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宋名相诗人范成大荆州纪行 辛弃疾陪同游览

 风云际会2009 2023-12-25 发布于上海

  陆游的父系是楚人,母亲是江陵人。陆游曾做过范成大的高参,辛弃疾曾经做过江陵知府兼荆湖北路安抚使,他曾陪同范成大同游荆州渚宫。

  范成大日记中的荆州

  陆游(1125-1210)。范成大,1126-1193,苏州人,号石湖,谥文穆,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明代建有范公祠。辛弃疾(1140-1207)。

  1170年(南宋孝宗乾道五年)陆游携带家小10人从山阴(今浙江绍兴)沿长江赴任夔州(今重庆奉节)通判(知州的副手),历时160天,写下了中国第一部长篇日记体游记《入蜀记》。

  5年后(淳熙二年),范成大镇蜀,邀陆游当其参议官。1177年丹桂飘香的八月,范成大罢蜀帅,离开成都下江陵回临安,辛弃疾邀范成大游荆州。范成大不仅留下了数首诗,也在回乡日记《吴船录》中记下一笔。

  范成大在《吴船录》中告诉我们,归州长期隶属于湖北荆州,近来划给夔州,但财税仍交给湖北。原文“近岁以地望形势正在峡中,乃以属夔,是矣。而财赋仍隶湖北,岁输止二万缗,而一州两属,罢于奔命,非是。当别拨此缗补湖北而并以归隶夔,始尽事理。”他还记载,“归州巴东县有寇忠愍公祠。县亭二柏,传为公手植。”

  寇公祠公安县也曾建有。寇准曾任巴东县知县,后官至宰相,后又贬到雷州。经他夫人宋氏请求,将灵柩运到洛阳安葬,途径公安等时,当地父老插竹路祭,据说后来竹都成活为林,后人称为“相公竹”。人们又在竹林旁建了“寇公祠”,又称竹林祠。

  南宋状元、诗人王十朋《竹林祠》:油水江头寇相祠,凛然如坐庙堂时,精忠一点不负国,枯竹知公人不知。明代大文人戴嘉猷路过公安时,曾题写“万古忠魂依海角,当年枯竹到雷阳”的不朽诗句。清代公安人龚三捷《寇公祠》:七百年来寇相祠,劫灰飞尽竹留枝。

  范成大认为,归州“楚熊绎始封于此,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其后始大,奄有今荆湖数千里之广。”

  范成大记载,归州东五里,有屈平庙,“秭归之名,俗传以屈平被放,其姊女嬃先归,故以名”,秭归亦有宋玉宅。数日后,范成大才到达西陵峡口,在峡州,他登上了至喜亭。只见盲目苍夷,与东坡的记载非常不相称。夷陵县有欧阳公草堂(欧阳修故居)一间,亦已圮坏。

  从杨木寨八十里到了江陵府枝江县。再四十里到松滋县。二百一十里,到荆南之沙头。范成大注明:沙头——名沙市。当晚,他投宿沙市。

  在荆州沙市,他停留了5天。“辛未。泊沙头。道大堤,入城谒诸官。”——可见,当时人们从沙市进荆州城可走堤路。他为何没有拖船或换船由荆沙河进城呢?

  此后两天,范成大白天游走,晚上回沙市船上泊宿。“江陵帅辛弃疾幼安招游渚宫。败荷剩水,虽有野意,而故时楼观,无一存者。后人作小堂,亦草草。旧对此有绛帐台,今在营寨中,无复遗迹。章华台在城外野寺,亦粗存梗概。询龙山落帽台,云在城北三十里,一小丘耳。息壤在子城南门外,旧记以为不可犯,畚锸所及,辄复如故,又能致雷雨。唐元和中,裴宙为牧,掘之六尺,得石楼如江陵城楼状。是岁,霖雨为灾。用方士说复埋之,一夕如故,旧传如此。近岁遇旱,则郡守设祭掘之,畚其土于傍,以俟报应。往往掘至石楼之檐,而雨作矣。则复以故土还覆之,不闻其壤之息也。然掘土而致雨,则辛幼安云:'亲验之而信。’”

