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资本论》之资本提升劳动生产力的动机

 gfergfer 2023-12-23 发布于辽宁

在《资本论》第一卷第十章中,马克思指出,尽管提升劳动生产力可以节省劳动,即在同样的劳动时间内创造出更多使用价值的生产物,但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上,提升生产力并不是以缩短劳动日为目的,也不是以减少劳动者劳动时间为目的,其目的在于缩短生产一定量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实现剩余价值量的提升——相对剩余价值和劳动生产力成正比

一、提升剩余价值量的两种途径——相对剩余价值的概念

资本家提升剩余价值量有两种途径,其一是延长劳动日,其二是提升劳动生产力。劳动生产力增加,就是使生产一种商品的社会必要的劳动时间缩短,使较少量劳动具有生产较大量使用价值的能力。这两种途径与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两个概念相对应。相对剩余价值,即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提升剩余劳动时间占比,所增加的剩余价值

二、为什么提升劳动生产力能够提升剩余价值?

马克思指出,增进劳动生产力,使商品便宜,并由此使劳动者自己也便宜,乃是资本之内在的冲动和不断的倾向

第一,个别资本家提升劳动生产力能够拥有额外利润。例如,工厂A通过技术革新,提升了劳动力,则工厂A生产商品所费的劳动时间,比依据社会平均条件生产同种商品所费去的劳动时间更少。原来一天生产 12 件商品,价值100元(社会价值),现在一天可以生产 24 件商品(个别价值即50元),为了卖掉这些商品,价格可以设置在在个别价值之上,社会价值之下。这样,工厂A的产品不仅具有价格优势,还可以获得额外的剩余价值

第二,如果社会劳动生产力都提升,额外剩余价值尽管消失了,但是资本家的相对剩余价值依然可以得到提升。劳动生产力提升,会带来生产物交换价值的降低,这似乎与资本家逐利的天性矛盾。但是,马克思指出,资本家关注的是商品中依售卖所实现的剩余价值,而非商品的绝对价值,商品的交换价值降低,但资本家的剩余价值可以因为相对剩余价值的提升而得到增长。这是因为,商品的价值降低,最终会导致劳动力必要生活资料的价值降低,劳动力价值降低(意味着工资可以继续下调),生产过程的必要劳动时间降低,而剩余劳动时间增加,在劳动者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剩余价值量得到增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