黎贡山遇见了一棵印度血桐的幼苗,对他感兴趣是因为他的叶子很有辨识度,又大又是盾状。

单独做一篇文章介绍,是因为它里面含有神经酸,神经酸用处很大,它有可能因为这个特点被产业化种植,带动村民致富。

植物志上的印度血桐

印度血桐(Macaranga indica)来自于大戟科,血桐属。俗名盾叶木,乔木,高10-25米。

产于云南,西藏,生于海拔1 200-1 850米山谷、溪畔常绿阔叶林中或次生林中。

当血桐的树干表面受损时,流出的树液里含有很多铁质,经氧化后会转变成血红色,状似流血一样,故而得名。

其英文名称为:Elephant's Ear,源自于血桐巨大的盾状叶片,形状似小象的耳朵。

血桐是强力抗氧抗炎消肿止痛的天然草本植物;树皮及叶可作工业防腐剂。

树叶可当羊、牛或鹿的饲料;木材轻软,可供建筑及制造箱板、火柴及火柴盒之用。

文献中的神经酸

神经酸,即顺-15-二十四碳烯酸,是一种超长链单不饱和脂肪酸,最早从鲨鱼脑组织中分离出来。

神经酸通过酰胺键与鞘氨醇结合形成神经酰鞘脂,鞘脂是大脑白质和有髓鞘神经纤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若大脑中缺乏神经酸,则会引起大脑损伤以及记忆力减退,导致中风后遗症、老年痴呆等脑疾病。

神经酸作为一种长链单不饱和脂肪酸,早在19世纪20年代就从动物中被发现,但是来源及含量较少。

神经酸天然存在于母乳中,母乳脂中神经酸含量为0.20%左右,且随着哺乳期的延长,神经酸含量将下降到0.05%左右。

早产儿母亲的母乳中神经酸含量比足月儿母亲的母乳高6倍,但含量仍然较少。

动物、微生物中神经酸含量不高,不易提取,不作为主要提取来源。

目前高产神经酸的基因重组技术发展不够成熟,受到环境和技术限制。

随油脂研究的发展,黄花蒿、蒜头果、紫槭、琉璃苣、文冠果和大麻等野生植物的种子油中检测出含有神经酸,其中在蒜头果中神经酸含量超过50.71%(占总脂肪酸)。

这一发现为神经酸的研究和应用开创出一个新的、可持续的发展方向,使富含神经酸的植物可以作为神经酸的提取重要来源。

在一些木本植物中发现神经酸的存在,从而为神经酸提取提供了更多来源。

三种富含神经酸木本植物的种子油,蒜头果、盾叶木和印度血桐,神经酸含量分别为42.22%、28.41%和21.77%。

其中蒜头果种子油中不仅含油量最高(58.71%),神经酸含量亦最高。

元宝枫与文冠果也可作为神经酸的来源,它们的果油中神经酸含量分别为13.11%和9.49%,其中文冠果具有抗逆性强、易存活等特点。

相比于动物来源的神经酸,植物来源的神经酸成本低、含量高、植物可批量种植,可以实现规模化提取神经酸。

有助于控制心血管疾病及预测疾病的死亡风险。

神经酸有助于改善大脑功能、修复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并与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进展有关。

神经酸缺乏会导致记忆力减退、老年痴呆以及更严重的脑部疾病,如脑中风后遗症、脑萎缩等。

神经酸作为大脑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的核心天然成分,是目前国内外学者公认的唯一一种能够修复受损大脑神经纤维,促进神经细胞再生的物质。

作为一种神经营养因子,目前已有许多利用神经酸治疗大脑疾病的报道。

诸如对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策尔韦斯综合征等疾病,神经酸都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神经酸对于由肥胖引起的人体机能紊乱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神经酸还可促进婴儿大脑与视觉功能的发育。

神经酸能够显著提升受试者的记忆力和IQ值。

神经酸的缺乏也会引起诸多脑神经失调疾病,如记忆力衰退、失眠健忘、脑瘫、脑萎缩等。

过去神经酸的主要来源是鲨鱼,但随着各国明令禁捕鲨鱼,神经酸的获取逐渐陷入困境。

因此从植物油中提取神经酸开始成为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关注重点。

20世纪90年代,浙江大学神经酸项目研究中心的侯镜德等首次从我国特有的木本植物中成功分离、提取出了高纯度的神经酸。

并研制出神经酸的口服剂型,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打破了从鲨鱼中提取神经酸的局限。

蒜头果中神经酸含量最高,但由于分布地带狭窄,资源量少,繁殖难度大,限制了其规模化生产。

再加上蒜头果蛋白是一种双链高毒性蛋白,分离提取安全无毒的蒜头果油难度较大,进一步限制了神经酸的生产加工。

元宝枫籽油中神经酸含量虽然比蒜头果低,但其产量高、容易获得。

是一种可持续利用的木本植物神经酸资源,其开发利用也得到了高度重视。

声明

医家讲求“辨证施治”,人人“证”皆不同。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为探讨学习之用,不构成用药建议,如有需求,请谨遵医嘱。

参考文献

(2)神经酸来源新方向的探讨蒲定福 冯自伟 郑仁健 何梓铭 蒲晓斌 陈定全 袁代斌 四川绵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四川 绵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