  当晚,他再次返回沙市码头船上。

  次日,“移舟出大江,宿江渎庙前。”

  翌日早上,从江渎庙启程。七十里,到公安县。登二圣寺。“二圣之名,江湖间竞尚之,即在处佛寺门两金刚神也。此则迁之殿上。传记载发迹灵异,大略出于梦应。云是千佛数中最后者,一名娄至德,一名青叶髻。江岸喜颓,或时巨足迹印其处则颓止。一百二十五里,到石首县对岸宿。因为县下石矶,不可泊舟。”“发石首。百七十里,至鲁家洑。自此至鄂渚,有两途。一路遵大江,过岳阳及临湘、嘉鱼二县。岳阳通洞庭处,波浪连天,有风即不可行,故客舟多避之。一路自鲁家洑入沌。沌者,江傍支流,如海之,其广仅过运河,不畏风浪。两岸皆芦荻,时时有人家。但支港通诸小湖,故为盗区;客舟非结伴作气不可行。偶有鄂兵二百更戍,欲归过荆南,遂以舟载,使偕行。”——这里江行有两条路线,一是走长江主航道,但洞庭湖入江口风浪滔天,非常危险,走支流,但其湖汊迷错,江洋大盗盛行。“行过所谓百里荒者(洪湖下游)。皆湖滦茭芦,不复人迹,巨盗之所出没。月色如昼,将士甚武。彻夜鸣橹,弓弩上弦,击鼓钲以行,至晓不止。

  辛巳。晨出大江,午至鄂渚。泊鹦鹉洲前南布堤下。南市在城外,沿江数万家,廛闬甚盛,列肆如栉。酒垆楼栏尤壮丽,外郡未见其比。盖川、广、荆、襄、淮、浙贸迁之会,货物之至者无不售,且不问多少,一日可尽,其盛壮如此。”

  辛弃疾陪同范成大游荆州

  范成大过境荆州也有10天左右,滞留荆州就达5日,他慕名游览的荆州,日记中记载的名胜,却是一番破败景象。

  辛弃疾正是此年出任江陵知府的。他们游览了渚宫、章华台,提到了绛帐台、龙山落帽台、息壤。仅此而已。

  渚宫,本为楚王别宫,五代十国时期,南平王高季兴建都江陵,也建有王家园林,也取名渚宫。南宋江陵是大型城市,也是边塞襄阳的二道防线重镇。人们也用“渚宫”代指江陵。渚宫也历代被吟唱。

  唐刘禹锡:“蛮水阻朝宗,兵符下渚宫。”

  唐李商隐《宋玉》诗:“落日渚宫供观阁,开年云梦送烟花。”

  宋苏轼:

  渚宫寂寞依古郢,楚地荒茫非故基。

  ……

  当时郢人架宫殿,意思绝妙般与倕。

  飞楼百尺照湖水,上有燕赵千峨眉。

  临风扬扬意自得,长使宋玉作楚词。秦兵西来取钟虡,故宫禾黍秋离离。千年壮观不可复,今之存者盖已卑。池空野迥楼阁小,惟有深竹藏狐狸。台中绛帐谁复见,台下野鸭浮清漪。绿窗朱户春昼闭,想见深屋弹朱丝。……百年人事知几变,直恐荒废成空陂。谁能为我访遗迹,草中应有湘东碑。

  宋张孝祥词:“渚宫风月,边城鼓角,更好亲庭一醉。”

  清赵翼《荆州咏古》:“抛尽山河剩渚宫,选楼遗泽未应终。”

