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九、部队生活 大裁军 调回地方

 旧城老黎 2023-12-28 发布于广东

  9、大裁军

1985年6月4日,在人民大会堂。时任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作出中国军队裁减100万的决定,震惊世界。无风不起浪,8月下旬,部队要裁军和返回兰州归建的信息在部队无胫而走。空军高射炮兵将要裁减59式100炮,保留59式57炮,将57炮营连编入导弹部队消息,在部队盛传。裁军的风声对部队的震动很大,造成人员思想波动。40团将有800多名的干部战士,面临着转业和退伍,还没有返回兰州驻地人员已经始考虑去留问题。

为了减轻返回兰州途中的负担,在部队内部已出现一些人自行处理军用旧物资的现象。如旧轮胎、油桶、帆布、电瓶、电风扇、办公桌椅和废钢材等等物资,油桶是否还有油,只有当事人知道。

这当中有人假公济私,以权谋私,化公为私。同时,有些人在宁明大量购买当地的特产。如:白糖、八角和桐棉松(马尾松的一种)木材,准备运回兰州转卖。那时,我没有经商的概念,我想在部队有吃有穿,工作顺利,个人是走是留全凭组织安排,不必忧虑,不会去考虑做这些歪门邪道、劳力费神。

其实,部队何时裁军,几时返回,上层领导是知道的。所里领导也要求内勤、外勤干部战士做好返回兰州的各项准备工作,待命出发。为满足干部战士到友谊关游览的心愿,8月31日,军修所统一安排车辆到广西边境,祖国的南大门凭祥市友谊关(睦南关)游览,战友们除了观赏友谊关和城墙的雄伟外,还在友谊关门前留影,我与团技术处雷达助理员林顺龙战友合照(图118)。

                                                         

                   图118 

  据史料记载,明朝时,关上设有昭德台,关两旁筑城墙分联两山之麓。到了清朝,建关楼一层,两重门,贯以通道,外门额书“南疆重镇”,内门额书“镇南关”。中法战争期间,关楼曾经被毁。苏元春督边时,又重建二层关楼,关后曾建昭忠祠。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入侵,关楼再次被毁,仅剩底层拱门。1953年10月更名睦南关。1957年基本按原貌重建。整座关楼由底座和回廊式楼阁两部分组成,通高22米。底座建筑面积为365.7平方米,长23米,底宽15.9米,平均高度为10米。公路从隧道形单拱城门通过。1965年1月,国务院批准睦南关改名为友谊关,拱门上方用汉白玉雕刻的“友谊关”三个刚劲有力的大字,是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的陈毅元帅题写的关名。

  在广西友谊关前,与军修所长蒋忠桂留影(图119)。

     

                     图119

    军修所长蒋忠桂是湖南省衡阳市耒阳人。部队裁军,他转业地方后,因患重病,英年早逝,真是惋惜。

   我在睦南关纪念碑前留影图120)。

  

                     图120

    部队兵贵神速,做事一鼓作气。裁军也是一样,不能拖泥带水,否则军心不稳。9月2日,上级正式宣布撤销空军高射炮兵第14师的番号。部队各团保留57炮营,全师三个团的57炮营分别新编为:210、211、212三个营,与空导弹5团、8团合并改编为空军防空混成第四旅,旅部仍驻扎河口(原14师师部驻地)。副师长张培端改任四旅旅长,原40团团长程兴启改任副旅长。据悉,1999年混成第四旅从甘肃兰州调福建驻防。

 9月10日,部队撤防归建。一大早,40团各营连,按预先安排,各类兵器套上帆布伪装,从各个驻防阵地撤出,开往广西宁明站装载,各车、炮、兵器装备按照原来的排列顺序驶入站台,开上火车平板固定,人员乘坐闷罐车,向兰州进军。全团于9月17日到达兰州,各营连返回原驻地待命,接受撤编安排。对于轮战期间干部战士的工作表现、鉴定入档工作所里也在抓紧办理。当时,我并没有在意,转业回地方一直到退休以后,才想起这件事,通过向组织申请,在市委组织部复印到《广西前线参战人员鉴定表》(图121)。

                     图121              

回到团部军修所驻地,原所长周广平和指挥仪姜德忠技师等一批老战友已经转业或调离原单位。有不少战友通信、联系方式是在多年后,通过微信逐渐找到的。2017年4月23日,在姜德忠技师的提议下,40团军修所干部战士和相关的师团领导,在西安市维也纳国际酒店欢聚一堂(图122)。新老战友相聚实属难得,大家畅所欲言,共叙战友情谊,今生难忘。

