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锦州战役我军一退再退,毛泽东派出一员老将,成功击溃敌军89师

 茂林之家 2023-12-25 发布于湖南

一九四五年十一月时,国共两军都很强清楚,山海关是进出东北的重要咽喉之一,谁能夺取山海关,就能为全面占领东北创造良好条件。谁能全面占领东北,谁就能掌控中国北方大部分工业体系。而在现代战争中,工业实力是决定性因素。因此毛泽东说,占领东北,全党全军团结一致,我们什么也不怕。

但国军当时的主力部队,尤其是蒋介石的许多嫡系部队,都分布在中南部,八月日本投降后,蒋介石立即向全国各敌占区运输部队。但是当时中国西南交通水平落后,想要把几十万军队运往各省各市,至少得几个月时间。当时为了占领上海,蒋介石甚至投入空运部队,直接空降在江浙一带。将军队运往内陆尚且不易,更遑论运往东北了。而且我军当时的根据地大部分分布在北方,与敌占区的距离相对于国军近得多,有些地方仅靠双腿都能走到。

为了和我军抢夺东北这个战略要地,蒋介石认清了一个现实:想要在短时间内将大量部队运输到北方和东部,走陆路根本行不通,唯有走水路。既然走水陆,那么当时分布在中国近海的海军运输力量,当以美国海军为主。因此,他立即与美国高层协商此事,当时美军也想趁着日本投降,浑水摸鱼,在中国东部沿海各港口取得既得利益,所以双方一拍即合。

锦州战役我军一退再退,毛泽东派出一员老将,成功击溃敌军89师

当时美国第七舰队在军舰和运输舰在我国渤海海域逡巡游弋,等待时机。苏联让我方出面拒绝美军。但是双方都很清楚,如果没有实力作为后盾,拒绝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很快,美国人就找到了突破口。他们在秦皇岛发现尚有五百多名残余的日军和伪军驻守,因而借口接受日军投降而登陆秦皇岛。这样,就打开了一个海上登陆缺口。

一九四五年十月下旬,美军军舰和运输舰载着国军十三军两个师约两万人,登陆秦皇岛。大家知道,十三军是国军精锐,蒋介石嫡系部队,原来由汤恩伯指挥,而且在抗日战争中没有打太多硬仗,所以实力得到了不错的保存。十一月初,国军五十二军约两万人也在秦皇岛登陆,这支部队的战士多是老兵,实力不下于第十三军,也是一支国军精锐部队。这样,仅仅到十一月上旬,国军就像从天而降一般,将四万多名精锐部队部署在了进出东北的咽喉地带,这对于我军是一个巨大威胁。

毛泽东的观察极为敏锐,他时刻盯着秦皇岛的敌军登陆情况,于十一月四日电告罗荣桓:战争将转入东北,必有一场恶战。正在毛泽东叮嘱罗荣桓时,美军一些精锐部队,包括刚刚结束太平洋战争的精锐陆军部队,也在秦皇岛登陆了。这进一步增强了国军在这一地区的实力。按照当时的局面来看,很快,我军就会与国军和美军,在辽宁以南、锦州、热河一带爆发一场大战。

锦州战役我军一退再退,毛泽东派出一员老将,成功击溃敌军89师

当时我军部署在山海关一带的部队,有一定战斗力的,只有李运昌部。日本关东军投降之后,苏军只是接管了东北一些大城市,许多小城市都没有全面接管,这导致当时东北许多城市中遗留了日军留下的大量军械物资。当时曾克林率部进入沈阳时曾报告说:

东北各地秩序混乱,到处堆积着武器和物资,无人看管,各种轻重武器都可以随便拿。我们四个连进入沈阳,一星期就扩大了四千人,还收编了一万多人的安保部队,全都装备了新式武器。

李运昌的部队,就是在九月到十月这段时间迅速武装起来的。由于当时形势十分危急,我军其他前往山海关一带的部队有的刚刚动身,有的还在行军途中,到达尚需假以时日,所以毛泽东暂时将守住山海关的重任寄托在了李运昌部队上面。

但是,当时李运昌部队的情况并不如毛泽东料想得那样好。首先,虽然李运昌号称手下已经集结了八万人,但战士相当分散,部署并不集中,真正守卫山海关的只有两个团。其次,由于国军当时受到了美军的巨大帮助,在作战装备、通讯设施、后勤补给方面都相当精良。一些美军经验丰富的部队甚至临时训练国军部队,以便国军更好地投入战斗。反观我军,虽然收缴大量日军武器后,军械装备方面水平提升不少,但是和美械装备相比,还有不小差距。

人力不足加上物资劣势,我军对于山海关的防守可谓岌岌可危。十一月五日,敌军立即猛攻山海关,一度突进到距离山海关城门只有一里左右,我军凭借顽强的战斗意志拼死抵挡住了这次进攻,暂时守住了山海关。但是这次国军进攻,只是一次试探。由于对我军在这一带的部署情况不甚了解,所以没有贸然出动部队。故而虽然我军暂时抵挡住了攻势,如果没有增援部队及时赶到,丢掉山海关只是时间问题。

