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洛文化的历史定位

 河洛文史孙老师 2023-12-23 发布于河南
河洛文史孙老师2023-12-01 19:59:45
关注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疆域辽阔、历史悠久的国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各地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不同,社会发展早、晚、快、慢有别,先后逐步形成了不同特色、不同内涵、不同发展历程的地域文化,如中原河洛地区的河洛文化,山东的齐鲁文化,河北的燕赵文化,山西的晋文化,陕西的秦文化,两湖的荆楚文化,江浙的吴越文化,川渝的巴蜀文化等。在这众多的地域文化中,河洛文化由于其延续时间之长久,流行范围之广大,内涵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其他任何一种地域文化所难以与之相颉颃的。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和核心,它构成中国传统文化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中央文化、国都文化,统治文化,长期处于主导和正统地位。简言之,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母体文化。                   河洛文化的主要源头和主要内容之一——位于黄河中游广大地区的仰韶文化,由裴李岗等文化发展而来,是当时我国境内最先进的文化,已经是一种比较发达的定居农耕文化。一般认为,仰韶文化的早期、中期为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期,晚期开始向父系氏族公社过渡。但也有学者认为,整个仰韶文化时期,均为父系氏族公社社会。安志敏先生曾高度评价了仰韶文化。他指出:仰韶文化对周围地区产生了较大影响,“如黄河上游的马家窑文化和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都接受过仰韶文化的影响。至于内蒙古的红山文化和长江中下游的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甚至东南沿海的大湾文化所流行的彩陶工艺,都同仰韶文化有着一定的联系”,“这充分表明仰韶文化在中国文化的发展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历史地位”。①                                   仰韶文化以中原地区为中心,东到豫东,西到甘肃青海交界处,北到长城,南达湖北西北,历时长达两千年之久,被视为中华民族原始文化的“核心部分”,对后来的华夏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仰韶文化发展而来的河南龙山文化,后成为夏文化的源头。“夏文化直接渊源于河洛地区的河南龙山文化;从对夏王朝以后的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而言,河洛地区的河南龙山文化、夏文化是孕育华夏文明、中华民族文化、汉文化的核心文化”,“华夏文化主要源自中国古代早期国家夏商文化及其更为久远的河南龙山文化”。②                           和裴李岗、仰韶、河南龙山等考古学文化大体相应的,关于三皇五帝、河图洛书的神话传说,也都是河洛文化的源头和组成部分,它们同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和组成部分。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礼乐文化、儒家学说、道家学说、佛教文化等都是核心内容,而这些内容也都渊源于河洛地区。           礼乐文化有一个长期积累和发展的过程,它的萌芽甚至可以上溯至仰韶文化晚期、龙山文化早期。而“夏商二代是礼乐形成的关键时期”。考古资料显示,在偃师二里头夏都斟鄩遗址,出土有成组的青铜礼器和玉器,如青铜鼎、斝、爵,玉器有璋、琮、圭、柄形器,乐器有石磐、陶埙、漆鼓、铜铃等。故有研究者称“二里头文化是礼乐文化的集大成者”(《河洛文化通论》)。夏亡商兴。目前已在河洛地区(或河洛文化圈)发掘的偃师商城、郑州商城、安阳殷墟等都是商代礼乐文化的中心。                                                         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西周初年,周公总结、继承夏礼、殷礼,在洛邑制礼作乐,创立一整套完整的典章制度,礼乐文化成为尔后几千年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核心。“二里头文化与后来的商周文明一道,构成华夏早期文明的主流,确立了以礼乐文化为根本的华夏文明的基本特质。”③“在孟子之前,儒学就是礼学”④,“孔子整个思想体系的中心是礼”⑤,因此,制礼作乐的完成,标志着儒学的诞生。                                                                 此外,道家学说的开创者老子,法家学说的先驱者子产、邓析,创立者李悝、申不害,集大成者韩非,“名家四子”的邓析、尹文子,以及兵家的鬼谷子、尉缭子、魏无忌,阴阳家的杜文公、韩诸公子、冯促、闾丘快等,或本为河洛地区人,或长期生活活动在河洛地区,或二者兼之,可以说,以上这些学说学派都与河洛地区有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                     东周之时,周王室哀微,先后多次发生王位之争,洛邑大乱。