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决当代年轻人“ 面子问题 ” 的正确指南

 生活COSMO 2023-12-28 发布于广东

每到秋冬季节,一堆美白水、抗氧水等“DIY水”的冷饭贴又会在网上炒热!

实在看不下去,就现在还有人信柠檬水美白,珍珠粉美白,真来气,还有这些的帖子下面推荐的各种产品用了就能见效??

早就有新闻报道,有些人喝下自制水,变美不成反毁容

自制功效水成分复杂,除了可能会对单一成分过敏外,也要注意不同成分相互作用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

“DIY水”之所以爆火,本质上还是抓住了大众对“美”的追求心理。

就现在的很多美白产品中,都会运用VC、烟酰胺等美白成分,一股脑“堆浓度下猛药”,相应的刺激性也提高了,引发皮肤炎症,带来不可逆的损伤

需要反思的是,这种用伤害皮肤健康为代价的美白成分和美白方法,到底是不是正确的呢?

在准备美白前,一定要认清楚两件事实每个人的肤色能变白程度是有上限的。

首先,如果你是天生的黄黑皮,不要妄想能够通过美白产品和医美来实现冷白皮的肤色逆袭,以目前的技术真的没有做到。

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人用美白产品能轻松变白,而有的人却没效果。因为别人是“白回去”,而有的人肤色已经到了自己肤色的天花板,已经没有办法再“变白”。

基因决定你这辈子是冷白皮还是黄黑皮!

想要知道自己的肤色极限,其实很简单,对照身体中最少能被太阳晒、皮肤之间摩擦最少的部位,一般是大腿内侧两边或者靠近咯吱窝的手臂内侧肤色,是你可以变白的极致

了解了变白的极限,再来了解变白的方法。

要想实现美白,一般有以下几种路径:

1、防晒避免紫外线侵害皮肤,体内的黑色素就不会被激活,属于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防止变黑的方法。

2、抑制酪氨酸酶活性从上图就可以看出,酪氨酸酶在黑色素生产中可以说扮演着一个很重要的角色,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就相当于抑制黑色素的生成

3、抑制黑色素转运这也是较常见的美白手段。通过阻止已经生成的黑色素转移到皮表,实现“看起来白”的效果。

4、促进表皮黑色素代谢与脱落通过促进皮肤角质代谢,把堆积到皮表的黑色素一起代谢掉来达到美白的目的。市面上比较常见的就是果酸类产品,由于不断剥脱角质细胞,所以有很大可能造成肌肤敏感、刺痛

拿近两年被捧火的几个成分举例:

烟酰胺通过阻止黑色素小体转移,避免黑色素转移到皮表,让皮肤看起来有变白。377能通过抑制酪氨酸酶活性,从源头美白。这些化学成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浓度要跟得上浓度越高,意味着刺激性就会越大。

所以在用烟酰胺、377这类美白成分前,我们常常会听到一句的“温馨提示”:“使用前建立耐受”。

但商家不会告诉你:建立耐受的过程本质是对皮肤角质层的一种破坏,是重新建立皮肤屏障的一个过程每建立一次耐受,都是对皮肤的一次不可逆伤害,像屏障损伤后带来的炎症、血管扩张、皮肤发红等都是看得见的损伤。

离谱的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建立耐受”这种自伤性美白方法居然还有人追捧甚至深以为然?!

那,到底什么成分才是目前护肤界公认的、科学的“巨有效的美白方法”呢?

我们今天就来跟大家聊一聊美白界新兴的多面手成分——光甘草定。

区别于烟酰胺和377这种单一美白通路的成分,它能够实现:从源头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加快黑色素代谢、抑制炎症因子活性等多通路实现美白效果

不仅能抑制黑色素的生成,同时也能一定程度舒缓表皮,预防炎症泛红带来的色沉,避免反黑。
在整个护肤界,都算是比较突出全能的美白成分了。

光甘草定分子式

在黑色素细胞中,酪氨酸分子Q转成黑色素的前体,需要有酪氨酸酶的助力,然后才能进一步转化成黑色素。

而光甘草定在化学结构上和酪氨酸有一定的相似性,当酪氨酸酶和酪氨酸分子Q接触前,光甘草定就能先一步和酪氨酸酶结合于是能和酪氨酸反应的酪氨酸酶数量就大大减少,黑色素的生成自然变得少得可怜,这就从源头减少了黑色素的产生[2]。

在2011年发表的一篇期刊中,有科研人员对比了5种热门美白成分,它们发现光甘草定对酪氨酸酶的抑制率是曲酸的15倍,是烟酰胺的140倍,是VC的200~250倍,是熊果苷的232倍

光甘草定、曲酸、VC、熊果苷、烟酰胺对于抑制酪氨酸酶的作用图

从对比就能看出,在同一实验条件下,光甘草定不仅对酪氨酸酶有抑制的效果,而且抑制能力还比市面上的所谓的主流美白成分高出很多

而且在和同样是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的曲酸相比,光甘草定对酪氨酸酶活性50%抑制时的用量是0.002mg,而曲酸对酪氨酸酶活性50%抑制时的用量是0.05mg

另外,VC则需要0.16mg,相当于光甘草定的 80 倍之多[3],由此可见光甘草定能在超低浓度下就能起到很好的美白效果

对酪氨酸酶的抑制率达到最大临床功效50%时不同活性物的浓度对比

这一点在临床数据中也得到了证实。美国AMA实验室于2011年6月对2名女性测试者使用了0.04% 的光甘草定溶液,在这种超低浓度的使用下,28天后试验者的皮肤亮度却平均提高了52.17%[4]

(数据图像均来源于美国AMA公司光甘草定美白人体测试报告)

