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救国时报》上的毛泽东

 城北十五里666 2023-12-22 发布于北京

20世纪30年代,《自传毛泽东》的采访、翻译和出版,被誉为中国新闻出版史上的“神话”。毛泽东生平传记的传播史,也是一部新闻出版史。纵观中国乃至世界近现代史,大凡政治家都有过办报的经历,“马恩列斯毛”无不如此。由此可见,舆论本身就是革命的一个重要武器。毛泽东更可谓是把“枪杆子”和“笔杆子”结合运用得出神入化的大师。而中国共产党从诞生那一天开始,就始终紧紧地把新闻出版工作作为政治斗争的重要工具和平台,有力地配合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斗争,从而最终赢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而在海外创办的《救国时报》,就是早期党的新闻出版工作中杰出的代表。

从《救国报》到《救国时报》:中共在海外最有影响力的报刊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白色恐怖下的中国共产党在血雨腥风中转入地下,其在国内的新闻出版工作也转入地下。到了1935年,为了把四万万同胞的抗日呼声和中国共产党关于全民团结、抗日救国的主张传播到全国和海外侨胞中去,共产国际和驻共产国际的中共代表团加大了宣传舆论工作的力度,决定创办《救国报》。

1935年5月,《救国报》在莫斯科创刊,编辑部设在莫斯科红场附近的“十月二十五日大街”十号苏联外国工人出版局中文部。印制和发行工作地点在阿尔巴特大街火花印刷厂。报社工作主要由李立三负责,共有十多人,组稿、编辑、校对、排版、设计和印刷一条龙。受当时环境制约,在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向世界邮寄印刷宣传品比较困难,为了做好向中国国内和欧美其他国家的海外发行工作,《救国报》就以旅法华人的名义向法国当局申请,在巴黎设立了发行办事处。《救国报》在巴黎的工作主要由吴玉章负责。

经过半年的运行,《救国报》在海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受到中国国内抗日军民和海内外爱国同胞、侨胞的欢迎,尤其是中共提出“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民族统一战线”主张,深入人心,到11月初已经出版了15期。就在第16期即将印刷的时候,法国政府当局突然通知:“经阁议通过,停止邮寄《救国报》。”原来,国民党蒋介石政府当局看到《救国报》后,视其为洪水猛兽,立即指使驻法国使馆向法国政府提出要求,勒令其停止发行。经过一个多月的多次交涉,都未能获得认可。于是,吴玉章就和法国共产党的同志进行商量,转而利用法国政府标榜的言论出版自由,把《救国报》改名为《救国时报》,重新申请备案。就这样,《救国报》“变脸”为《救国时报》,获得了法国当局的批准。

1935年12月9日,原本已经编辑好的《救国报》第16期“转身”为《救国时报》第1期,《救国时报》在巴黎创刊出版发行。

本人收藏有一部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1980年影印的《救国时报》(1935年12月至1938年2月)的合订本,遗憾的是尚缺第42期至第44期、第46期至第50期。

《救国时报》第一任总编辑由李立三担任,后来继任者为陈潭秋(1937年)和赵毅敏(1938年)。副总编辑分别为廖焕醒、张报、周毅;编辑部其他成员还有李克、王德、林达森、欧阳欣、张涛、邱静山、于辛超等,胡秋原、艾一尘、于斌、萧三等也参加过编辑工作。除了李立三、陈潭秋、陈云等中共领导人给予指导外,何香凝、陶行知、陈铭枢、王造时等爱国民主人士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其在巴黎的编辑、出版和发行工作实际上由吴玉章担主要责任。

《救国时报》经济十分困难,“办报经费几乎到了山穷水尽的状况,印费邮费均无法支付”,自创刊伊始就经常在头版头条位置专门发表启事,成立“本报募集改刊日报基金”,始终得到海外华侨和国内爱国志士的大力支持。尤其是中共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将士也给予捐款,如杨靖宇曾捐款1300元、王德泰捐款500元、赵尚志捐款1200元、李延禄捐款2000元。为此,报社还专门在第一版显著位置公开向捐款的仁人志士表达感谢。