“世代掌管王室典籍的司马氏离周到晋,后转赵、卫,再转至秦,王室典籍也随之扩散到各诸侯国”,周王室的学者“随之星散到各地讲学谋生,逐步论为士,由'学在官府’变为'学在四夷’”(《河洛文化通论》)。东周文化、河洛文化的扩散、下移和传播,对一些学术流派的形成和发展,对各诸侯国的文化发展,对各地域文化的发展,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东汉初期,“华夏首刹”洛阳白马寺创建。东汉、曹魏、西晋时期,众多佛经在洛阳译出,为佛教在中国的正式传播与发展奠定了基础;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学经义的魏晋玄学,儒家、道家、佛家相融合的宋明理学等,均诞生和发展于河洛地区,它们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2006年2月27日的《人民政协报》,刊发了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在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他指出:“河洛文化是以洛阳为中心的古代黄河和洛水交汇地区的物质与精神文化的总和,是中原文化的核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主流。”                                                 李学勤在《河洛文化与汉民族散论·序》中称:“河洛地区处于中原的中心,河洛文化是中原文化的核心,也可以说代表着中原文化。”                                              李先登、杨英在《再论河洛文化在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与初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一文中称:“河洛文化在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中是主要源头,因此,中国古代文明'根在河洛’”;“夏人活动的中心地域是河洛地区”,“河洛文化在三代时期,在全国始终处于主导和核心地位”;“河洛文化在古代中国各地区各族的文化之中具有先进性,长期处于领先地位,不仅具有吸引力、融合力和凝聚力,而且对四方文化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许顺湛在《河洛文化与黄河文明》一文中称:“黄河文明的中心在中原地区,黄河文明的核心在河洛文化圈内。”程有为在《河洛文化略说》一文中称:“河洛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文化,是数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                                   张文军在《河洛文化的融合性》一文中称:“河洛文化正是形成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石”,河洛文化“成为凝聚华夏民族的力量之源。”                                                     以上我们摘引的这些对整个河洛文化体系在中华民族文化中所处历史地位的崇高评价,无疑都是十分中肯、十分恰切的。                                                                 就世界范围而论,河洛文化不但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而且以河洛文化为核心文化的黄河文明是中国文明的主体,中国文明则是形成整个人类文明历史上两大文明体系,即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两大“根基”之一。                                                   我们知道,世界上有著名的四大文明古国,即中国、埃及、巴比伦、印度。黄河、长江、尼罗河、两河流域、印度河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                                 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下游。公元前四千纪中叶,在北部尼罗河三角洲、南部尼罗河河谷地区先后形成了下埃及王国、上埃及王国;约公元前3000年前后,上埃及国王美尼斯征服下埃及,建立了统一国家。从美尼斯建立的第一王朝,至公元前332年被马其顿亚历山大征服,先后经历了30个王朝。其中早期王国时期,含第一、第二王朝,约当公元前3000~前2700年,建都提尼斯,初步奠定了埃及专制国家的规模和基础;古王国时期,含第三王朝至第八王朝,约当公元前27世纪~前22世纪,建都孟斐期。此时专制政体已经确立和巩固,开始大规模兴修金字塔;再往后来,相继为中王国时期、新王国时期。                                           古巴比伦位于西亚两河流城。公元前三千纪上半叶,在两河流域苏美尔地区出现了不少奴隶制城邦;至前三千纪中叶,在两河流域阿卡德地区也产生了一些奴隶制城邦;到前三千纪末叶,阿卡德建立阿卡德王国,并统一了两河流域。约在公元前2189年,阿卡德亡国,两河流域陷于分裂。约前2113年~前2006年的“乌尔第三王朝”,曾统一了两河流域的巴比伦尼亚。前19世纪初,以两河流域巴比伦城为中心,建立了古巴比伦王国,为阿摩利人首领苏木阿布所建,(约当前1894~前1595),也称巴比伦第一王朝。