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官宣,这些是“已知”的细节

 三易生活 2023-12-25 发布于湖北

2023年12月25日小米方面正式宣布,他们的首款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布会定档,将于3天后的12月28日召开。

很显然,这是一次典型“发布发布日期”的行为,但小米也有自己的理由,因为这一天(12月25日)恰好是他们官宣“造车”的第1000天。

是的,不知不觉间,小米的造车之路已经走了两年多的时间。纵观过去这两年多不难发现,除了最近来自相关部门的认证信息,以及间或被拍到的路试车,使得“小米汽车”的存在感陡然上升之外,在此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小米造车”这件事几乎是在以一种相当低调,甚至可以说是“默默无闻”的状态下进行。

为何小米要对造车这件事如此“守口如瓶”?在今天小米创办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发布预热文章里,多少可以窥见一些真相。简单来说,这是因为小米并不打算按照其他“新兴品牌”的路数,以“逆向研发”或者说“致(mo)敬(fang)”的方式,去打造自己的第一款量产车,他们不仅要从0开始做正向研发,甚至还打算“全面重新定义汽车工业的技术栈”。所以在这样的基础上,对相关研发工作进行高度保密,自然也就合情合理了。

但是事情会这么简单吗?结合目前已知的公开信息,我们三易生活也梳理出了一些关于“小米汽车”值得关注的细节。

首先,就是关于第一款小米汽车的造型问题。看过证件照的朋友相比都知道,小米此次采用了四门轿跑风格的外观设计。

老实说,如果大家有关注新能源汽车行业就会发现,绝大多数新势力的第一款车型基本都不是四门家轿,而多半会是SUV,还有少数甚至是电动超跑。

为什么会这样?一方面,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SUV确实更便于“走量”,超跑则更有利于吸引眼球。另一方面,这两款车型都更有利于新兴企业来掩盖它们技术上的短板。比如SUV的高底盘、大空间特性,可以掩盖电池组厚度、车辆重心和结构设计方面的不足;而超跑的高价与稀缺性,更是使得这些车型可以避免受到大众消费者的“考验”。

相比之下,首款小米汽车选择四门轿跑车型,或多或少就有点“炫技”的意思了。毕竟四门轿跑可不像SUV那样,有着那么大的底盘空间,这就意味着要想保持一个相对“低趴”的车身姿态,小米方面就势必要在电池能量密度、或是电池组的安装方式上动一些脑筋。

不仅如此,与SUV车型相比,轿跑类车型也注定会被打上更多的“性能”烙印。这也意味着这款车型的动力和底盘、悬架设计,可能会有相当程度的水准,至少在参数上会比许多纯粹“家用向”的SUV好得多。当然,从品牌定位和目标消费群体来说,这种“重技术参数”的策略,其实也确实很有小米一贯的风格。

除此之外,虽然前面我们有提及,小米汽车的研发在此前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密不透风”,但这并不意味着迄今为止,他们就完全没有针对新车的相关技术透过一点“底”。

事实上,如果这款车是完全“正向研发”的产物,那么无论是出于节省成本、还是技术验证的目的,小米方面都势必会在开发过程中先行设计,甚至是量产一些相关的自研部件与技术。

没错,追溯过去这两年多的小米新品发布会就会意识到,他们在手机上实装了澎湃P系列自研充电芯片。与行业中绝大多数其他(手机厂商)的快充方案相比,澎湃P系列最大的特征就是可以支持用更大的功率去充单电芯电池,而不需要靠双电芯来进行“分流”,从而变相增加了电池的能量密度、节约了机身内部空间。

与此同时,小米手机的部分高端型号还会配备自研的电源管理芯片澎湃G系列。它也集成了多项电池状态监控功能,同时还能做到比“标配”方案更准确的电池剩余容量侦测。那么为什么小米要专门来研发一款这样的芯片,这背后又会不会有“造车”的相关需求呢?

更不要说,就在小米、Redmi今年的最新产品线上,还首次迎来了直接挂上小米LOGO,由他们与产业链伙伴深度合作的一整个CMOS图像传感器家族。众所周知的是,CMOS图像传感器本身也是如今自动驾驶、交互领域相当重要的元器件。

除此之外,小米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发布过自研的AI推理框架,后来在智能手机上基于它衍生出了“小米影像大脑”,用于加速影像的处理。与此同时,小米方面还先后发布过机器狗和仿生机器人,并在它们身上探索了激光雷达、超声波测距、多电机协同控制、视觉认知系统等“课题”。

更不要说如果将视线进一步扩大到生态链领域会发现,小米很早就布局了高端柔性屏幕、机器人视觉导航、自研高性能电机等领域。

于是这其实也就意味着,虽然他们现在对于自家的新车几乎还是“什么都没说”的状态,但实际上,通过过去几年里各式各样的新品,小米方面实际上已经相当于变相“透露”了他们在造车领域的很多技术成果和进度,也算是在一定程度上预告了自家新车可能的技术强项。

当然,以上这些还都仅仅只是我们基于现有的已知信息,所总结出、并不完善的推断。但好在,距离首款“小米汽车”的发布已经只有三天时间。对于对这台新车感兴趣的朋友来说,三天后,就让我们一起来迎接小米造车之路的“跨越”时刻吧。


推荐阅读:

那些曾经“高端”,如今已然被滥用了的手机卖点

曾经这些高端机型上的配置,“下放”后或许并不能称之为良心。

谷歌Gemini“夺舍”文心一言,天下大模型一大抄?

其实高质量语料匮乏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并非中文互联网独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