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诸葛亮首次北伐惨败,痛失11员大将!蜀耗尽国力北伐到底为何?

 走近历史的馒头 2023-12-26 发布于美国

诸葛武侯应该是国人心中三国时代知名度最高的人之一。不管是舌战群儒的风雅还是一人一琴退司马懿数万大军的淡定,亦或是打制木牛流马的巧夺天工,属于卧龙的传说怎么也说不完。

在许多人心中,没有诸葛亮,就没有刘备的蜀家江山,更别说刘备濒危之时命诸葛亮为托孤重臣后,丞相为国事殚精竭虑,最终死于北伐路上的遗憾,一首《出师表》洋洋洒洒数百言,更是传唱了千年

可这个蜀汉王朝的国之栋梁,却在北伐之路上屡屡受挫,甚至接连损失十一员大将,北伐战争也被看作是蜀国由盛及衰的转折点,直至被晋吞并。

通过北伐打通蜀国北上的交通要道是诸葛亮深思熟虑定下的战略,蜀汉偏安西部边陲,周边虽有高山峻岭阻隔,剑阁更是千古雄关易守难攻,可蜀汉的发展之路一样也被崇山峻岭所阻挡,只能龟缩一地。

虽然在诸葛亮与民休息的政策下,蜀汉地区的民生恢复的极快,可仅有川蜀地区的蜀国,绝对无法与纵马中原的魏国和坐拥两江之地独占江南粮仓的吴国相比,一旦魏、吴两国从战乱中平息,丰富的粮食产量和充沛的人口让两国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恢复元气,那时国小地寡蜀国将迎来灭顶之灾。

更何况,刘备和诸葛亮都不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作为外来户的他们原本就与本地氏族有着深深的隔阂,虽然蜀国建立后,开国将领的子女与本地势力进行过联姻,但刘禅继位后,无能懦弱的新主让本地势力又开始蠢蠢欲动,看似平和的蜀国朝堂之下早已暗流涌动。

处于魏蜀交界处的本地官员更是早已做好了投降魏国的两手准备。一旦战争形势有所转变,曹魏便可以并不血刃地拿下秦岭以北的大片土地。北伐不单单是蜀汉的扩张策略,更是为求生存的背水一战。

为了北伐大计,诸葛亮放下与孙吴政权的血海深仇,同意了孙权的议和之策,并派邓芝前往东吴,一番合纵连横下来,不但解决了蜀国的后顾之忧,更是说服孙吴朝堂上下定下了联蜀抗魏的国策。曹丕死后。魏国朝堂新旧政权交替时的动荡,给了诸葛亮可乘之机。千古传唱的《出师表》让刘禅感动之余,立刻批准了丞相北伐的请求,第1次被罚就这样轰轰烈烈的开始了。

以有心算无心,战场的开局对诸葛亮十分有利,魏国朝堂上下正处于权力再分配的关口,根本无暇顾及长驱直入的蜀军。蜀军先锋五虎上将赵云以邓芝做军师,一路势如破竹,将曹魏派出的守将韩德杀的大败,韩德身死,将门之后夏侯楙仅带着不到一千的残兵仓皇逃窜。蜀军一路势如破竹,连克三城。

前期的连战连捷令蜀军士气大震,颇有曹魏天下并无丞相无一合之将之感,可诸葛亮的好运也到此为止了,他碰上了平生的宿敌——司马懿,双方在街亭摆齐兵马,大战一触即发。诸葛亮在街亭布下口袋,以马谡为中军,高翔和魏延为两翼,静待曹魏兵马进攻,准备毕其功于一役,彻底击溃司马懿后一路向东,直取长安。

可令诸葛亮没想到的是,立下军令状的马谡一出门就把丞相的叮嘱忘得一干二净,一意孤行将主要部队放在了山坡之上,原本为司马懿留下的口袋反倒成了马谡为自己掘下的坟墓。值此一役,北伐军主力十去其五,在无力组织有效的进攻。虽然战后诸葛亮挥泪斩了马谡。但战争颓势已不可避免,万般无奈之下只得端坐城头抚琴高歌,一个空城计喝退了司马懿的追兵。

第1次北伐就这样无疾而终。非但没有保住战争初期的胜利果实,反而让刚刚恢复元气不久的蜀汉再一次陷入了危机之中,战后统计下来共有十一员大将死于北伐之路!这对于连年征战将领奇缺的蜀国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千军易得,良将难求,军事将领的缺乏或许是三国后期蜀汉没落的另一大原因。

虽然之后的4次北伐略有斩获,但却都没有达到既定的军事目标——出秦岭,克西安,一统中原的大业也成了镜中月,水中花,穷极诸葛亮一生也没能完成刘备托孤时的大愿!

诸葛亮死后,轰轰烈烈的三国纷争没用多少年便落下了帷幕,魏蜀吴三家没有赢家,“三家归晋”,中国的历史翻开了新的篇章。

关注我,同我一起了解更多历史知识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