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唐代楷书的成就

 邓保子 2023-12-29 发布于广西

梁小怡/文

摘 要:唐代书法辉煌灿烂,留下了大量宝贵的书法作品。唐代书法对前代既有继承又有革新,时代特点十分突出,对后世影响深远。唐代的优秀楷书,既是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也是从形质到神采的高度统一。纵观书法史,唐代的楷书书法成就斐然,尤以无懈可击的“法度”,将书法艺术推向高峰。

关键词:唐代楷书;尚“法”;多元风格

在中国历史上,无论从哪个方面评价,唐朝都是极为精彩和辉煌的时代。唐太宗的开明统治,给国家带来了统一、政治进步、军事强大、经济繁荣、文化自由和中外交流频繁这一兴盛的局面。在这一时期,书法艺术得到了长远的发展。

论唐代楷书的成就

一、唐代书法的发展起因

唐以科举取士,书法成为取士的一个重要条件,知识分子在传习书法的过程中无形中普及了书法,而取士“以楷法遒美”为上,又在无形中造成了唐楷求规隆法的时代风尚。唐代统治者重视书法,唐太宗崇王学王,武则天曾倾力收集王羲之一族的书作,高宗、玄宗、睿宗、肃宗等帝王都雅好书法,受帝王的影响,唐代书法不断繁荣昌盛。

唐代书法的成就斐然,在楷、行、草、篆、隶各体书中都出现了影响深远的书家,其中尤以楷书、草书的影响最甚。楷书的书家大多继承魏晋以来的墨迹与碑帖的双重传统,风格转呈严谨雄健、法度森整。唐朝初期出现了唐初书法四大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与薛稷,唐中期的颜真卿和唐后期的柳公权也创立了独具风格的书体,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唐代文化的辉煌,使得中国封建文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大量碑版和墨迹也是在这个朝代产生的,这个时期的书法作品流传至今的数量也较比前代为多,整个唐代书法对前代既有继承又有创新。

这个时代大发展的原因,一是前文所提到的帝王们对书法艺术的钟爱和推崇;二是唐代“书学”的创立和施行。“书学”是培养高级书法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专门书法教育的时代。这时候的书法得到每一个人的尊重,并成为一个人的文化象征。人们常常把人品与书品并提,强调字如其人,书法艺术的丰富内涵也在唐代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在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统治下,唐人把书法艺术置于一个显赫的位置并加以审美和利用,书法艺术走向兴盛,便成为理所当然的事情。

论唐代楷书的成就

二、唐代书法发展概况

初唐,楷书以一种新的姿态显现于世。楷书作为汉字书法艺术的主要书体之一,又称“真书”“正书”“正楷”等,因其形体方正可作楷模而名。楷书产生在汉末,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盛行,唐朝便是它的黄金时代。楷书的特点在于:从总体上看,方正端齐,有别于长纵形的小篆书和横扁形的隶书,经过长期的使用,逐渐成为人们常用的字体。

初唐的楷书家在唐太宗李世民的带领下,掀起崇王的浪潮,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立了新的楷书规范。在这些书家中成就最突出的首推初唐四大书画名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

欧阳询,字信本。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劲,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 欧阳询书法用笔方整,略带隶意,笔力刚劲,一丝不苟。清包世臣曾说:“欧字指法沉实,力贯毫端,八方充满,更无假于外力。”就是说欧字强调指力,写出的笔画结实有力,骨气内含,既不过分瘦劲,又不过分丰满。每一笔画都是增一分太长,减一分太短,轻重得体,长短适宜,恰到好处。欧字的用笔还讲究笔画中段的力度,一些横画看上去中段饱满,得“中实”之趣;一些字的主笔都向外延伸,更显中宫紧密,尤其是右半边的竖画,常向上作夸张延伸,显示其超人的胆魄。这些都是欧字用笔的独特之处。《九成宫醴泉铭》(如图1)《化度寺邑禅师舍利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等都是欧阳询的楷书作品。

