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董其昌临《争座位帖》,与原作一点也不像,内行却说:这才是学到了精髓!

 墨品书法网 2023-12-28 发布于北京

学书法的朋友一定对临摹不陌生,这是学习古人用笔、提高自身水平的必经阶段。一边读帖、一边临帖,一步步掌握书写技巧,最后才能够厚积薄发。古代很多书法家都醉心于临帖,比如赵孟頫七八岁时就已将智永的《真草千字文》写了不下百遍;文徵明临“二王”帖、赵帖,每天都写十几本。

临得多了,对用笔的奥秘也就感悟得越深刻。临帖也分对临和意临两种,前者追求纤毫毕现,完成后的作品与原作几乎毫无差别,钱谦益称赞王铎临《阁帖》极像,做到了“如灯取影,不失毫发”;而“意临”则要求作品中既要有原作的笔法,也要有个人风格。

因此,也有学者认为“意临”是临帖与独创之间的过渡阶段。明末大书法家董其昌从十几岁便开始遍学诸家,直到他八十多岁去世,毕生临摹七十余年,所写作品不下万件。他对“意临”就深有感悟。董氏酷爱王羲之、颜真卿、米芾作品,对这三位的书写风格有过细致入微的研究,

如果欣赏董其昌对临王、颜、米作品的书法,会发现他也能做到极度还原,同时,他也写过不少意临三人的作品,而这类作品被专家认为更为精妙,尤其是意临颜真卿的作品《临争座位帖》。

颜真卿是中唐成就最高的书法家,也是能够突破王羲之纵逸妍美书风的开创者,他的《祭侄文稿》《争座位帖》之所以经典,在于他用“篆籀笔法”,以雄健豪放、丰富多变的笔画、结字,营造出满纸“屋漏痕”“折钗股”的效果。

《争座位帖》是颜真卿的一份手稿,满纸自然淋漓,连涂抹、渗墨效果都进行了保留,古今临摹此帖的人很多,大多拘泥于“像”,甚至写完以后故意进行涂改,以追求对原作的还原,这便是“舍本逐末”。正如前文所说,此作的精髓在于“篆籀笔法”,董其昌就看到了这一层。

《临争座位帖》笔画凝重,饱满劲健而不失飞动灵巧。字与字间衔接到位,笔画转折处婉转圆巧,以弧形处理。牵丝引带,中锋为主,笔势雄健爽利。结字的肥劲、笔画的张力,均是篆籀之气的体现。同时此作在用墨则保留了董其昌的个人风格,笔法、结字、墨法既合颜鲁公法度,又不失个性。

齐白石曾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书法也是如此,如果局限成法,而不能化为己用,不论水平还是格调都难以有所成就。《临争座位帖》是我们学习颜书的一块“跳板”,也是提高笔力的上佳法帖。

而今,我们将董其昌《临争座位帖》原作进行了超高清1:1复制,笔画细节与原作毫无差别,非常便于临摹和欣赏。如果您感兴趣,请点击下方链接一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