至第三代国王汉谟拉比时(约前1792~前1750)国势强盛,约在前1758年重新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曾颁布《汉谟拉比法典》,确保私有制和奴隶主利益。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                                                   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其名称源于印度河。由印度原始居民达罗毗荼人创造的印度河流域文明,也称哈拉帕文明,约当公元前三千纪中叶~前二千纪中叶。由在今巴基斯坦境内印度河谷发掘的古代城址可知:当时青铜器已经大量出现,在一种石刻印章上刻有文字和图案,城址规模很大。由于印欧语系的“雅利安”人由中亚通过印度西北部山口进入印度河中游旁遮普一带,哈拉帕文明开始走向湮灭。                   许宏先生指出:西亚两河流域周围,没有难以逾越的地理障碍,所以那里以种植小麦为主的旱地农业体系形成后,很快向东西两个方向传播到纬度相近、地形和气候条件相似的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在这三个地区农业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分别产生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河文明。其中埃及文明受地理条件限制,始终以尼罗河以及邻近的沙漠边缘为中心,相对孤立;印度河文明(哈拉帕文明)仅延续了1000年左右即告消灭。因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中国文明可以称得上是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两大原初文明。⑥                                                   著名考古学家严文明先生指出:“从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来说,最主要的是两极,即以西亚两河流域为根基发展起来的西方文明和以东亚大两河流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为根基发展起来的东方文明。这是两个大的文明体系,它们是独立起源,在早期也基本上是自行发展的,只是到了西汉和罗马帝国的时期才发生有重要意义的接触和交往。此后这两个文明体系本身的发展和相互关系,便构成了世界历史的主要内容。”⑦                                       位于黄河中下游之交地域的河洛地区,是黄河文明的核心地区,是三皇、五帝活动的中心地区。当时这里的河洛文化,包括仰韶文化(约公元前5000~3000年)、龙山文化(约公元前2600~2000年)、二里头文化(夏文化)(约公元前2000~1600年),都是当时神州大地上最先进的文化,是当时黄河文明、中国文明的核心和代表。                                 ① 安志敏《仰韶村和仰韶文化——纪念仰韶文化发现80周年 》,《中原文物》2001年第5期。                                      ②刘庆柱:《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文化》,《光明日报》2004年8月31日。                                                         ③许宏《最早的中国》第15页,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④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一册第16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⑤蔡尚思《孔子思想体系》第九章,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⑥许宏《最早的中国》第21页,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⑦严文明《东方文明的摇篮》,宿白主编《苏乘琦与当代中国考古学》第639页,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本文作者徐金星。徐金星,男,72岁,洛阳市著名学者。1973年进入洛阳文博系统工作,曾任洛阳汉魏故城文物管理所所长,2003年退休,现任洛阳汉魏故城文物管理所名誉所长、河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理事,是河南省政协委员、洛阳市政协常委。他长期从事历史文物、佛教文物的保护与研究,在中国古代文化、佛教文化、玄奘生平、客家文化、丝绸之路、汉代都市经济研究等方面颇有建树,是河洛文化研究的大力倡导者、热心推动者和身体力行者。现任河南省洛阳白马寺汉魏故城文物保管所所长,洛阳近代史博物馆筹建处负责人,河南省政协委员,洛阳市政协常委。                                                                 文章来源于《河洛文化论衡》徐金星 郭绍林 扈耕田等著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推荐

《河洛文化:中华民族的核心文化》出版

河南人民出版社1周前

【文化瀍河】一条河串起来的历史

美丽新瀍河刚刚

济郑牵手山河相依 | ①历史文化篇

郑州晚报2周前

热评
用户Yw3E3vbw
