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女记者用古诗词报道新闻,她可能是杜甫的徒弟

 wenxuefeng360 2018-03-20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把时政新闻写进诗词里,杜甫绝不是第一个,但绝对是成就最高的一个,否则他也不可能成为“诗圣”,同样,他的诗也不会成为“诗史”。

自杜甫弘扬“新闻体”诗词以来,千百年来,民间一直不缺此方面的高手,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位深得杜子美遗风的女子,她不仅写得一首好诗词,而且还正好是一名记者。

依稀记得17年12月初,西部两大城市(成都、西安)发生了一件轰动一时的新闻,那就是“西成高铁正式通车运营”,蜀道难的话题再次被推向风口浪尖,相信如果太白、子美健在的话,肯定有流芳千古的名篇问世了。

但“李杜虽已逝,诗词仍旧在”,于是便有一首“新闻体”的七律出现了。

七律·闻西成高铁首发兼乘而有感

作者:七步一颦

大鹏一纵八千里,自古犹伤向蜀山。

阆水鱼缠川北道,锦城月隐剑门关。

武侯遗冢终不克,太守逐兵竟未还。

但教英雄无限泪,而今半日到长安。

鉴赏

这是一首典型太白式的“‘浪漫派”诗歌,其中又包含杜工部的厚重风格,全诗用典严谨,对仗工稳且谋篇老练,仅从诗词艺术来说,实乃佳作。

首联即以雄浑豪迈之势起,直入云霄之劲头跃然行间,出句“大鹏一纵八千里”,先是引“《庄子·逍遥游》鲲化身为鹏”为典,然后化用李太白“大鹏一日同风起,直入云霄九万里”的诗句,化两句为一句而不失其势。

紧接着,对句一反常态的进行一个叙事反转,将“一纵八千里”的大鹏作为承托来引出“蜀道之难”,大鹏又如何?一纵八千里又如何?面对蜀道也只能黯然伤神。这样的开篇虽和《蜀道难》在艺术上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本诗特有的描写手法则是完全区别于先贤名作的。

颔联进入“起承转合”的承,在架构上承接首联的开阔和雄大,进行进一步的蜀道之难的细节描写,我们来看看作者笔下的蜀道之难有多难呢?

出句“阆水鱼缠川北道”,阆水,即嘉陵江,由于嘉陵江川北段河道凶险,险滩频频,所以江中的鱼不敢随波逐流,它们必须时刻奋力逆游,缠住河岸不至于被江水冲的无影无踪。这虽有夸张之手法,但却用的恰到好处,鱼本身就是水生动物,理应是“如鱼得水”,作者在此却以鱼来承托江水河道之险,不可谓不高明。

对句“锦城月隐剑门关,锦城,即成都,成都经常是看不到明月高挂的,这不是别的原因,就因为剑门关一带的高山峻岭将月亮给遮挡住了,这一句同样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月亮之高,岂是高山能够遮蔽的,作者却在此中大做文章,干脆把这一自然气象以特别的手法描写出来,以此来进一步渲染蜀道之难。

颈联,不仅成功的做到了从写景转入抒情,而且再次使用两个典故,先是出句中以“诸葛亮六出祁山”为典,六出祁山便是六经蜀道,从客观角度来看,诸葛亮之所以不能实现克定中原的志向,其一方面原因则是来自蜀国对外交通的极大不便,也就是说蜀道之难简介影响了诸葛亮北上伐魏的成败。

接着,对句又用了“秦始皇派蜀郡太守引兵修理蜀道而大半丧生”的典故,和出句形成工整的对仗,律诗的魅力正在于此,对仗的同时用典就必须用两个,形式上充满美感,意境上双重递进,渲染和修饰上便能形成冲击。

到了尾联,大方面是给整首诗作结尾,小方面是为颈联服务,对颈联的抒情进行升华,出句化用杜甫《蜀相》中“长使英雄泪满襟”,但化句而不雷同,同时把颈联两个典故的深层意境进行直观渲染和升华,手法老道。

对句“而今半日到长安”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而且也起到了破题的作用,通常律诗破题大部分会安排在首联,作者反其道而行之,将破题安排到尾联且是最后一句中,起到了很巧妙的作用,并且从前面的层层铺垫中瞬间穿越到现代,有一种心理冲击感,可谓是“厚积薄发”,却又“一飞冲天”。

七律,向来以难度高而著称,是诗词体裁中最难驾驭的一种,并有“男儿诗”的别称,女子鲜有涉及,便有涉及者,也需有深厚的文学储备和诗词功底,此七律从谋篇架构到遣词造句,再到气象意境以及引经据典,都堪称上乘,更何况作者还是女儿家。

这首诗还有一点,便是前面提到的,作者用诗词的形式来报道轰动一时的时政新闻,她大概是杜甫的重视拥趸吧。

七步一颦,女,四川绵阳人,现居西安,31岁。

古诗词爱好者、诗人、诗词评论人士。

知名媒体记者、撰稿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