  章华台,楚灵王行宫,据说不止一处。也和阿旁宫一样闻名于世,成为一种盛极而衰的象征。

  “城外野寺”,即章台寺,元泰定年间在章台遗址上新建。清代慈禧钦赐重建古章华寺。今天的章华寺,除了部分文物,楚梅、古井、唐杏等遗迹,其余古建筑是后来仿的。

  绛帐台,东汉荆州学派开创人马融绛帐讲学地,后来的龙山书院也在附近。遗址在今荆州中学附近,到清代时仍有高台遗址,民国时期台上还有古亭和“绛帐古绩”石碑,日寇攻占江陵时被炸毁。荆州中学已重建绛帐台,并有马融雕像。

  龙山落帽台,陶渊明《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所述孟嘉落帽处,后成为重阳登高的典故。东晋至唐宋,落帽台一直是文人墨客登临吟赋的佳处,李白、孟浩然、张说、张九龄、元稹、陆游等都曾上落帽台登高并作诗。据老荆州讲,落帽台古有楼台寺庙,近有独柱亭,1943年连同附近的仙女庙一起被日寇炸毁。今天这个地方只是一堆荒丘。

  江渎庙,有人说是渚宫遗址,也有人说是屈原故居,传说屈原就是在此作《天问》的。从陆游和范成大的文中可知,宋时,江渎庙是水神庙,祀有伏波将军和龙舟之主屈原。

  陆游在《入蜀记》中也曾“祭江渎庙,用壶酒特豕。庙在沙市之东三四里,神曰昭灵孚应威惠广源王,盖四渎之一,最为典祀之正者。”江渎庙历朝都有修缮扩建,解放前还有大规模精美建筑,之后任其破败乃至拆除,1991年重建为混凝土仿古建筑,2007年不顾舆论呼吁强拆为商用。

  息壤,有说是大禹治水的神器,有说是管涌填充镇压的土石。据传遗迹在荆州城老南门外西侧约200米处可寻。

  苏轼《息壤诗》引述:“《淮南子》曰:鲧堙洪水,盗帝之息壤,帝使祝融杀之于羽渊。今荆州南门外,有状若屋字,陷入地中,而犹见其脊者,旁有石记云不可犯。畚锸所及,辄复如故,又颇以致雷雨。”

  息壤神奇,灵验,唐宋都多有记载,见于唐末五代王仁裕《玉堂闲话-江陵书生》、宋张世南《游宦纪闻》、明谢肇淛《五杂俎》等。南宋罗泌《路史》也说,“大禹治水自岷至荆,定彼泉流之穴,爰以石屋镇之”。

  掘土而致雨,说到这个传说,辛弃疾肯定地回答范成大:“亲验之而信。”

  范成大明确指出“息壤在子城南门外”,在乾隆版江陵县志附图中还有息壤示意。

  有子城必有罗城,范成大提到的子城告诉我们:唐宋时期江陵城除了护城河,还有子城和罗城双重防御体系,息壤就位于子城和罗城之间。

  明代名仕谢肇淛在《五杂俎》记载,荆州南门外有息壤,旁有皇佑二年(1050)的石刻,有元代断碑。万历壬午(1582),新筑南门城,复得息壤所在,置祠其上。明代袁宏道《荆州修复北城记》中,也有相关记载,并提到了息壤。

  有人建议根据文献的记载,制作“与江陵城同制”的“石城”,将史料以及苏轼、苏辙等人的有关诗作,铭勒于碑,作为文化景观供人游览。武汉也重建了大禹庙,将鲧禹治水故事制成系列雕塑。荆州有如此丰厚的文化内涵,完全可以广泛收集历史资料,在原址上复建息壤祠和大禹庙,以山海经故事、息壤文史记录、息壤文学作品做成浮雕墙、雕塑、石碑等。

  再看陆游的《入蜀记》,其线路基本一致,所到之处也多有重合。提到的荆州古迹也有趋同。

  陆游在公安县“游二圣报恩光孝禅寺。二圣谓青叶髻如来、娄至德如来也,皆示鬼神力士之形,高二丈余,阴威凛然可畏。正殿中为释迦;右为青叶髻,号大圣;左为娄至德,号二圣;三像皆南面。予按藏经驹字函,娑罗浮殊童子成道,为青叶髻如来,青叶髻如来再出世,为楼至如来,则二如来本一身耳。有碑言邑人一夕同梦二神人,言我青叶髻、娄至德如来也,有二巨木,在江干,我所运者,俟鄯行者来,令刻为我像。

