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它能弥补你的无知:《幼学琼林》精讲(15)军事知识

 徐子曰 2023-12-23 发布于上海

大将曰干城,武士曰武(biàn)

【拓展】

干城:指防卫者。干指盾牌,城指城墙,都是用来抵御外敌的,因此用做大将的代称。陶渊明诗“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中,干也是这个意思。

武弁:弁,巾,武士所戴的帽子。武士是士卒中的头目,犹如巾是戴在头上的衣服一样,所以武士称武弁,也指低级军官。

【译文】

大将叫“干城”,武士称“武弁”。

都督称为大镇国;总兵称为大总戎。

【拓展】

都督:中国古代军事长官的一种,兴于三国时期,如《三国演义》中周瑜是大都督。三国之后,发展成为地方军事长官,明朝以后成为中央军事长官。民国初年各省也设有都督,兼管民政,如鲁迅文章中提到的王金发就是绍兴军政府的都督。

总兵:官名。明初,镇守边区的统兵官有总兵官和副总兵官,无定员。总兵官本为差遣的名称,无品级,遇有战事,总兵佩将印出战,战争结束后缴还,后来渐渐成为常驻武官,简称总兵。因为征战时他统领军事,所以叫大总戎。比如著名抗倭将领戚继光就曾经担任过蓟州总兵。鸦片战争时期的民族英雄葛云飞曾经担任过镇海总兵。

【译文】

都督又可以称作“大镇国”,总兵又可以叫作“大总戎”。

(kǔn)即是都司;参戎即是参将。

【拓展】

都阃:指统兵在外的将帅。都司全称都指挥使司,明朝时是一省掌兵的最高机构,简称都司。阃本是城郭的门槛,后指统兵在外的将军。

参戎:明朝设置,清朝沿用的武官名,参戎是参将的俗称,即镇守边区的统兵官,位次于总兵、副总兵。

【译文】

“都阃”是都司,“参戎”是参将。

千户有户侯之仰;百户有百宰之称。

【拓展】

千户:官名,金朝始置,为世袭军职。到元代有千夫长,对上听命于万户,对下管理百户。明代有千户所,千户是一所的长官,统兵1120人,分为十个百户所。

百户:官名。金初设置,为世袭军职。元代设百户为百夫长,隶属于千户。唐朝时有百夫长,是管理一百个士兵的下级军官。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在《从军行》诗中有“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句子。

宰:古代官名;主管、主持。

【译文】

千户的美称叫做“户侯”,百户的长官有“百宰”的称呼。

以车相向曰辕门,显揭战功曰露布。

【拓展】

辕门:用车辕围出的营门。古代君王在外扎营时,用两车车辕相对作门,因此称辕门。后来也指将帅的营门。《三国演义》中有吕布辕门射戟的故事,很多古代小说中也有“推出辕门斩首”的说法。

露布:是一种写有文字并用以通报四方的帛制旗子,多用来传递军事捷报或记载战功

【译文】

用相向的车辕交接成半圆形的门称作“辕门”,展示战功的捷报称作“露布”。

下杀上,谓之(shì);上伐下,谓之征。

【拓展】

弑:下杀上,如臣杀君为弑,子杀父母为弑。比如隋炀帝就被称为弑父篡位。

征:用武力制裁,讨伐。

【译文】

臣下刺杀君王,就叫做“弑”;上级讨伐下级,就叫做“征”。

交锋为对垒,求和曰求成。

【拓展】

交锋:锋刃相接,指双方交战。

对垒:指两军相持。我们在古文中会看到“两军对垒”这个词。

求成:求和。《左传》中有“楚武王侵随,使莲章求成焉”。《古文观止》中有文章《诸稽郢行成于吴》。

【译文】

交锋又叫“对垒”,求和又叫“求成”。

战胜而回,谓之凯旋;战败而走,谓之奔北。

【拓展】

凯旋:本义是战争获胜,军队奏着得胜的歌曲归来,后来泛指被派出去的军队、组织、机构或人圆满地完成所指派的任务后载誉归来。

奔北:战败而逃。奔,逃亡。北有失败的意思,所以失败又可以叫败北。古文中有时候指失败的士兵。比如贾谊的《过秦论》中说“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译文】

打了胜仗归来,就叫“凯旋”;打了败仗逃走,就叫“奔北”。

为君泄恨曰敌(kài),为国救难曰勤王。

【拓展】

敌忾:抵抗所愤恨的敌人。忾,愤恨。成语有“同仇敌忾”,意思是抱着无比仇恨和愤怒共同一致地对付敌人。

勤王:古代君王有难,臣下起兵救援君王(皇帝)。

【译文】

替君王发泄愤恨,叫做敌忾;为国家(君王)拯救危难,叫做勤王。

胆破心寒,比敌人慑伏之状;风声鹤(),惊士卒败北之魂。

【拓展】

胆破心寒:形容由于恐惧而伏帖的样子。

慑伏:因畏惧而屈服。

风声鹤唳:风的呼啸声和鹤的叫声。《晋书 谢玄传》中记载,淝水之战中前秦的军队被晋军打败,逃跑途中,听到风声鹤唳,都以为是晋兵追来了。咱们现在常说的“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就出自这里。

【译文】

“胆破心寒”,是形容敌人惊恐畏惧的样子;“风声鹤唳”,是形容士卒溃败逃跑时疑神疑鬼的样子。

二十年专注文言,读经典,学文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