1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疆域辽阔、历史悠久的国家。2周前
邸大居 作家
1
才思敏捷,文笔流畅,为你的作品评论点赞转发!黑龙江省佳木...·2周前
用户d2IG4ngT
1
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母体文化。3周前
何光辉@摄影思想者
1
好文,学习了👍👍👍河南省郑州市...·3周前
@河洛文史孙老师
河洛文化的历史定位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疆域辽阔、历史悠久的国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各地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不同,社会发展早、晚、快、慢有别,先后逐步形成了不同特色、不同内涵、不同发展历程的地域文化,如中原河洛地区的河洛文化,山东的齐鲁文化,河北的燕赵文化,山西的晋文化,陕西的秦文化,两湖的荆楚文化,江浙的吴越文化,川渝的巴蜀文化等。在这众多的地域文化中,河洛文化由于其延续时间之长久,流行范围之广大,内涵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其他任何一种地域文化所难以与之相颉颃的。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和核心,它构成中国传统文化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中央文化、国都文化,统治文化,长期处于主导和正统地位。简言之,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母体文化。                   河洛文化的主要源头和主要内容之一——位于黄河中游广大地区的仰韶文化,由裴李岗等文化发展而来,是当时我国境内最先进的文化,已经是一种比较发达的定居农耕文化。一般认为,仰韶文化的早期、中期为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期,晚期开始向父系氏族公社过渡。但也有学者认为,整个仰韶文化时期,均为父系氏族公社社会。安志敏先生曾高度评价了仰韶文化。他指出:仰韶文化对周围地区产生了较大影响,“如黄河上游的马家窑文化和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都接受过仰韶文化的影响。至于内蒙古的红山文化和长江中下游的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甚至东南沿海的大湾文化所流行的彩陶工艺,都同仰韶文化有着一定的联系”,“这充分表明仰韶文化在中国文化的发展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历史地位”。①                                   仰韶文化以中原地区为中心,东到豫东,西到甘肃青海交界处,北到长城,南达湖北西北,历时长达两千年之久,被视为中华民族原始文化的“核心部分”,对后来的华夏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仰韶文化发展而来的河南龙山文化,后成为夏文化的源头。“夏文化直接渊源于河洛地区的河南龙山文化;从对夏王朝以后的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而言,河洛地区的河南龙山文化、夏文化是孕育华夏文明、中华民族文化、汉文化的核心文化”,“华夏文化主要源自中国古代早期国家夏商文化及其更为久远的河南龙山文化”。②                           和裴李岗、仰韶、河南龙山等考古学文化大体相应的,关于三皇五帝、河图洛书的神话传说,也都是河洛文化的源头和组成部分,它们同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和组成部分。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礼乐文化、儒家学说、道家学说、佛教文化等都是核心内容,而这些内容也都渊源于河洛地区。           礼乐文化有一个长期积累和发展的过程,它的萌芽甚至可以上溯至仰韶文化晚期、龙山文化早期。而“夏商二代是礼乐形成的关键时期”。考古资料显示,在偃师二里头夏都斟鄩遗址,出土有成组的青铜礼器和玉器,如青铜鼎、斝、爵,玉器有璋、琮、圭、柄形器,乐器有石磐、陶埙、漆鼓、铜铃等。故有研究者称“二里头文化是礼乐文化的集大成者”(《河洛文化通论》)。夏亡商兴。目前已在河洛地区(或河洛文化圈)发掘的偃师商城、郑州商城、安阳殷墟等都是商代礼乐文化的中心。                                                         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西周初年,周公总结、继承夏礼、殷礼,在洛邑制礼作乐,创立一整套完整的典章制度,礼乐文化成为尔后几千年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核心。“二里头文化与后来的商周文明一道,构成华夏早期文明的主流,确立了以礼乐文化为根本的华夏文明的基本特质。”③“在孟子之前,儒学就是礼学”④,“孔子整个思想体系的中心是礼”⑤,因此,制礼作乐的完成,标志着儒学的诞生。                                                                 