《救国时报》创刊之初为周刊,一张四开四版,不久改为五日刊。稿件多时曾出八个版,最多时出版十二个版(多为合刊)。因为消息全面准确,读者面越来越大,发行量由最初的5000份增长到两万份,在海外发行到43个国家和地区,国内发行基本覆盖了北平、上海、广州、天津、重庆、武汉、西安等大城市,成为中共在海内外最有影响力的报刊。因为苏联新闻出版审查制度过于严格琐碎,又因路途遥远增加邮寄发行成本的困难,《救国时报》的编辑出版工作中心逐渐从莫斯科转移至巴黎,报社主要工作就由在巴黎的吴玉章领导,吴克坚负责编辑,陈大邦负责印刷。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形成,中央中共机关报《新中华报》和《新华日报》在国内也可公开出版发行,《救国时报》的历史使命基本完成。就在这个时候,苏联发生了清洗“托派”的斗争,《救国时报》的工人大都受到牵连而遭逮捕,报社陷于停顿。1938年2月10日,《救国时报》在编辑出版了152期后(如果加上改版前出版的15期《救国报》,共计出版167期),决定移到美国继续出版,但未能实现,不得不宣告停刊。

Image

1936年6月25日,《救国时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西北抗日红军大学招生布告》。


《救国时报》是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在海外主办的一张中文报纸,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国外从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宣传的机关报。它紧紧围绕抗日救国这个主题主线,除在第一时间发表了大量反映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消息、评论之外,还发表了大量有关东北抗日联军将领杨靖宇、王德泰、赵尚志、周保中、李延禄的文章,同时介绍了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情况。其中,关于中国工农红军和红军长征的报道,最为有名的作品就是邓发以笔名“杨定华”发表的《雪山草地行军记》和《由甘肃到山西》,成为最早以连载的形式系统介绍长征的作品(本人曾著述《世界是这样知道长征的:长征叙述史》,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对此作了详细说明)。

毛泽东著作、生平和照片在《救国时报》上的报道介绍


作为中共在海外公开发行的唯一报刊,《救国时报》又是如何向世界宣传、介绍毛泽东的呢?我们不妨从现在依然存世的报纸中,一页一页地寻找,看看能否发现新的历史和故事。

《救国时报》从创刊号开始,就在第一时间报道中国共产党和有关毛泽东的消息。第一次以毛泽东的姓名作为新闻标题,是在1936年1月29日。本期是第9期、第10期合刊。该报在第五版和第六版发表了《中国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和人民外交委员长王稼祥最近谈话》。该文是以与红色中华社记者访谈的形式发表的谈话,经由广播播出。

《救国时报》的这则消息转载自上海工人通讯社。毛泽东主要回答了三个问题:一是中国苏维埃政府对目前华北问题有何观察、有何主张?二是中国苏维埃政府对于最近全国学生救国运动有何感想与主张?三是最近各方盛传蒋介石已与红军成立停战协定,究竟事实内幕如何?而在第六版的正文中,发表了毛泽东照片一幅,照片的说明文字为“中华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先生”。此照片1927年拍摄于武汉,也是毛泽东的第一张标准照。

1936年3月27日,第12期《救国时报》在第三版发表通讯《历尽艰苦红军始达北上抗日》,同时再次发表毛泽东1927年在武汉拍摄的照片,只是说明文字改为“领导红军出动抗日讨逆之毛泽东氏”。

1936年9月18日出版的《救国时报》第55期和56期合刊,在第五版发表了共产国际执委会总书记撰写的长篇文章《中国共产党十五周年纪念》,同时刊登了王明的长篇文章《为独立自由幸福的中国而奋斗》(从第五版至第八版)。其中,在第五版刊登了季米特洛夫、毛泽东和朱德的照片,毛泽东的照片依然是1927年在武汉拍摄的那一张,图片说明是“中华人民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而在第六版,则刊登了一张“中国全国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会场照片,是毛泽东在1931年11月7日中华全国苏维埃“一大”上讲话的情景。

