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年禁渔竟是养虎为患?长江鱤鱼横行,专家建议推行泥鳅钓

 小胡渔记 2023-12-27 发布于四川

随着长江实施禁渔令以来,一些水域中的鱤鱼数量呈现猛增的趋势,本身野生鱼类数量的增加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但鱤鱼可是肉食性鱼类,它们数量的增多会让江河中那些杂食性鱼类数量大大减少,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也算是在破坏生态环境了。

为了避免事情变得更严重,有位专家就想了一个方法,让别人用泥鳅钓鱼的方式把鱤鱼给钓上来,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把鱤鱼的数量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只要数量下来了,那江河中的生态隐患就能解决了。

我国有千千万万条河流,其中最大的河流就是长江了,长江不仅仅是淡水资源库,还是鱼类基因库,长江中的鱼群种类非常多,目前已知的就超过了四百多种,相当于我国鱼类总数的一半了,其中一些只是有长江水域才会有的鱼类。

过去为了经济发展,长江水域经历了长时间的过度捕捞,长江中的鱼群数量大幅减少,有些本就数量稀少的鱼类直接灭绝了。为了让生态环境恢复到过去的水平,我国在2020年宣布在长江流域开始长达十年的禁渔行动。禁渔之后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长江中的鱼类数量恢复得很好,有些地区甚至还出现了鱼群把江水完全遮住的场面。鱼群增加,说明那些肉食性鱼类的数量也增加了。

鱤鱼就是如此,很多网友都拍到了成千上百条鳡鱼在水面游动的画面,每一条鱤鱼都是几十斤,有的还达到了上百斤,那场面让所有看过的人都过目不忘。鱤鱼作为肉食性鱼类,饭量是非常大的,一天就需要吃掉接近体重五分之一的鱼,成年鱤鱼的体型也很大,在长江中可以说是没有天敌的。

除了鱤鱼以外,其它的大饭量鱼类也是不能忽视的,如果对它们的无序繁殖不管不顾,那长江中的杂食性鱼类还怎么生存呢?这相当于让禁渔成果全部白干了。于是,有位专家就想到了一个妙招,既然有人喜欢垂钓,那就让这些垂钓爱好者用泥鳅这样的鱼饵把肉食性鱼类给钓上来,这样做就能把它们的数量给控制住。

这个妙招听上去挺不错的,提出它的人据说是一位来自重庆的生态专家,名叫邓明鉴。他本人一直都很关注长江地区和三峡地区的水库管理与渔场的建设,对于长江鱼类资源的保护工作一直都很用心。

可能是近日在网上看到了别人在三峡大坝航拍的鱤鱼群画面之后,内心有些担忧,邓专家专门出差,去到了长江沿岸的城市,向那里的钓友去了解相关的情况。根据钓友的描述可以知道,禁渔之后,鱼群的数量的确是得到增长了,不过增长的都是肉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的数量并没有什么变化,甚至有些地区变得更少了。

在知道这些情况之后,邓专家觉得肉食性鱼类数量太多不是一件好事,应当尽快采取措施抑制住它们数量的增长,可以先在一个地区进行试点,只要试点成功,那就把措施复制下来应用到其它地区。目前能想到的措施就是支持垂钓爱好者使用泥鳅将那些肉食性鱼类给钓上来。

至于泥鳅钓鱼,这个方法看似合理,但实际执行起来还是很困难的,喜欢吃泥鳅的不仅仅只有鱤鱼,翘嘴鱼也喜欢吃,并且它们之所以变得稀有就是因为这种钓法,如果真的这样做,那估计翘嘴鱼的数量就岌岌可危了。

泥鳅钓鱼正是因为危害大,才被多地立法禁止使用,可现在竟然有人呼吁大家用泥鳅钓鱼,这实在是很荒唐,真希望这些专家有时间去思考一下如何把休闲垂钓给放开,而不是天马行空去讲一些看上去很合理,但实际执行起来后果严重的想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