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资本论》之资本造成长期存在的过剩劳动人口

 gfergfer 2023-12-23 发布于辽宁

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七篇中,马克思系统地分析了资本的蓄积增殖过程,并指出资本蓄积的扩大会不断产生相对过剩的劳动人口,即失业人口。资本主义特有的人口法则使劳动者陷入一个两难的境地:一方面,劳动者造就了资本的蓄积;但另一方面,资本的蓄积又通过提高生产力等种种手段,使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变成多余的、失业的人口。——过剩的劳动人口,是资本主义蓄积的必然产物。

一、资本的蓄积增殖,促进生产力提升,会导致劳动需求相对减少

马克思指出,资本的竞争会导致劳动生产力的提升。当资本蓄积到一定程度后,为了实现商品价格的优势,资本会推动技术的进步,提升劳动生产力。资本蓄积越大,劳动生产力提升越迅速。劳动所需的生产手段量,随其劳动生产力的增进而加大,导致与所运转的生产手段量比较而言,劳动量在不停减少

资本的蓄积,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前提,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又会进一步增进资本蓄积的速度,该过程被资本的集中与信贷进一步刺激。这就导致在生产过程中,追加的资本所吸收的劳动越来越少。即使总资本在增大,资本雇佣的劳动者人数在增加,但劳动人数与不变资本的比例在减少,当生产力进一步突破,或是资本增长减缓时,就会有大量的劳动人口被认为是多余的,而被解雇

二、过剩的劳动人口是资本家致富的手段

马克思指出,过剩的劳动人口也是资本家有意造成的,有利于资本的进一步蓄积。一方面,大量的失业群体可以压迫就业者更加努力工作,加大劳动者之间的竞争,让资本更轻易地压低劳动者的工资,延长劳动时间,增大劳动强度。最终造成劳动者阶级一部分人的过度劳动,使其他劳动者失业,失业的劳动者,又进一步刺激就业劳动者的过度劳动的循环,而资本家中饱私囊。同时,劳动生产力的提升使劳动力的门槛降低,劳动力供应更为充足,也导致“劳动者一旦到了中年,就转落到失业者队伍中,从高级劳动者变成了下级劳动者”

另一方面,近代产业总是陷入“活跃,生产繁忙,恐慌,停滞”的产业循环,过剩的劳动人口被视为产业劳动者的预备军,为资本家提供了萧条后大规模生产的充分的劳动者,且无需提升工资。因此,马克思指出,“近代产业的全部运动形态,是建立在不绝把一部分劳动人口转化为失业者或半就业者的事实上”

三、一点个人思考

如果按照马克思的理论,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动者必然会陷入过度劳动。理论上,大量的失业人口和不断提升的劳动生产力会导致生产的商品无处销售。

那么,为什么21世纪的资本主义国家,在许多行业都能够实现work-life-balance?为什么能够较好地控制失业率?这些问题我也还没有答案,有待进一步探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