Image

1936年9月18日,《救国时报》刊登的季米特洛夫、毛泽东和朱德的照片。


1936年10月30日出版的第64期《救国时报》,在第三版以整版篇幅刊登了《中国共产党致中国国民党书》。该文系毛泽东于1936年8月25日,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名义写给中国国民党的。这也是在《救国时报》第一次以整版发表毛泽东的著作。此文1993年12月收入《文集毛泽东》第一卷。

Image

1936年10月30日,《救国时报》在第三版以整版篇幅刊登了毛泽东起草的《中国共产党致中国国民党书》。


在本期《救国时报》的第四版,还刊登了《苏维埃政府领袖毛泽东先生致章陶邹沈四先生信》。这封信,是毛泽东于1936年8月10日写给章乃器、陶行知、邹韬奋、沈钧儒诸位先生及全国救国联合会全体会员的公开信。《救国时报》加了一个副标题“关于团结御侮几个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的讨论”。编者按称:“毛先生这一信的伟大政治意义及由此而显示出的团结御侮光明伟大的前途,每个读者都可完全明了,用不着任何注释的。”

1936年11月10日,《救国时报》在第二版“祖国消息”栏目,以《红军主力集中西北抗日》为主标题,以“美记者畅谈苏区红军现状,坚决执行共产党的新政策”为副标题,报道了红军长征即将胜利会师的形势,反映了斯诺在苏区的见闻。

1936年11月30日,《救国时报》第69期在第一版“要讯”栏目中,刊登消息《红军要求东出援绥抗日,蒋氏反向红军大举进攻》。报道称:胡宗南部两旅被红军缴械。

1936年12月20日,《救国时报》第73期在第二版以整版篇幅并转第三版的规格,发表了《中华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先生论抗日救国联合战线》。该文编者按说:“美国著名记者斯诺氏旅居我国为时甚久,历任欧美各大报驻华记者,其所为通讯,记载翔实,眼光远大,素为欧美所爱读。……此稿即系密勒氏评论第七十八卷第十一、十二两期所载之斯诺氏与中华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氏谈话记录之一部分通讯。本报以密勒氏报之读者尚仅限于国人识英文者,因特为译成中文在本报发表。”

Image

1936年12月20日,《救国时报》在第二版以整版篇幅并转第三版发表《中华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先生论抗日救国联合战线》。


《密勒氏评论报》是美国人鲍威尔在上海主编的一份英文报纸,斯诺从美国到中国工作的第一站,就是在这家报纸当实习记者。《救国时报》翻译发表的这篇《毛泽东先生论抗日救国联合战线》,是斯诺与毛泽东关于抗日战争的谈话,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1936年7月16日在保安与毛泽东《关于帝国主义问题》的谈话,第二部分是1936年9月23日在保安与毛泽东《关于联合战线》问题的谈话。这篇谈话在《自传毛泽东》中是以《毛泽东论中日战争》为题,作为附录之一收入的。在《红星照耀中国》(《西行漫记》)中是第三篇的第三节《论抗日战争》。上海《文摘战时旬刊》在1937年9月28日,也发表了由汪衡翻译的《毛泽东论中日战争》。1993年12月,此文收入《文集毛泽东》第一卷。

《救国时报》在1936年12月20日刊登斯诺与毛泽东的谈话的同时,还第一次发表了斯诺给毛泽东拍摄的头戴红星八角帽的戎装照,说明文字依然是“中华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先生”。这比1937年1月25日出版的美国《生活》杂志第二卷第四期发表这张照片的时间还要早。也就是说,上海《密勒氏评论报》是最早发表这张照片的英文媒体,而《救国时报》则是最早刊登这张照片的中文媒体。此后,《救国时报》刊发的毛泽东个人肖像均为这张戎装照。