虞世南,字伯施。他的传世书迹刻石楷书有《孔子庙堂碑》(如图2)等。《孔子庙堂碑》用笔遒美圆劲,沉着稳健,结体宽绰疏朗,端庄洒落,风神俱足,一片平和润雅之象。

褚遂良,字登善,杭州钱塘人。他的传世书迹有楷书《雁塔圣教序》《孟法师碑》(如图3)《伊阙佛龛》等。《孟法师碑》全称《唐京师至德观主孟法师碑》,遒丽似虞,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

薛稷,字嗣通。他的外祖魏征,家富图籍,多有虞世南、褚遂良墨迹,薛稷锐精模写,穷年忘倦,遂以擅书名世。薛稷的书法可以分前、中、后三个时期,前期书艺宗欧阳询、虞世南,中期宗褚遂良,到晚年时期则摆脱欧、虞、褚三家的影响,独创一格,成为初唐晚期最有影响的一位著名书家。总的来看,褚遂良对他的影响最大。他的碑刻有《信行禅师碑》(如图4)《升仙太碑碑阴题名》等。薛稷的代表作是《信行禅师碑》,可以说这是薛氏书法由虞世南书体转向褚遂良书体的一种反映。

到了中唐,颜体的出现,使楷书再次出现新的突破,颜真卿被后人认为“纳古法于新意之中,生新法于古意之外,陶铸万象,隐括众长,与少陵之诗,昌黎之文,皆同为能起八代之衰者”。

颜真卿,字清臣。颜真卿自幼勤奋好学,有文学才能,得到伯父颜元孙的抚养和教诲,忠孝二字深深烙入心中。开元中进士,累迁侍御史,由于秉性刚直,为奸相杨国忠所不容,出为平原太守,人称“颜平原”。 颜真卿在学习书法上刻苦努力、虚心请教,曾两次拜“草圣”张旭为师,从而获得宝贵理论“如印印泥”“如锥画沙”。张还告诉颜,用笔要得法,勿使失度,写字时须心胸豁然,字才能入妙通灵,人书会通。颜体书法,字形宽绰丰厚,布局茂密端凝,笔饱墨酣,突破了初唐楷书的规范。颜体书法暗合古法,陶铸万家,自创新意,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颜真卿书法在规矩方圆之中去寻求美、开拓美和创造美,对照初唐之继晋风,则是另一种风度境界。

颜真卿的楷书创作依金开城之说, 颜真卿的楷书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探索阶段,风格以研媚为主;第二阶段:五十岁至六十岁,这个时期是颜真卿仕途悲烈,书法成熟的时期;第三阶段:六十岁以后,这是颜真卿书法艺术臻妙绝顶的时期,如《颜勤礼碑》(如图5),风格特点浑厚朴拙、笔力强健、气势饱满。中国书法史上,颜真卿有着巨大的贡献,他的楷书,是后人学习的极好范本。

晚唐,柳公权继颜真卿之后成就较大,对后世影响较深。柳公权,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柳公权世称“柳少师”,《神策军碑》《玄秘塔碑》(如图6)《金刚经》等都是他的代表作品。《玄秘塔碑》是柳公权六十四岁时所书,书体端正瘦长,笔力挺拔矫健,行间气脉流贯,顾盼神飞,全碑无一懈笔。

唐末楷书,以五代杨凝式成就最高。杨凝式,字景度,人称“杨疯子”。杨凝式以特殊的心态,在书法艺术的领域里踽踽而行,其书既有晋唐之法度风韵,又开宋代尚意之先河。杨凝式流传于世的墨迹主要有《韭花帖》(如图7)、《夏热帖》和《神仙起居帖》等。《韭花帖》是一件最突出的墨宝,用笔不失规矩,而结体奇中寓险,险中见奇,章法也独特,字距和行距拉得很大,使这幅作品给人以清朗宽舒之感。

综上所述,唐初四大家,既接受东晋王羲之遗风熏陶,同时又受北朝峻拔拙朴书风的影响,创立了新的典则,为后世留下了不朽的楷法。其后,颜真卿、柳公权继起,在真楷上勇推狂澜,创立新法,使楷书的造诣达到后代难以逾越的高峰。唐末五代杨凝式,承唐启宋,开创出新的行楷之路。

论唐代楷书的成就

三、唐代楷书的重要成就

唐代由于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书法艺术进一步走向了成熟阶段,而唐代楷书的重要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唐楷风格多元化