此外,道家学说的开创者老子,法家学说的先驱者子产、邓析,创立者李悝、申不害,集大成者韩非,“名家四子”的邓析、尹文子,以及兵家的鬼谷子、尉缭子、魏无忌,阴阳家的杜文公、韩诸公子、冯促、闾丘快等,或本为河洛地区人,或长期生活活动在河洛地区,或二者兼之,可以说,以上这些学说学派都与河洛地区有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                     东周之时,周王室哀微,先后多次发生王位之争,洛邑大乱。“世代掌管王室典籍的司马氏离周到晋,后转赵、卫,再转至秦,王室典籍也随之扩散到各诸侯国”,周王室的学者“随之星散到各地讲学谋生,逐步论为士,由'学在官府’变为'学在四夷’”(《河洛文化通论》)。东周文化、河洛文化的扩散、下移和传播,对一些学术流派的形成和发展,对各诸侯国的文化发展,对各地域文化的发展,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东汉初期,“华夏首刹”洛阳白马寺创建。东汉、曹魏、西晋时期,众多佛经在洛阳译出,为佛教在中国的正式传播与发展奠定了基础;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学经义的魏晋玄学,儒家、道家、佛家相融合的宋明理学等,均诞生和发展于河洛地区,它们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2006年2月27日的《人民政协报》,刊发了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在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他指出:“河洛文化是以洛阳为中心的古代黄河和洛水交汇地区的物质与精神文化的总和,是中原文化的核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主流。”                                                 李学勤在《河洛文化与汉民族散论·序》中称:“河洛地区处于中原的中心,河洛文化是中原文化的核心,也可以说代表着中原文化。”                                              李先登、杨英在《再论河洛文化在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与初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一文中称:“河洛文化在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中是主要源头,因此,中国古代文明'根在河洛’”;“夏人活动的中心地域是河洛地区”,“河洛文化在三代时期,在全国始终处于主导和核心地位”;“河洛文化在古代中国各地区各族的文化之中具有先进性,长期处于领先地位,不仅具有吸引力、融合力和凝聚力,而且对四方文化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许顺湛在《河洛文化与黄河文明》一文中称:“黄河文明的中心在中原地区,黄河文明的核心在河洛文化圈内。”程有为在《河洛文化略说》一文中称:“河洛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文化,是数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                                   张文军在《河洛文化的融合性》一文中称:“河洛文化正是形成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石”,河洛文化“成为凝聚华夏民族的力量之源。”                                                     以上我们摘引的这些对整个河洛文化体系在中华民族文化中所处历史地位的崇高评价,无疑都是十分中肯、十分恰切的。                                                                 就世界范围而论,河洛文化不但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而且以河洛文化为核心文化的黄河文明是中国文明的主体,中国文明则是形成整个人类文明历史上两大文明体系,即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两大“根基”之一。                                                   我们知道,世界上有著名的四大文明古国,即中国、埃及、巴比伦、印度。黄河、长江、尼罗河、两河流域、印度河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                                 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下游。公元前四千纪中叶,在北部尼罗河三角洲、南部尼罗河河谷地区先后形成了下埃及王国、上埃及王国;约公元前3000年前后,上埃及国王美尼斯征服下埃及,建立了统一国家。从美尼斯建立的第一王朝,至公元前332年被马其顿亚历山大征服,先后经历了30个王朝。其中早期王国时期,含第一、第二王朝,约当公元前3000~前2700年,建都提尼斯,初步奠定了埃及专制国家的规模和基础;古王国时期,含第三王朝至第八王朝,约当公元前27世纪~前22世纪,建都孟斐期。此时专制政体已经确立和巩固,开始大规模兴修金字塔;再往后来,相继为中王国时期、新王国时期。                                           古巴比伦位于西亚两河流城。公元前三千纪上半叶,在两河流域苏美尔地区出现了不少奴隶制城邦;至前三千纪中叶,在两河流域阿卡德地区也产生了一些奴隶制城邦;到前三千纪末叶,阿卡德建立阿卡德王国,并统一了两河流域。约在公元前2189年,阿卡德亡国,两河流域陷于分裂。