  十五日。晚携家再游二圣寺。众寮有维摩刻木像,甚佳,云沙市工人所为也。方丈西有竹轩,颇佳。荆州绝无禅林,惟二圣而已。

  范成大素描

  范成大的母亲蔡氏是北宋著名书法家蔡襄的孙女。

  范成大18岁时父亲病故,他抚养弟妹,直到妹嫁,才重操学业。

  范成大忧国恤民、勤于政务。他的基本政治理想是儒家的“仁政”和“民本”思想,他以强兵复国为大志。

  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与尤袤、陆游、杨万里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范成大的文赋也享有盛名。范成大还擅长词作。他出使金国写下史料价值很高的《揽辔录》,赴任桂林和离蜀归乡时作《骖鸾录》、《吴船录》,记述山川形胜,风土人情。《桂海虞衡志》记载桂林岩洞、器具、饮食、物产和民俗史料,对研究广西地方史和西南民族史尤为珍贵。他晚年所作的《菊谱》、《梅谱》,也是自然科学史研究的重要资料。著《吴郡志》50卷,又是中国最早的正式规模的地方志之一。范成大书法遒劲可爱,古雅飘逸,流畅自然。明王世贞称其“书法出入眉山、豫章间,有米颠笔”,与张孝祥并称为南宋前期书法两大名家。

  范成大荆州诗

  ◎发荆州

  初上篷笼竹笮船,始知身是剑南官。沙头沽酒市楼暖,径步买薪江墅寒。自古秦吴称绝国,于今归峡有名滩。千山万水垂垂老,只欠天西蜀道难。

  ◎荆渚堤上

  原田何莓莓,野水乱平楚。

  大堤少人行,谁与艺稷黍?

  独木且百岁,肮脏立水浒。

  当年识兵烬,见赦几樵斧?

  摩挲欲问讯,恨汝不能语。

  薄暮有底忙?沙头听鸣橹。

  前两首诗都是淳熙二年(1175)范成大入蜀途中所作。

  ——接近傍晚的时候又要开船了,我只有在沙头听橹声。描写了荆渚一带荒凉、冷落、萧索的悲惨状况,原野里,草木丛生;平地上,污水四溢;大路上,少有人行;河岸边,孤树高耸。战争频仍,人民遭殃。

  ◎荆渚中流(回望巫山,无复一点,戏成短歌)

  千峰万峰巴峡里,不信人间有平地。

  渚宫回望水连天,却疑平地元无山。

  山川相迎复相送,转头变灭都如梦。

  归程万里今三千,几梦即到石湖边。

  ——归家的路程有万里之遥,现在只走了三千里,不过,再做几次那样的梦也就到家了。后4首作于1117年。

  ◎将至公安

  前村后村啼杜宇,伴人忧煎与人语。

  云寒日薄春一梦,地阔天低泪如雨。

  我马虺聩我仆痡,岂不怀归畏简书。

  公安县前酒可沽,不如且听提胡卢。

  ◎公安渡江

  食罢雨方作,起行泥已深。

  伴愁多楚些,吟病独吴音。

  莫怨马蹄滑,须愁蚕事侵。

  梅黄时节是,未可决晴阴。

  ◎潺陵

  舟横攸河水,马滑潺陵道。

  百里无鉏犁,闲田生春草。

  春草亦已瘦,栖栖晚花少。

  落日见行人,愁烟没孤鸟。

  老翁雪髯鬓,生长识群盗。

  归来四十年,墟里迹如扫。

  莫讶土毛稀,须知人力槁。

  生聚何当复,兹事恐终老。

  人言古战场,疮痍猝难疗。

   谁使到此极?天科吾请祷。

  (文/楚望)

编辑: 管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