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师:韩同 笔记:灵兰小草 西医有关心脏问题有20多种:心慌,心衰,房颤,心律不齐,冠心病、心绞痛、心肌炎、心梗等等。中医将其分为2种:一是胸痹,即胸前麻痹疼痛;二是心悸,即心慌,心跳异常(怔忡:更加严重)。疼痛的属于胸痹,不痛的属于心悸。 一、针灸调理 取以下五穴(双侧): 公孙,内关,巨阙,关元,天突。 每个穴位留针10--30分钟,身体强壮者时间长一点,瘦弱者时间短一点。手法要轻柔。扎针选择中午为好,依据子午流注取穴扎针更好。 1、公孙穴: 找痛点下针,直刺 ![]()
2、内关穴 本穴在两肌之间,扎针时要慢点行针 ![]()
3、巨阙穴 本穴为心之募穴,是心脏聚气聚血的地方,有安神宁心、宽胸止痛的功效。 用2寸针进1寸,往左上角心脏方向斜刺。 ![]()
4、关元穴 用1寸直刺,得气。 ![]()
5、天突穴 天突穴为阴维脉和任脉交会处,有宣通肺气、消痰止咳的功效。 疗法原则: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不会扎针的按揉、刮痧、揪痧、艾灸。 ![]()
二、纳子法针灸方 纳支法,即子午流注针法。 心与小肠相表里,交叉配合使用:心经+心包经纳子法,或心经+小肠经纳子法。 心经:神门穴(原)+少府穴(本) 小肠经:腕骨穴(原)+阳谷穴(本) 这2个针灸方轮流使用,比如今天扎针方1,休息1天,第三天扎针方2,共扎12次针。 ![]()
![]()
![]()
![]()
三、操作注意事项 按揉拍打每天一次,扎针隔1天一次,拔血罐半个月或1个月一次。 四、日常保健 1、 拍打四窝穴或拔血罐 四窝分别是腋窝, 肘窝, 两髀 ,膝窝。 血脂高的,可在四窝穴拔血罐。15天或30天操作1次。 腋窝(极泉穴)是心经的重要穴位,拍打腋窝,可以祛除心脏的火郁毒素,预防和缓解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脏疾病。 肘窝是心经、心包经、肺经三条阴经通过的地方,一旦运行受阻,无形中就会伤害到心脏与肺,引发这两个脏器的疾病。 两髀就是大腿内侧与小腹交接处的腹股沟部位。这个地方容易被邪气侵犯,刺激此处,可加速气血运行,祛除病邪,有健脾益气的效果。 膝窝是祛湿毒、排热毒的“关口”。膝窝有个穴位叫委中穴,走膀胱经,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祛湿通道,而委中穴是通道上的“排污口”。 2、肩胛骨内侧痛点刮痧或拔血罐 在后背肩胛骨内侧区域找痛点,刮痧或拔血罐。 心脏最容易引起后背难受,肩胛骨刺痛、放射性疼痛就要注意心脏问题。 心脏病出了问题,现代医学心肺复苏法。心脏为阳,心脏不好是阳虚血虚,要在后背治疗,让患者侧卧,左侧向上,在肩胛骨内侧找痛点按揉,立马有反应。 这块区域(包括至阳穴)平时多按揉、刮痧、走罐,有瘀血的地方拔血罐,艾灸。 3. 前胸膻中穴痛点拔罐 心慌、心跳快、胸闷、心脏疼痛的, 在前胸膻中穴以及其左上角区域找痛点, 按揉,刮痧,拔罐。膻中2分钟,左上角2分钟。 胸闷、气短、心律不齐,心绞痛患者:+按揉中府、云门穴。 , 4. 按揉小腿肚子,重点按揉承山穴。 5. 补气血 心脏病多与气血不足有关。 补气血方:四物汤,八珍汤,炒红枣+黑木耳熬水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