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临终前,会给子女这几个“提示”,象征了油尽灯枯

 舒山有鹿 2023-12-24 发布于广东

红尘本浮沉,人生皆过往 经典好文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生命是一场虚妄,死亡是唯一的真相。

一切生物,有诞生的那一天,自然就会有死亡的那一天。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只是为了经历几十年的俗世时光。

经历完了,就该离开了。正如庄子所言:“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有生,必然就会有死。有死,必然就会有生。

年轻的时候,我们第一次接触生死,应该是目送爷爷奶奶这代人离开。随着我们逐渐长大,到了中年,也会目送自己的父母离开。

父母离开后,生死的宿命,就轮到我们的身上了。对于生死,没必要过分紧张、焦虑,理应在活着的时候,珍惜眼前人,不要留下太多的遗憾。

父母临终前,会给子女这几个提示,多半象征了油尽灯枯。

1、临终前,会说一些奇怪的话。

家族有个老人,去世前半个月,就一直在神神叨叨,说大哥要来接他离开了。子女们越听越毛骨悚然,都不敢跟老人说太多。

半个月后,老人就走了,弥留的那一刻,他依旧在神神叨叨,说看到了以前的亲人,他们来接自己回老家了......

临终前的老人,为什么会说一些奇怪的话呢?两个原因。

首先,他们的大脑愈发迷糊,早已分不清当下以及过往了,整个人都变得不再正常。

其次,在临终前,过往的记忆会被调度出来,就跟幻灯片一样在人之大脑当中放映,老人不仅会记得过往的人,还会梦见过往的人,就认为他们来接自己回家了。

正常人,自然就会说正常的话。而即将走到尽头的人,他们的心态、大脑,早就跟正常人不一样了,那他们说出奇怪的话,也没必要惊慌。

老人归去,预兆明显 这4个迹象,暗示老人时日无多

2、临终前,会变得跟小孩子一样纯粹。

道家的老子提出过一个观点,返璞归真。意思是,人们会从简单变得复杂,再从复杂变得简单,洗尽铅华,悄然归去。

真正的“返璞归真”,都会在人寿将尽的时候出现。寿元未尽,人们依旧受到尘世的束缚,该有的复杂心思、算计观念,依旧不会少。

唯有寿元将尽,人们再也不用受到世俗的束缚了,他们才会变得简单、淳朴起来,就跟刚出生的婴儿一样,毫无污垢。

只要我们观察那些历史上的大人物就知道了。活着的时候,他们城府极深,满是谋略,说话也比较虚伪,复杂得就跟浑浊的河水一样。

随着这些人逐渐老去,走到生命的尽头,他们就会说出纯粹的真话,从浑浊的河水,变成毫无污染的泉水。

比如曹操,当了一辈子枭雄,临终前竟然吩咐一众妻妾,等他死后,要学会织布、做女红赚钱,好好活下去,俨然跟普通人一样。这就是返璞归真。

喃喃问清风,眼眸清瘦,相思碎,君何时归

3、临终前,会经历“回光返照”的过程。

有的老人,在医院的时候已经奄奄一息了。医生就会跟家属说,已经尽力了,带老人回家享受最后的时光吧。

回到家的老人,一开始特别痛苦,过了一两天,整个人会变得精神起来,能自己上厕所了,还能自己吃饭了,就跟发生了奇迹一样。

几天过后,这些老人就一倒不起,悄然离世了。家人们都不理解,不是突然间好转了吗,怎么还是没有发生奇迹呢?

所谓的短时间好转,其实是“回光返照”,比喻人将死时,神志忽然清醒或短暂的兴奋。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人体即将崩溃,会分泌出大量的肾上腺激素,让人获得短暂的活力和清醒。随着这些激素消耗殆尽,当事人也就走到人生的终点了。

回光返照期间,是老人跟子女叮嘱后事,最终陪伴的时间。身为子女,不妨陪伴在他们的身边,让他们在温暖中离开。

每个人的故事风尘仆仆,谁也找不到自己的归宿

4、临终前,面相会发生变化。

面相,会随着人之气数、生命活力的变化而发生改变。气数蓬勃,命数旺盛的时候,人之面相会比较红润。

随着生命活力衰退,我们会发现,当事人的面相不再红润,反而会有点黑,整个人就跟枯槁的树木一样,再无生机和活力。

有一个词,面如死灰。那种面容黑、灰的脸,显得死气沉沉。这种死气,既是精神萎靡的体现,也是命数将尽的体现。

总的来说,普通人临终前的面相,有这3个特点。

首先,发黑、发灰,跟红润不沾边;其次,由内而外散发出的,都是枯萎的死气;第三,受到病痛的折磨,面相时不时会变得狰狞,显得有点扭曲。

只要是这个世界的生物,都会有走到尽头的那一天。生生死死,死死生生,一代归去,一代新生,本就是这个世界繁衍进化的必然过程。对于生死,淡然面对就好。

文/舒山有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