综上来看,同等效果下,光甘草定的起效浓度是现阶段常见美白成分中最低的,少少的量却能带来大大的效果,这美白能力绝对可以说是第一梯队了。

除能够高效美白,光甘草定的另一个好处是,白了之后很难反黑。

就像市面上大热的美白成分烟酰胺,它的主要美白通路就是抑制黑色素转运,见效快,但这种单一的作用方式弊端也很明显

阻断黑色素的转运并不代表黑色素没了,它依旧存在于我们的皮肤中,这意味着一旦你停用烟酰胺,积攒在皮肤中的黑色素没有被代谢掉的话,会被再次释放到表皮层也就是我们说的反黑

就像是你临时堵住水龙头出口,却不把水龙头关掉一样,一旦松手,黑色素就会继续“喷涌”,肌肤“一夜回到解放前”也不是什么稀罕事。

但是光甘草定能从源头解决黑色素的生成链路,再从促进代谢,抑制炎症因子等多维度由内而外清除变白障碍,反黑什么的烦恼,自然是不存在咯。

就跟我们上面讲的,浓度越高刺激性就会越大。

就拿烟酰胺来说吧,一般来说,烟酰胺浓度大于1%就能起效,但实际上,想要看得到的美白效果,烟酰胺浓度一般要到达3%~5%。高浓度意味着高刺激性这对肌肤可不是什么好事。

同时烟酰胺对生产工艺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一不小心就可能有烟酸杂质的产生。烟酸虽然也是维生素b3的一种,和烟酰胺属于同族,但烟酸的“脾性”比烟酰胺那可是大多了。当它作用到皮肤时,会刺激皮肤,引起脸部毛细血管扩张,皮肤产生灼热感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泛红、刺痛,甚至严重的还会引起皮肤色素沉着。

(烟酰胺加工中会产生烟酸,并诱发血管扩张,造成肌肤泛红敏感)

光甘草定的另外一个厉害之处就是:在高效美白的同时,兼顾温和不刺激。

甘草本身包含了甘草总黄酮,甘草酸,甘草多糖等多种活性成分,其中发挥着美白效果的是甘草黄酮,而光甘草定在甘草黄酮中又是“天花板级别”的存在。

正是因为光甘草定本身是天然高活性功效物相较于人工合成的化学成分,要格外温和些。在多篇医药期刊中就提到甘草总黄酮抗炎症的药理活性[6],从而具有调节舒缓皮肤的作用,所以光甘草定同样适用于有美白需求的敏感肌、痘痘肌

科研人员在专门研究光甘草定时也发现,其对光晒诱发的皮肤炎症的抑制效果非常强大

美国AMA实验室的实验报告中也指出,持续使用2个月光甘草定,皮肤泛红现象降低87.5%

(AMA实验室光甘草定美白人体测试报告[7])

这对我们中国人的意义格外重大,因为在《中国敏感性皮肤诊治专家共识》报告中曾做过相关调查,发现:中国女性的肌肤敏感发生率高达36.1%,这意味着平均每3位女性中就有1位是敏感肌。

中国人敏感肌比例如此之高,和当下市场流行的“高浓度=快功效=物有所值”的护肤追求也不无关系。

“添加量”成为产品互卷一个很重要的风向标,但作为消费者,我们必须了解的一件事是:肌肤角质层越薄对刺激成分的敏感程度就会越强烈
但光甘草定这个成分就能规避以上这个问题,不需要你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建立耐受,不说别的,泛红敏感肌就可以直接和这个成分锁死。这份继承自甘草的优越抗炎水平将其和其他美白成分直接拉开了一个档次,不管什么皮都能用。

既然成分这么牛逼,为什么光甘草定一直不火?一是提纯难度大,二是它只能通过植物提取,不能人工合成

光果甘草因对生长环境严苛,中国分布少,生长年限长,是非常稀少珍贵的原材料。要知道,只有长满5年的光果甘草才有提取价值。

原材料稀缺,提取难度大,光甘草定只存在光果甘草根部,含量非常低,仅有0.08 ~ 0.35%,提纯工艺复杂,对提纯技术的要求高。

不夸张的说,1000kg光果甘草植株只能提取约100g左右的光甘草定。而且想要达到40%-50%合格甚至更高的纯度,就需要更多的人工成本,真的不是所有品牌都能做到的

另外,光甘草定不溶于水也难溶于油,很难被皮肤吸收,这也大大增加了应用难度,其应用增加了限制。但也因此证明了,成分有多珍贵,功效就有多惊艳。

说了这么多,主要还是想告诉大家:护肤追求的是长期效益,人的脸皮只有一张,没必要为了追求短暂的效果,给它增添许多不必要的负担,毕竟健康美白才是可持续护肤之道。

而且选对成分,也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试错成本。相信很多小伙伴或多或少在护肤/美白的路上走过一些弯路,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护肤经验~

参考文献:

[1]黑色素形成机理的新概念及复合美白剂的应用_江志洁;

[2]Chen J, Yu X, Huang Y. Inhibitory mechanisms of glabridin on tyrosinase[Jj. Spectrochimica Acta Part A:Molecular and Biomolecular Spectroscopy, 2016, 168: 111-117.

[3]甘草黄酮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观察_王明利

[4]IMAGE ANALYSIS AND INVESTIGATION INTO A TEST MATERIAL INTENDED TO LIGHTEN THE SKIN,MS11.INUSE.L9643.REP.SOE.REV

[5]Simmler, C., Pauli, G. F., & Chen, S. N. (2013). Phytochemistry and biological properties of glabridin. Fitoterapia, 90, 160-184.

[6]甘草黄酮的抗炎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_戴应和;

[7]光甘草定美白人体测试AMA报告-2186 updated 2016101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