需要说明的是,在1936年12月20日出版的这一天的《救国时报》第一版的“要讯”栏目,还大字标题显著刊登了西安事变爆发的消息——《蒋介石等在西安被东北军扣留》。

1937年1月30日,《救国时报》第79和第80期合刊,在第二版的“祖国消息”栏目,发表了《毛泽东氏发表关于停战抗日之重要谈话》,表示停止对国民革命军任何攻击行动。这篇谈话是毛泽东以中华苏维埃政府主席名义向苏维埃新闻社发表的,时间为1936年10月15日。在同一栏目,还发表了《为西安事变,中苏政府及中央中共通电提议召集和平会议共襄国是》。这篇报道,是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在1936年12月19日向全国人民及各党各派各界各军发出的和平通电。

1937年2月5日,《救国时报》第81期在第二版刊登消息《著名外记者斯诺氏在平公讲游历苏区印象》,并称:“英使馆人员谓:大家都应该欢迎红军到北方来。”这篇消息,基本上是一个综述性的报道,与此前报道的内容没有大的差别。

值得一提的是,在《救国时报》本期本版的右下方,还刊登了一封《苏维埃中央政府对哥老会宣言》。这是毛泽东1936年7月15日以中华苏维埃人民中央政府主席的身份,写给哥老会的一封信。1991年3月,此信收入了中央档案馆编的《中央中共文件选集》第十一卷(1936-1938)。

1937年3月10日,《救国时报》从第87期开始,以连载的形式,在第二版发表陈志华撰写的《抗日红军在西北大汇合》,共连载了四期,直至第90期结束。该文是作者1936年12月3日写于陕北保安。文章中多次谈及毛泽东。

1937年3月21日,《救国时报》第89期,在第一版转载了《字林西报》通讯员消息《毛泽东氏保障人民信仰自由》。这则消息称:“据三月十六日上海电,字林西报载,该报西安通讯员前曾通讯该报谓传闻共产党红军曾侵占陕西肤施(即延安)基督教堂,现该通讯员自己承认前此通讯之不确,并谓,共产党红军并未侵占该教堂而只系与该教堂牧师商妥后,暂时借用该教堂为学校,该教堂一切什物,均安然无恙。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曾向该教堂主事声明,教堂物什如有任何损失,必当一概赔偿,若该教堂需要椅凳及一切用具时,无论何时均可立即退还。毛氏并曾邀请该教堂主事共同将教堂什物一一检点登记以便稽查。最后该通讯员宣称,由此看来,实无任何根据来说毛泽东氏不保障人民之信仰自由云。”

1937年3月25日,《救国时报》第90期在第三版刊登了斯诺撰写的人物通讯《一个非常的伟人》,并配发了毛泽东和贺子珍在保安的合影照片。该文即斯诺撰写的《毛泽东印象记》,后来收入《红星照耀中国》中,题为《苏维埃掌权人物》。《救国时报》在编者按中说明,此文译自3月11日的英国《每日先驱报》。此文在翻译时,有删节。

Image

1937年3月25日,《救国时报》第九十期在第三版刊登了斯诺撰写的人物通讯《一个非常的伟人》,并配发了毛泽东和贺子珍在保安的合影照片。


1937年4月5日,《救国时报》在第92期第一版“要讯”栏目上,以大字标题刊登了《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氏重要声明》。消息说:

据四月二日伦敦电:每日前驱报北平通讯社员致电该报,谓彼收到中国共产党领袖之一毛泽东氏所签字的宣言,声明共产党向国民党提议合作并非投降。毛氏在宣言内宣称,“我们共产党人无论何时,既不出卖主义马克思,亦不出卖中国人民;而现时建立反日民族统一战线,既是符合主义马克思,又符合乎中国人民利益之唯一途径”。毛泽东氏又着重说明,国共合作,必须以实行国民党民主的改组及坚决的抗日政策为基础云。