中国书法艺术发展至唐代,呈现出鼎盛的局面,各种书体书家辈出,书法风格走向多元化,“欧体”“颜体”“柳体”等楷书成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首先,初唐四大家书风突出,自为一体。书法外柔内刚,气宇轩昂虞世南;书法险劲峭拔,执猛披锐的欧阳询;书法豪劲清润,温雅舒展的褚遂良;书法瘦劲疏朗,志驱千里的薛稷。南方书风之流美飞扬与北碑之凝重严谨都在他们的书法上体现出来,相交融的特点达到了刚柔相济的美的境界。同时,初唐书法“重间架”的主流也因为他们的出现而得以形成。

其次,“颜体”“柳体”的相继成熟。颜真卿在书法上继承了“二王”的传统,他不但将唐初欧、虞、褚、薛的书法优点全部学习到家,更为重要的是,六朝至隋唐以来民间书法家的新鲜营养他也能同时吸取。隋唐期间,流传在民间的书法突破了贵族门阀提倡的优雅柔媚的风格,有了新的改革。颜真卿把民间书法得以创新,不断总结提高,再融汇了前代书法家的成就,“颜体”由此诞生。晚唐柳公权初学王羲之,后以学颜书为主,又汇合古今诸家的笔法,最后形成刚劲峻拔,端庄严谨的自家风格,世称“柳体”。

(二)唐楷尚法

中国书法艺术的尚“法”书风始于唐代,从“尚韵”到“尚法”,这是书法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法是神采与形质的高度统一,是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唐代的“法”把楷书艺术推向了高峰。

欧阳询楷书用笔法度森严,自成一家风骨。欧体书法的艺术特点是寓险绝于平整之中,点画瘦硬劲健,棱角分明,用笔刚劲峻拔,笔画方润整齐,结体开朗爽健、善于造险,然后用其它点画顾盼救应,出奇致胜,使每个字和整篇字归于平整稳妥。故其书看似平稳,庄重森严,细察则变化多端,劲险刻励,静中有动,别有情趣。

颜真卿的楷书有“蚕头燕尾”的特征,显示颜体的浑厚朴拙,笔力强健,气势饱满。颜体字独特的艺术风格,开创了我国书法艺术上的新局面。

柳体字的特点是棱角分明,骨力刚劲,具有疏朗开阔,清秀方整的风采,他的楷书,较之颜体,则稍均匀瘦硬,故有“颜筋柳骨”之称。

(三)唐楷在楷书史上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纵览唐代楷书书法,经历了初唐、中唐和晚唐三个阶段。初唐是书法的吸收期,中唐是风格的突变和成熟期,晚唐则是对唐代书法艺术的延伸与反思,整个唐代楷书达到了楷书书法艺术美的极致。

中国楷书书法史上曾创造了魏碑、唐楷两个辉煌的历史时期,但自从唐以后,至今没有突破性的发展。宋代书坛影响最大的是苏轼、黄庭坚、米芾,但是他们的行书虽然杰出,楷书却明显缺乏新貌,唯有宋徽宗“瘦金书”清劲瘦硬,颇有造诣和影响。入元,赵孟頫一洗两宋旧习,主要追崇二王,仍未有新的突破。明清之际,士人楷书多坠于馆阁,实难与唐代媲美。

可见,唐代楷书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崇高,不可动摇,是继魏晋南北朝之后的又一高峰,对后人影响深远。

四、结语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传统优秀艺术,是世界艺苑中的奇葩。泱泱唐王朝,是盛世楷书的时代。唐代楷书大家们各显个性特色,形成唐楷之大貌。五代、宋、元、明、清是楷书式微期,无论是书家个体还是群体,都未能突破唐楷已有的格局。自宋以后几个朝代,书法家们把主要精力投入了行、草、隶、篆等书体的探究,偶尔也有以楷体名世者,但成就均未超过前代。

参考文献:

[1]张怀瓘.书断[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2]马宗霍.书林藻鉴[M].北京:文物出版社, 1984.

[3]朱仁夫.中国古代书法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4]项穆.书法雅言[M].北京:中华书局,2010.

(孟云飞转自《美与时代(下)》 2016年第6期 P80-8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