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俨然辅导讲义-关于诗词用典的初步理解<三>

 guovff2ny5j9tr 2023-12-28 发布于广东

本期主讲对仗中的用典。本来要带及当代人的用典,但是限于篇幅,以后再讲。

在古体诗和律诗的非对仗句中,用典可以很随意,上下句可以不同时用典,这里简略一过。

哭李远   卢尚书

昨日舟还浙水湄,今朝丹旐欲何为。

才收北浦一竿钓,未了西斋半局棋。

洛下已传平子赋,临川争写谢公诗。

不堪旧里经行处,风木萧萧邻笛悲。

比如这首唐人的律诗,中二联对仗中规中矩,尾联用了一个流水句,“不堪(于)旧里经行处,(听到)风木萧萧(的)邻笛(之)悲。”典故在下联出现。“邻笛悲”是形容“风木萧萧”如同思念故人的“邻笛”。“邻笛”出自晋向秀《思旧赋》序:“余与嵇康、吕安居止接近;其人并有不羈之才,然嵇志远而疏,吕心旷而放。其后各以事见法……余逝将西迈,经其旧庐,于时日薄虞渊,寒冰凄然,邻人有吹笛者,发声寥亮,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故作赋云。”后世即用“邻笛”作为伤逝怀旧的典实。(颈联的“平子赋”是张衡的《二京赋》, “谢公诗”是指谢灵运)

对仗和用典同时出现,在律诗成熟之前,其实早期是用在辞赋中比较多的。   

比如两汉班固的《西都赋》“披三条之广路,立十二之通门。”这个典故出自战国《周礼·考工记·匠人》“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指国都;“方”指方形;“旁三门”,每边三门,共十二门。每座门对应一条广路,故称三条之广路汉赋有意使用对仗,也是从东汉开始的。

再比如西晋陆机的《七徵》“舞唐庭之來儀,鳴岐陽之鸑鷟(yuè zhuó)。上句用《尚书》“《箫韶》九成,凤皇来仪”的典故;下句用《国语·周语上》:“ 周之兴也,鸑鷟鸣於岐山”的典故。鸑鷟也是一种凤凰。

上举这些用典,上下关联度比较高,或者是同出于一典。这也是诗词中比较容易的一种用典方式。

但是用典方式没有孰高孰低,只有合适不合适。即使是像李杜这种大诗人,也会常用这些方式。比如李白的:

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李白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笑杀陶渊明,不饮杯中酒。

浪抚一张琴,虚栽五株柳。

空负头上巾,吾于尔何有?

这首诗比较特别在于,从“笑杀陶渊明”之后,一连四句,“不饮杯中酒。浪抚一张琴,虚栽五株柳。空负头上巾”都是出自陶渊明一人的典故。“浪抚”是空抚之意,指陶渊明的无弦之琴。“”、“”、“”、“”全部是否定词,四个否定句,强烈呼应题目“嘲王历阳不肯饮酒”,由于他(不饮杯中酒),所以bulabulabula。其中“浪抚一张琴,虚栽五株柳”上下句对仗;“不饮杯中酒”“空负头上巾”遥相对仗。

再来看杜甫的:

发同谷县 杜甫

贤有不黔突,圣有不煖席。

况我饥愚人,焉能尚安宅。

始来兹山中,休驾喜地僻。

奈何迫物累,一岁四行役。……

开篇的 “贤有不黔突,圣有不煖席。”也是上下句用的同一个典。出自《文子·自然》: 孔子无黔突, 墨子无煖席。”

黔突,因炊爨而熏黑了的烟囱;煖席,坐席变为温暖。直接把原来经典里的对仗搬过来用,这里也同时用了互文,也就是“圣贤不暇黔突煖席”,跟“周公吐哺握发”意思有些相仿。只不过这里杜甫是借用其颠沛流离之境遇,来接续次联“况我饥愚人,焉能尚安宅”的转折。和孟浩然的“端居耻圣明”倒是遥相对应成趣。

在诗词对仗句中,一般要求是,如果上句用了一个什么修辞手法,下句也要回应。但是在用典修辞时,如果上句用暗典,下句可以不一定用典。比如陆游的这首,上句里用一个熟词,这个熟词包含一个暗典。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塞上长城”句,这里暗指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

这种情况一般是用在对仗用词本身非常精当的时候。“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对仗的主体长城衰鬓,一大一小,一物一人,一正一反,已经形成了强烈的诗词空间张力。对仗本身的的修辞已经压过了用典的修辞。

诗词能用暗典当然是较好的。不过初学用典,最直接的一种就是直用。下面来看老杜对仗句中的直用用典。

秋兴八首 其三 766年) · 杜甫

千家山郭静朝晖,一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汎汎,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匡衡抗疏”、刘向传经”这样的表达,上下对举,直述典故。老杜由此感慨自身,由于上疏救房琯而被贬,不乐于肃宗,以至于从此功名无望,所以“功名薄”(无法取得匡衡那样大功名);且漂泊无依,也无法像刘向那样专心于经术,做大学问,由此“心事违”。

尾句“五陵衣马自轻肥。”用典,也顺道说一下吧。“五陵”就是指京城的富人区,“衣马”“轻肥”出自两个典。《论语·雍也》中说,“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论语·公冶长》里面说:“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杜甫在“衣马”、“轻肥”之间加了一个“自”,就成了反用子路的典了。

另外,七句“同学少年多不贱被作家张爱玲拿去做了其小说的书名,此是题外话。

再一个直用典比较好的例子:

狱中题壁 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此绝命诗,极其精炼地抒发了他临赴死之前所想所慨,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希望,出亡的康有为、梁启超在逃亡中投宿时能像张俭一样受到人们的保护;以及日后战友们能如杜根一样忍死待机,完成变法维新的大业。这两个典故的选取,特别贴切而有深意。“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也是上下对举,然而上下句又有递进一层的意思,句式采用前四后三的倒装,实际是“思张俭/望门投止,“待杜根/忍死须臾”。这种兼语句式,做成倒装,把强烈的要表达的内容提到前首,尾句以“去留肝胆两昆仑”相合前三句,同时也突出了自己“横刀向天笑”的诗意形象,堪称近现代诗史上辅助刻画卓绝的用典绝句。

因此我们看,用典实在就是朱自清先生所说的“广义的比喻。”只不过他的喻体更加含义丰富而已。

除了本身作为“比喻”,用典也有结合其它修辞,比如黄庭坚的《戏呈孔毅父》:

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

文章功用不经世,何异丝窠缀露珠。

校书著作频诏除,犹能上车问何如。

忽忆僧床同野饭,梦随秋雁到东湖。

这首诗非常特别,首联一个对仗句:“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用的拟人修辞,而且是原典自带的。

韩愈作《毛颖传》,将毛笔拟人化,名之为毛颖,官封管城子。此处即用此典。“食肉相”,指官相,语出《左传》:曹刿论战,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肉食者指做大官的人。又《后汉书·班超传》记载,看相的人曾说班超“燕颔虎颈,飞而食肉,此万里侯相也。”“孔方兄”,钱的别称,鲁褒《钱神论》: “亲爱如兄,字曰孔方。”。“绝交书”,则取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之字面意。

文章功用不经世,何异丝窠缀露珠;校书著作频诏除,犹能上车问何如。”中二联则用了一个扇面对,上对比喻;下对用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中的事典,梁朝全盛之时,贵家子弟大多没有真才实学,却担任了秘书郎、著作郎之类官职,以致当时谣谚中有“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即秘书”的讽刺语。正切合黄庭坚自己受任校书郎、著作郎的职位,也跟梁代那些公子哥儿们一样,仅能登上车子问候别人身体如何的困景。

对仗用典的学习和应用除了诗词之外还有两大途径,就是辞赋和对联。我们前面提到,对仗也是通过辞赋到骈文发展成熟起来的。

辞赋学习时必做的一个功课叫“采珠”,实际就是练习用典。采珠,也叫取典化珠。取二字的典故,再找出与它相对的典故,组成一对词珠,再发展成句,就是骈珠。这就是采珠练习。

例如,给出“九畴”,可以对出“七曜”,然后根据平仄安排在上下句,发展成骈珠:“星分七曜,范叙九畴。”(俨然)

给出“金门”,对以“云路”,继而发展出“金门珠履,云路香车。”(俨然)

给出“踆乌”,对以“八骏”,发展出“驱八骏之迢遥,挽踆乌之倾坠。”(俨然)

除了辞赋骈文,对联的用典也比较集中,尤其是很多古联,前人为了让一副楹联含义更加丰富,往往凝化较多典故于一联。尤其是短联,缺少诗词中的起承转合的上下铺垫,用典需是更加精要地贴合所依存的对象。下面简说两幅清联。

金顶寺 段

烟寺晚钟情定否?  

池塘芳草梦何如?

上联化用“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句。下联化用谢灵运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诗品》引 《谢氏家录》说:“康乐每对惠连,辄得佳语。后在永嘉西堂,思诗竟日不就,寤寐间忽见惠连,即成 '池塘生春草’。”因是梦中得句,故问“梦何如?”上联则顺以佛寺之“定”而得“情定否?”而成两个问句。“烟寺晚钟”和“池塘芳草”各自则当句自对。这在对联中是比较多用到的。以当句自对,来拉开上下联的想象空间的差异性,算是对联中的一种拓境手段。

题第一楼联 洪亮吉  

第一楼边浮大白;《说苑》:“饮不酹者,浮以大白。”

初三月上荡空青。空青:谓青色天空。杜甫《不离西阁》:“江云飘素练,石壁断空青” 

而平时对句中的用典练习,既锻炼对仗,也可以帮助我们加强典故的欣赏学习。兹列举一些:

直钩为钓贤明主(联友)用姜太公直钩而钓典

三顾还期肱股臣(俨然)用三顾茅庐典;肱股臣,《尚书》“帝曰:'臣作朕股肱耳目’”

巴峦楚泽三千里(联友)

鱼凫蚕丛四万年(俨然)李白《蜀道难》诗“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吟秋幸有排云鹤(联友)

赡国应归煮海民(俨然)唐陆贽《议减盐价诏》:“专煮海之利,以为赡国之术。”

春申帐下三千客(联友)春申君典

汉帝宫中一黛眉(俨然)王昭君典

春申帐下三千客(联友)

季子舌中百万师(俨然)苏秦典

投诚先递投名状(联友)投名状,当代典

封椁尚留封禅书(俨然)封禅书,司马相如典

人夸文采好(联友)

燕许盛名扬(俨然)“燕许大手笔”典

欲从书里寻三味;(联友)

须就世间尝五辛。(俨然)《梵纲》云:不得食五辛。言五辛者,一葱,二薤、三韮,四蒜,五兴蕖。”

搜箧已无争谏纸(联友)汉袁康《越绝书·外传本事》:“子胥怀忠……切切争諫,终不见听。

劝君莫作独醒人(俨然)《楚辞》〈渔父〉“人皆醉我独醒”

甘草无名能祛病(联友)

神龟虽寿不延年(俨然)化用曹操诗《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今天对仗中的用典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