约前2113年~前2006年的“乌尔第三王朝”,曾统一了两河流域的巴比伦尼亚。前19世纪初,以两河流域巴比伦城为中心,建立了古巴比伦王国,为阿摩利人首领苏木阿布所建,(约当前1894~前1595),也称巴比伦第一王朝。至第三代国王汉谟拉比时(约前1792~前1750)国势强盛,约在前1758年重新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曾颁布《汉谟拉比法典》,确保私有制和奴隶主利益。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                                                   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其名称源于印度河。由印度原始居民达罗毗荼人创造的印度河流域文明,也称哈拉帕文明,约当公元前三千纪中叶~前二千纪中叶。由在今巴基斯坦境内印度河谷发掘的古代城址可知:当时青铜器已经大量出现,在一种石刻印章上刻有文字和图案,城址规模很大。由于印欧语系的“雅利安”人由中亚通过印度西北部山口进入印度河中游旁遮普一带,哈拉帕文明开始走向湮灭。                   许宏先生指出:西亚两河流域周围,没有难以逾越的地理障碍,所以那里以种植小麦为主的旱地农业体系形成后,很快向东西两个方向传播到纬度相近、地形和气候条件相似的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在这三个地区农业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分别产生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河文明。其中埃及文明受地理条件限制,始终以尼罗河以及邻近的沙漠边缘为中心,相对孤立;印度河文明(哈拉帕文明)仅延续了1000年左右即告消灭。因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中国文明可以称得上是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两大原初文明。⑥                                                   著名考古学家严文明先生指出:“从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来说,最主要的是两极,即以西亚两河流域为根基发展起来的西方文明和以东亚大两河流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为根基发展起来的东方文明。这是两个大的文明体系,它们是独立起源,在早期也基本上是自行发展的,只是到了西汉和罗马帝国的时期才发生有重要意义的接触和交往。此后这两个文明体系本身的发展和相互关系,便构成了世界历史的主要内容。”⑦                                       位于黄河中下游之交地域的河洛地区,是黄河文明的核心地区,是三皇、五帝活动的中心地区。当时这里的河洛文化,包括仰韶文化(约公元前5000~3000年)、龙山文化(约公元前2600~2000年)、二里头文化(夏文化)(约公元前2000~1600年),都是当时神州大地上最先进的文化,是当时黄河文明、中国文明的核心和代表。                                 ① 安志敏《仰韶村和仰韶文化——纪念仰韶文化发现80周年 》,《中原文物》2001年第5期。                                      ②刘庆柱:《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文化》,《光明日报》2004年8月31日。                                                         ③许宏《最早的中国》第15页,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④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一册第16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⑤蔡尚思《孔子思想体系》第九章,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⑥许宏《最早的中国》第21页,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⑦严文明《东方文明的摇篮》,宿白主编《苏乘琦与当代中国考古学》第639页,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本文作者徐金星。徐金星,男,72岁,洛阳市著名学者。1973年进入洛阳文博系统工作,曾任洛阳汉魏故城文物管理所所长,2003年退休,现任洛阳汉魏故城文物管理所名誉所长、河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理事,是河南省政协委员、洛阳市政协常委。他长期从事历史文物、佛教文物的保护与研究,在中国古代文化、佛教文化、玄奘生平、客家文化、丝绸之路、汉代都市经济研究等方面颇有建树,是河洛文化研究的大力倡导者、热心推动者和身体力行者。现任河南省洛阳白马寺汉魏故城文物保管所所长,洛阳近代史博物馆筹建处负责人,河南省政协委员,洛阳市政协常委。                                                                 文章来源于《河洛文化论衡》徐金星 郭绍林 扈耕田等著
2023-12-01 19:59:45
+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