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粟裕在苏中战役七战七捷,李默庵损兵折将,为啥还说是“双赢”?

 数字人生6688 2023-12-22 发布于山东

相哲看历史2023-10-12 15:16江苏

引言

1946年7月13日到8月31日,苏中地区爆发了七场战役,也就是著名的苏中战役。这场战争,我军七战七捷,但最为对手的李默庵为什么说是“双赢”呢?

苏中战役前粟裕做出的准备

苏中地区位于解放区的东南前哨,同国民政府南京还有上海隔江而治。抗战一结束,老蒋就将苏中和苏北作为是主要的争夺目标。国共谈判期间,蒋介石明确提出,苏中地区的战略意义非常重要,希望我党能够让出这块地区。

当时的粟裕是华中野战区的司令员,他对于老蒋的策略和阴谋也很清楚。1946年5月,经过中央批准,粟裕将1师、6师、第七纵队,一共三万多人、16团的兵力驻扎在苏中地区。这些兵力也经过了良好的军事训练,战斗力也有很大的提升。

6月初,粟裕给新四军和军委中央的电报中,明确提出了自己的作战计划:对于泰州、扬州一线的白塔、宣陵进行打击,让25军、100军与我军作战,就可以打好几场胜仗,拿下敌军的三个师,这样就拿下泰州。5天后,军委同意了粟裕计划。

6月24日,以主要的铁路为轴线,先是拿下解放区的交通线和主要的城市,由南向北进行进攻。中央方面也作出了指示:粟裕率领主要的部队占领蚌、浦沿线铁路,歼灭华中地区的三、四分区,策应北部,协同作战。

两天之后,军委中央复电:“希望在苏中地区牵制在南通、扬州的敌军,粟裕带领15个团的兵力与陈毅带领山东野战军,将敌军的铁路线彻底破坏,歼灭浦口地区的敌人。”

当时,粟裕正在准备苏中地区的作战情况,看了中央发来的电报,他突然意识到这是一个出击的机会,要率先出击,首战一定要胜利。在分析了当时的局势后,粟裕认为,要先在苏中地区先打仗,再往西边转移,这样对战局才有利。

作出决策之后,陈毅第二天便召开军事会议,传达自己的战略意图,希望华中分局能决定。会议结束,粟裕就赶到了驻地,同张鼎丞、张爱萍、邓子恢、谭震林商议,大家都一致同意了他的作战计划,唯有陈毅表示反对。

7月13日,毛主席亲自发来电报,战争即将开始,敌人三面行动,应该先解决苏北,然后打通平汉、京浦....先打几个胜仗,找出敌人的弱点,再让豫北、晋南的主力投入战斗,这对于作战也是很有利的。

粟裕为了赶到淮安,一口气赶路300多公里

从双方的战略对比来看,国民党派出了第一晋绥区的主任李默庵,他率领国军的83师、49师等6个师、两个旅,还有71交通警察总队作战,兵力大概有12万。而粟裕和谭震林率领6师、11师,加起来一共19个团,总共的兵力不过3万。即便如此,粟裕还是取得了七战七捷的战绩。

第一场战役为宣泰战役,7月10日,粟裕知晓了敌人要兵分四路,向海安等地大举进攻,便要先下手,拿出了比敌人多五倍的兵力,率先向敌人发动了进攻。激战四天之后,除一个营部之外,将敌军三千多人全部歼灭。38师的师长李天霞向李默庵报告,只损失了两个团,他也没有说什么,觉得建制还在。

第二场是如南战役,在战争结束之后。南京方面便下令让他先占领海安、如皋,还是原来的计划进行。而粟裕也早有准备,7月15日,粟裕便率领第1师和第6师向东前进,紧急命令7纵队来如皋,协助作战。与此同时,粟裕继续让我军攻打泰兴城,迷惑敌人。

李默庵便命令49师,占领如皋,同时让其他几个师策应。18日,粟裕以敌人4倍的兵力49师发动进攻,歼灭了敌人一万多。20日,粟裕便命令将士们撤回。21日,毛泽东发来贺电,庆祝大家打了一个胜仗。而李默庵也安慰自己,虽然受到一些损失,但是占领如皋的计划算是按时完成了。

第三场战役是海安战役,经过两场战争之后,主力暂时休整。而李默庵将目标转向海安,派出了六个旅的兵力,想要围攻海安。粟裕看到局势后,便决定先派出小部队打防御,实在不行就撤出去,但很多的同志表示反对。粟裕便决定让中央定夺,让警卫员陪着自己跑到淮安。

粟裕为了尽快赶到,先是骑摩托,又换了面包车、乘船,换了好几种交通工具,连续走了300多公里,历时一天一夜,终于到了目的地,李默庵后来知道此事,也是高度赞扬,还有这种精神的人在国军当中也是很少。

抵达淮安之后,粟裕便与大家紧急商量这件事情,中央最终同意了他的决定。7月30日,毛主席致电:“宁可丧失一些地方,也不许打没有把握的战争。以后也不能太过心急,一定要以打胜仗为准。”

李默庵节节败退,却觉得这场战役是“双赢”

在粟裕的部署下,第七纵带兵作战,最终只用了3000的兵力与敌军的5万多人对战,经过了四天的鏖战,我军歼灭了敌军三千。战后,国民党军官只是汇报了所谓的战功,没有说明真实的战情,因此觉得攻打海安没费多大劲,表示完成了自己的作战计划。

攻占海安后,李默庵还以为粟裕的部队已经撤离,还以为我军不会发动进攻。8月6日,李默庵派遣105旅进攻角斜。7日,粟裕发现敌人有动静,觉得进攻的时机到了。中央让军队暂时休整,派遣军队特务团和第五旅前来。8月10日,战斗开始,我军只花费了20小时便歼灭了敌人的八千人,这就是第四次大捷李堡战斗,李默庵终于承认战败的事实。

此次战斗结束之后,国军元气大伤。按照中央的指示,华野先是拿第七纵队假装攻打黄桥,8月20日正式发动进攻带领主力三万多人悄悄南下,21日便对于林梓、丁堰发动进攻,歼灭了三千多名敌军,这就是第五次大捷。李默庵不得不再次感叹这次战争是腹背受敌,交警败退

此后的两次战斗,8月23日,战场转移到了邵伯,经过四天的激战,华野率军歼灭了敌人两千多。8月25,又进行了黄路决战,歼灭了敌人大概一个营。我军连续七战七捷,总共歼灭了敌军一万七千多人,李默庵知道无力回天便将25师返回扬州。

关于这场战争的胜利,粟裕称并不是事先准备得非常完善,也是遵循了中央关于打几个胜仗的指示。李默庵也觉得自己的作战计划也完成了,损失一些力量也算不了什么,国民政府也并没有多加责备,所以觉得双方是“双赢。”

苏中战役中表面上是占领地盘,但实际上粟裕是歼灭了国军的主力。虽然看哪方都是“双赢”,但是从战略角度上看,李默庵当然是失败的这一方,这是无可辩驳的。

参考文献: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

《李默庵回忆录》,中国文史出版社

《粟裕战争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