值得注意的是,这篇报道是《救国时报》第一次称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领袖之一”。

1937年5月1日出版的《救国时报》第97和第98期合刊,在第六版发表了《一个基督教的医生在中国红军内的经验》。这篇“上海通信”其实是红军医生傅连暲的自述。文章中谈到了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的红军部队到福建长汀后,傅连暲在他的医院为红军官兵治疗天花的经历。

1937年6月5日,《救国时报》第104期在第一版“要讯”栏目,刊登了《中华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氏发表告西班牙人民宣言》。宣言“对西班牙人民为祖国与共和之奋斗表示同情,指出须对卖国贼托洛茨基匪徒作坚决的斗争”。同时,还发表了朱德的“宣言”。这篇宣言发表于1937年5月15日。

1937年6月13日,《救国时报》第105期在第二版以整版篇幅发表了毛泽东的记者谈话《中日问题与西安事件》,并配发了斯诺拍摄的毛泽东戎装照片。该文系毛泽东1937年3月1日与史沫特莱谈话的一部分,1993年12月收入《文集毛泽东》第一卷。

Image

1937年6月13日,《救国时报》第一〇五期在第二版以整版篇幅发表了毛泽东的记者谈话《中日问题与西安事件》。


1937年6月17日,《救国时报》第106期在第二版以通栏的形式,发表了《中华苏维埃政府和人民抗日红军领袖毛泽东朱德致西班牙人民书》,同时配发了毛泽东戎装照和朱德照片。


1937年7月5日,《救国时报》第108期和109期合刊,在第六版刊登了来自美国的新闻照片一幅。图片说明文字为:“美国纽约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游行示威时,纽约侨胞踊跃参加,图为华侨队伍及其标语之一部分。”我们从这幅图片中可以看到,游行群众高举的标语中有“毛泽东朱德万岁”和“中国人民红军是抗日救国先锋”。这也是目前最早的“毛泽东朱德万岁”标语。

Image

1937年7月5日,《救国时报》第一〇八和一〇九合刊在第六版刊登了美国华侨在五一劳动节游行时高举“毛泽东朱德万岁”标语的新闻照片。

1937年7月20日,《救国时报》第112期,在第一版《毛泽东朱德等致电蒋介石宋哲元及全国军事领袖,再次号召团结一致保卫北方抗日救国,全体红军将士随时准备开赴抗日最前线》的“要讯”。

1937年8月20日,《救国时报》第117期在第二版,几乎用整版篇幅刊载了《抗日民主与北方青年——毛泽东氏与北方青年的谈话》。该文于1993年12月收入了《文集毛泽东》第一卷。这篇谈话其实是毛泽东1937年5月15日与时为清华大学学生王福时的谈话。当时,王福时陪同斯诺夫人海伦(笔名威尔斯)前往延安,有幸采访到了毛泽东。王福时还将在斯诺夫妇帮助下翻译出版的《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送给了毛泽东。本文发表时,再次配图斯诺拍摄的毛泽东戎装照。

1937年9月18日,《救国时报》出版了第123期和124期的合刊,在第二版和第三版,以两个整版的篇幅、大字标题发表了《中共领袖毛泽东先生在中国共产党苏区党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提纲及结论》。他们在编者按中说: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首倡和坚持反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革命政党。今年五月初,该党的苏区的党组织在延安举行了代表大会,由中共著名领袖毛泽东先生作了政治报告和对于这个报告的讨论的结论。本报顷觅得毛先生政治报告提纲及结论的原文,特将全文转载,以供海内外同胞的研究。当今全国总抗战已开始的情形之下,毛先生四月前的报告及结论,对于全国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更显出重大的意义。