                   图122

10、待安排

 部队撤编令下达后,根据空军的统一要求和兰空的具体安排,成立高炮14师“善后办”正副主任分别由师长宋元刚和政委杨行良担任(图123)。主要任务是处理14师撤销后的各项遗留善后事务;管理和分配安置编余干部战士;保管维护编余武器装备,以及其他相关事宜。

    宋元刚师长后任广州军区空军司令部副参谋长(少将军衔),退休后仍与我们战友保持联系。

  

                    图123

   据悉,当时遇到的主要是经费困难。全师近千名干部需要安排和转业安置,数千名战士面临复员退伍;许多历史遗留问题需解决,除了干部战士的生活费有保障外,其他经费只靠原来留下的部分,资金显得十分紧张。其次是兵器管理困难。编余的大批武器装备的需要管理维护,随着大批干部战士的转业、复员和退伍,看管人员严重不足。三是人员教育管理困难。部队撤销,各级党组织和军事指挥系统已不存在,一些纪律观念不强的人,自以为有机可乘,不受管束了,造成一些违纪事件时有发生。总体上,受部队教育培养多年的干部战士,还是有党性、纪律性和自觉性,大家等待组织的安排。

   当时,我面临留队或转业两种选择:一是继续留在部队服役,因空军防空混成第四旅,其中有三个57炮营,九台雷达。使用的还是炮瞄雷达。我作为军校雷达技师专业毕业的干部,在部队工作时间不长,年纪也不大,部队正是用人之际,组织上希望我留下到四旅工作;二是转业回地方工作。正当我犹豫不决,收到家信说:部队裁军100万,云浮县人民武装部也将要改为地方建制,部里不少现职军队干部战士也面临转业和退伍问题,县武装部已向全军发函,希望云浮籍的现役军人调动、转业回武装部工作。我得到这个信息,就向14师善后办组织部门报告情况。

   善后办负责管理和分配安置编余的干部战士,原师部组织部仍正常运作,我提出回地方工作。组织部正好有位李舜通科长是广东汕头人,他获悉后告诉我,部队已收到地方的函件,像我这种情况可以办理调动,但不能着急,有很多手续要办,涉及到跨兵种、跨军区和对方接收单位的认可才行。得到组织部门的答复,我焦虑的心得以平静,对“留与转”问题,再没过多的考虑,静候组织上通知。

安排战士的复员、退伍,相对比安排干部容易,而转业干部安置是组织部门费神费力的事。时间一天天过去,全团机关干部百多人都在原地等待,无所事事,一拖半年多。渐渐地,一些留下来编入第四旅的干部基本已走马上任;等待转业的干部,他们的去向、单位也基本明确。

86832部队即40团全体干部在团机关驻地合影(图124)

                   图124 我在前排右7   

 转业干部合影留念,预示着这批干部基本已经落实了去向,个别或许有变动,但我想相片里的人,再选择留下来,继续在部队工作的干部寥若晨星。不容置疑,这是部队撤销番号后,40团待转干部惟一集体照。相中第二排右9闫耀存团长、右8刘芳春政委。

 过了一段时间,组织上将跨省调回广东肇庆军分区云浮县人民武装部的干部商调表、党组织关系和干部身份介绍信等档案资料,师组织部门已密封加盖红色骑缝印章后当面交给我。

    第二天拿到相片后,我离开部队。在所里,一些待转业的几个要好战友,送我到兰州火车站。我办理好行李托运后,依依不舍地与战友们道别。心想,今日一别不知何时再见,心里不由得百感交集,潸然泪下。大家互祝珍重、一切顺利、来日再见!

   乘坐在兰州至广州的快车上(通票须转乘),我的心情还是久久不能平静。联想曾经工作多年的西北高原,在部队工作生活的日日夜夜,得到领导的关心爱护、党组织的培养教育和与战友结下的兄弟情谊,一时无法释怀,但对自己所付出的努力、心血和汗水,深感无愧于心。

   火车的汽笛声不时在我耳边响起,让我隐隐约约感悟到,我的人生又将面临新的挑战。人生就好像火车在奔驰,途中必须要停靠在不同的站台补充燃料,才能继续前进。宛如人生的旅途,也要经历不同阶段的砺炼才能成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