千钧一发之际,山东渤海军分区司令兼第七师师长杨国夫,带领第七师三个团及时赶到山海关前线,支援李运昌部战斗。但是这支部队是长途跋涉而来的,前后行军了一个多月,而且几乎全是步行。抵达山海关时,已经非常劳累困苦,即便能够投入战斗,作战力也会大打折扣。

正当李运昌和杨国夫等人不知如何应对接下来的守卫之战时,十一月六日,一场预料之中的大规模进攻战却并没有发生。这让李运昌等人有些诧异。按照常理,国军当时的相对实力雄厚,经过之前一场试探作战,也应该对我军部署有了大致了解,理应发动大规模进攻,可是为何避而不战呢。

原因并不奇怪:当时国军将领有些胆小怯战,他们和美军都对我军兵力和装备做出了过高的估计。当时国军认为,我军在东北缴获了大量日系装备,而且已有大量部队进入东北,对于山海关这种兵家重地,肯定会严防死守。

锦州战役我军一退再退,毛泽东派出一员老将,成功击溃敌军89师

结果,十一月八日,即国军发动进攻几日后,杜聿明来到秦皇岛,接管战斗。他来接管战斗,可见国军对于此战何其重视。杜聿明来到前线后,听了国军将领的汇报。在汇报中,国军将领反复提到我军的火炮装备已经获得了很大改进,如果强攻山海关,可能会造成重大伤亡。杜聿明听完汇报后,没有否认也没有肯定,而是前往战斗地带观察,试图得出自己的判断。

杜聿明前往前线后发现,手下的汇报和战场情况出入很大。比如,国军将领说我军火炮实力比较强大,但是杜聿明并没有从战场弹坑看出是高口径火炮的轰炸所致。经过一系列观察和判断,杜聿明认为手下的预判过于谨慎,情报出现严重失误。应该果断出击,不可错过机会。

杜聿明回到指挥部后,立刻召集十三军干部开会,要求十三军主力第四师和第八十九师立刻开始对山海关进行正面主攻。第五十四师进攻九门口。五十二军第二十五师迂回进攻义院口,其余部队作为预备队留驻后方。

十一月十五日,国军发动总攻。杜聿明的估计没错,我军的实力被国军高估了不少。十五日中午,国军就已经攻占了九门口。黄昏,攻占了义院口。十一月十六日,仅仅在杜聿明发动总攻的一日后,李运昌和杨国夫部队就抵挡不住了,二人商定后,决定暂时撤离山海关。就这样,国军打开了通往东北的一道重要咽喉。

锦州战役我军一退再退,毛泽东派出一员老将,成功击溃敌军89师

十一月十七日,上级给李运昌等人发送电报,要求我军必须节节坚决抗退,既不死守,又不轻易放弃阵地。

但是杜聿明的速度太快。国军占领山海关后,他命令部队马不停蹄向绥中进发。十七日黄昏时分,杨国夫已经撤离绥中,傍晚,国军占领绥中。

山海关、绥中失守,意味着兴城和锦州便暴露在国军面前,如果我军不能及时抵挡国军进攻,这些地方很快都会失守。

我军战报,毛泽东都在第一时间得知。他在十一月十五日就发出指示,要求我军在内线作战并逐渐集中部队,再与敌军决战。但是这些消息的速度,甚至还是没有赶上杜聿明和国军的速度。当时我军已经节节败退,国军则是步步紧逼,根本没有时间和空间选择战场。无奈之下,毛泽东只能派出林。他命令林离开锦州,前往兴城和锦西,集中部队,等待时机再战。

国军一面则继续步步紧逼。十一月二十二日,占领兴城、锦西、葫芦岛。到了十一月二十四日,在杜聿明的督战下,国军进行了长达五百多里的奔袭,赶到了锦州城下。二十六日,国军进入锦州城。

林冷静分析了战场局势和自己手中能够直接调动的力量后认为,杜聿明刚刚进入锦州,军心处于激昂亢奋之态,近十几日的急行军,一定已经让国军成了骄兵。所以,这就是国军的软肋。林立即针对国军这一软肋,部署战斗。派出手头仅有的梁兴初师,迂回到国军后方发动突然袭击,截断国军后路,在千家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击垮了国军第八十九师的主力部队。

锦州战役我军一退再退,毛泽东派出一员老将,成功击溃敌军89师

但是林清楚,按照当时两军的情势来看,我军不可能多次重复进行这类侧面迂回的歼灭战。杜聿明和国军一旦醒悟过来,警惕起来,我军就很难再得到这样的机会。所以他在击溃八十九师后,立即率军撤退。

杜聿明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吓出了一身冷汗。紧急召集国军第五十四师往回赶。杜聿明当时的原话是:那真是千钧一发

但杜聿明非常费解,为什么我军没有趁胜进攻。其实这只能说,杜聿明对于林对大局的控制能力认识得还不是非常清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