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围棋之缘

 人生掠影 2023-12-22 发布于辽宁

      记得小时候家里有副围棋,偶尔被我们翻出来玩五子棋,一来二去,棋子弄丢了不少,后来搬家,不知道哪去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央广播电台的小说连播节目播放了陈祖德先生的自传体文学作品《超越自我》,讲述了他从开始下围棋到成书时个人和中国围棋的发展历史。他曾于1962、1964、1974年三次夺得全国冠军,是“中国流”布局的主要开创者之一,第一次在中国击败了日本九段棋手,后来担任过中国棋院的第一任院长。通过他的经历,算是对围棋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第一次在真实的世界看别人下围棋,是读初中的时候。当时是校长和副校长对阵,一人坐一个小马轧,棋盘摆在地上,和街头巷尾下象棋的差不多,没有一点文人雅士的感觉。和象棋的最大区别是没人围观,非常清静,当时的农村,下围棋的人很少。
     自己学习下围棋,是在进入大学以后。那时班里面有两位围棋高手,经常一起切蹉,自己偶尔旁观一下,因为不懂,就只能看个热闹。大多是中午时分,两人一手扶饭盆,一手捏棋子,棋局结束后还要花一定的时间复盘,当时特别佩服他俩的记忆力,能记住自己所走的每一步。大二那年的暑假没回家,买了本围棋入门的小册子,从基本规则开始看。等暑假结束同学们返校之后,开始磨着两位高手下棋,由于水平差距实在太大,高手是不大想和自己下的,只是碍于情面,偶尔也会来一局让子棋。刚开始学棋,大都有一个非常着迷的阶段,总想着找人下棋。一个偶然的机会,得知同系另一个专业有下围棋的,好像也是刚入门的水平,于是就经常去找他们练手。
      刚入门时,根本不知道什么定式,什么是外势,什么是实空。布局也只是依葫芦画瓢,常常是摆上几个子之后,就开始扭住一块棋厮杀,要么把对方杀死,要么被对方杀死,然后再开辟下一战场,不知道什么叫弃子争先,说白了就是用下象棋的思维下围棋。后来才知道,双方在开局的阶段一般不会把棋完全走掉,会尽量先占领大场,在自己围空的同时,互相试探,很少真地硬碰硬、互杀大龙。到了中盘,互相打入、侵消,使用手筋作战。最后,再收官子、见胜负。
      围棋有很多定式。定式是指一些比较固定的局面和着法,是棋手们经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套路,主要是围绕着边角的争夺。几番你来我往之后,会得到一个对于双方来说都可以接受的局面,可能是双方各自占领差不多大小的实地,或者是一方获得一定的实地、另一方获得一定的外势。研究定式,可以帮助棋手分析和决策,提高下棋的水平。
      围棋常见的布局有三连星、星小目、中国流,等等。对于布局,很难说哪个好,哪个差,只能是看自己的喜好。金角银边草肚皮,边角落子的效率相对比较高,大部分人都会从边角落子布局,再以边角为基础,向中央发展。也有人特立独行,一开局就直接在中央天元位置落子。围棋没有象棋的看几步之说,因为围棋的想像范围和发挥空间太大,很多时候要看对方出招之后,再思考自己如何落子,或者主动挑起争端,试对方的应手。
      无论是谋地,还是谋势,围棋走到最后都要通过占地多少来判定胜负。所以行棋时不能局限于一城一地的得失,而要着眼全局。有人喜欢围空,有人以占领外势优先。空和实地不一样,实地是自己的,即使对方在里面落子,也没有活棋的可能,空则是虚的,有可能被对方打入或侵消。外势则更虚一些,但发展的想像空间相对比较大。
      围棋除了虚实,还有厚薄。一块棋的棋形厚,则不易被对方攻击,有时还可以己方的厚棋为基础来攻击对方;棋形薄,则易受攻击,通常需要补棋。但棋形过厚,有时就变成了笨重,甚至是愚形,影响棋子的效率。虚实、厚薄都可以归为棋感,要通过无数次的对阵厮杀和训练才能获得,很难用语言文字去解释。
      2016年,阿尔法(AlphaGo)围棋横空出世,成为第一个击败人类职业围棋选手、第一个战胜围棋世界冠军的人工智能机器人,把以前人们普遍认为的不可能变成了现实。以前认为,将围棋每一步的可能性全部穷举出来,其计算量是个天文数字,远远超出了现有计算机的能力。但在改变算法之后,计算量大大降低,通过深度学习技术,结合数百万人类围棋专家的棋谱,以及强化学习和自我训练,最后战胜了人类冠军。
     人工智能的获胜,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人们对围棋的热情,这几年,自己上网下围棋的次数也少了。只是,围棋的很多思想和原则,与现实世界是相通的,值得我们去学习借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