这个报告及结论,毛泽东作于1937年5月3日和8日。报告提纲的标题为《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目前阶段的任务》,结论部分的标题为《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1951年10月,毛泽东的这份报告分别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和《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为题,收入《选集毛泽东》第一卷。

Image

1937年9月18日,《救国时报》以两个整版发表了《中共领袖毛泽东先生在中国共产党苏区党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提纲及结论》。


这天的《救国时报》第二版还发表了三张照片。一张是斯诺拍摄的毛泽东戎装照,但说明文字已经改成“中共著名领袖毛泽东先生”;一张是“毛泽东先生在延安抗日大会上演讲”,还有一张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苏维埃红军领袖毛泽东先生致西班牙人民书”的手书影印件。

1937年9月30日,《救国时报》第126期在第三版发表了《中国共产党领袖写给美国共产党总书记白劳德的信》,即毛泽东、朱德和周恩来三人写给白劳德的信件。这些信件原文刊登于9月7日的美国共产党机关报《工人日报》,是《救国时报》根据英文翻译而来的。文中配发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三人的肖像照。与此同时,《救国时报》还从同日出版的美国共产党《工人日报》上转译了白劳德在纽约的一篇演讲《援助中国人民就是保护美国》。这篇演讲,是白劳德在接到毛泽东、朱德和周恩来的来信后,代表美国共产党作市选竞争时的公开演讲。

1937年10月10日,《救国时报》第128期在第三版发表《纪念辛亥革命二十六周年》一文,同时配图《国共第一次合作时代》。此照片中有毛泽东,系其1927年参加国民党中央委员会执行部在上海时的合影。

1937年12月10日,《救国时报》第140期,在第二版发表的《第八路军半个月的英勇战绩》一文。这篇文章转载自11月5日的上海《大公报》。发表时,《救国时报》配了一幅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和博古的合影。文字说明为“我国共产党及第八路军领袖由右至左: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博古”。

1937年12月20日,《救国时报》第141期和142期合刊,在第一版“要讯”栏目,发表了《毛泽东先生宣称必须更加团结坚持抗战》。在第二版发表的《关于朱德第八路军》一文中,配发了毛泽东和朱德的合影,文字说明为“第八路军领袖毛泽东(左)朱德(右)”。

1937年12月25日,《救国时报》第143期,在第一版发表消息《我国共产党领袖毛泽东先生号召动员全国民众参加抗战》,称“第八路军不折不挠发展游击攻击日寇后方”。这篇新闻第一次明确指出毛泽东是“我国共产党领袖”。

1938年1月10日,《救国时报》第146期,在第三版头条位置刊登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本文原载延安的《解放》杂志第18期。1952年4月,本文以《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为题,部分收入《选集毛泽东》第二卷。

1938年1月25日,《救国时报》第149期,在第二版以整版篇幅,发表了《毛泽东与英国记者贝特兰之谈话》,转载于延安出版的《解放》杂志第23期。毛泽东是在1937年10月25日与贝特兰展开谈话的,谈话包括“共产党与抗日战争”“抗日战争的情况与教训”“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抗日战争中的投降主义”“民主制度与抗日战争”五个方面的问题。1952年4月,这篇谈话收入了《选集毛泽东》第二卷,毛泽东对文章标题和小标题作了一些改动。本版还配发插图二幅,一幅是斯诺拍摄的毛泽东戎装照,一幅是“第八路军训练新兵——图示新兵变换队形”。

综上所述,从目前存世的《救国时报》来看,共发表有关毛泽东的文章(消息、通讯)大约20篇,其中整版五篇,后来收入《选集毛泽东》的有四篇、收入《文集毛泽东》的有四篇,刊登毛泽东的照片共计17次,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为世界知道中国共产党、中国红军和毛泽东,以及了解并理解中国革命作出了可贵的努力。


来源 / 光明日报

总监制 / 王玮

执行主编 / 张燕

副主编 / 跃升

责编 / 张燕

光明日报 · 阅读公社工作室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