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便秘病机及艾灸辩证用穴

 灵兰小草 2023-12-25 发布于山西

 一、便秘病因

  隋《诸病源候论·大便难候、大便不通候》中指出:“大便难者,由五脏不调,阴阳偏有虚实,谓三焦不和则冷热并结故也。”

  便秘,系大肠传导功能失常所致,但与肺、肝、脾、肾的关系甚为密切。

二、灸疗辨证

(一)实证

1.肠胃积热

  症状表现:大便干结,小便短赤,或腹部胀痛,面赤心烦,口干思饮,口臭或口疮,或伴发热,舌质红,苔黄或黄燥,脉滑实或滑数。

  灸疗原则:清热润肠。以取足阳明、足太阴经、足少阴经穴和大阳的背俞穴为主。

  灸疗处方:天枢、大肠俞、大横、内庭、照海穴。

  随症加穴:①发热者加曲池穴;②腹胀而痛者,加上巨虚穴。

  灸疗方法:

  艾条温和灸:每次选3~5穴,每穴灸10~20分钟,一般每日灸1次,重症患者可1日灸2~3次,3~5次为1疗程。

  方义说明:大肠募穴天枢,疏泄阳明腑气而通积导滞,配大肠背俞穴大肠俞,调理大肠气机而润燥通便;大横为脾经与阴维脉之会,配天枢可治绕脐腹痛,配大肠俞又可逐秽通结;胃经荥穴内庭清阳明实热;加泻手阳明之原穴合谷、合穴曲池,清泄大肠实热;照海滋阴生津;加大肠之曲池穴上巨虚通调腑气。诸穴相配共奏清腑泄热,润肠通便之功。

2.气机郁滞

  症状表现:大便涩滞不行,后重窘迫,欲便不得,伴有腹中胀痛,胁腹痞满,嗳气频作,食欲不振,舌淡红,苔薄腻,脉弦。

  灸疗原则:顺气导滞。以取任脉、足阳明、足厥阴、足太阳、手少阳经穴为主。

  灸疗处方:气海、膻中、天枢、太冲、次髎、支沟。

  随症加穴:①嗳气频作者,加中脘、足三里;②咳逆上气者,加尺泽、列缺。

  灸疗方法:

  艾条温和灸:每次选3~5穴,每穴灸10~20分钟,一般每日灸1次,重症患者可1日施灸2~3次,3~5次为1疗程。

  方义说明:肝经原穴太冲与任脉气会膻中相配,疏肝解郁;大肠募穴天枢与气海相配,理大肠,通腑气,驱秽导滞;三焦之经穴支沟配次髎,利三焦,调气机,逐积通便;加中脘和胃降浊,足三里化滞畅中;加尺泽肃肺降气,列缺宣肺通肠。如此诸穴协用,气顺滞消,则便秘自愈。

(二)虚证

 1、气虚便秘

  症状表现:大便干燥或不干硬,虽有便意,但排之不下,临厕努挣乏力,强努之下则汗出气短,甚则喘促,便后疲惫不堪,甚则脱肛,倦怠懒言,面色晄白,舌质淡胖,或伴齿痕,苔薄白,脉虚弱。

 灸疗原则:益气润肠。以取足太阳、任脉、足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

 灸疗处方:肺俞、脾俞、气海、腹结、天枢、足三里、丰隆。

 随症加穴:若气虚下陷脱肛者,加百会、长强。

 灸疗方法:

 艾条温和灸:每次选3~5穴,每穴灸10~20分钟,一般每日施灸1次,重症患者可1日施灸2~3次,3~5次为1疗程。

2.血虚便秘

 症状表现:大便干结,努挣难下,伴面白少华,头晕心悸,夜寐不安,唇舌淡白,苔薄,脉象细弱。

 灸疗原则:养血润燥。以取足阳明、手少阳、足少阴经穴和脾俞、膈俞穴为主。

 灸疗处方:脾俞、膈俞、天枢、支沟、照海、足三里。

 随症加穴:

①血虚有热,兼见口干心烦,舌红津少者,加内关、三阴交;

②头晕心悸者,加百会、通里。

 灸疗方法:

 艾条温和灸:每次选3~5穴,每穴灸10~20芬钟,一般每日施灸1次,重症患者可1日施灸2~3次,3~5次为1疗程。

方义说明:脾之背俞穴与胃合穴足三里相配,健脾胃益气血而开生化之源;血会膈俞,生血养血,与脾俞相配,具有益气生血之功;肾经照海穴滋阴润肠;三焦经穴支沟、大肠募穴天枢,利三焦,通腑气;加内关、三阴交滋阴降火,清热除烦;加百会、通里,升阳定晕,宁心安神。诸穴相配,标本兼顾,共奏养血润燥,通腑导滞之效,血虚便秘之疾自可向愈。

3.阴虚便秘

症状表现:大便干结,状如羊屎,数日一行,努责难下,形体消瘦,皮肤干燥,毛发枯槁,眩晕耳鸣,或烦热颧红,口干咽燥,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象细数。

灸疗原则:滋阴润肠。以取足阳明、足太阴、足太阳、足少阴经穴为主。

灸疗处方:大肠俞、中髎、上巨虚、列缺,照海、承山。

随症加穴:

①头昏耳鸣,腰膝酸软者加肾俞、太溪;

②口干咽燥者,加金津玉液。

 灸疗方法:

 艾条温和灸:每次选3~5穴,每穴灸10~20分钟,一般每日灸1次,重症患者可1日施灸2~3次,3~5次为1疗程。

方义说明:

  肺经别走大肠之络穴列缺,开源引津以增液润燥,配肾经之照海穴壮水生津,以润肠通结,且两穴一通任脉,一通阴跷,为八法相配,共收生津润燥,增液行舟之效;大肠俞通调大肠,上巨虚为大肠之下合穴,“合治内腑”,可以调理肠胃,通腑行滞;加通便之经验效穴中髎、承山,增逐秽导滞之功;加肾俞、太溪,滋补肾阴;加金津玉液生津润燥。诸穴协用,俾阴有所滋,肠有所润,则阴虚便秘自可痊愈。

4.阳虚便秘

症状表现:大便艰涩,排出困难,腹中冷痛,手脚欠温,面色晄白,小便清长,喜热畏寒,腹中冷痛或腰脊酸冷,夜间尿频,舌质淡,苔薄润,脉沉迟。

灸疗原则:温通开结。以取任脉、足太阴经穴和肾之背俞穴为主。

灸疗处方:肾俞、气海、关元、大横、三阴交。

随症加穴:

①年老体虚,命门火衰者,加命门;

②腹中冷痛排便艰涩者,加神阙,天枢。

灸疗方法:

  艾条温和灸:每次选3~5穴,每穴灸10~20分钟,一般每日灸1次,重症患者可1日施灸2~3次,3~5次为1疗程。

方义说明:

  肾俞、关元,温补肾阳以散寒凝;三阴交温通三阴经之阳气,使结开便行;气海、大横行气导滞,调畅肠道气机;督脉为阳脉之海,加灸督脉经穴命门,可壮肾阳、补命火;加神阙、天枢亦可温中散寒通腑导滞。以上诸穴相配,可使肾阳复振,气化有权,便秘可通,尿频可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