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国一边低价出口大量石油,一边进口原油,到底图什么?

 昵称UZWbF 2023-12-29 发布于海南

你知道除了芯片之外,我国的进口总额最多的是什么吗?是石油!我们又不是没有油田,为啥不自己开采?如果是不够用非得要进口的话,为啥还要低价出口呢?这种谜之操作到底图什么?

真实情况没有大家表面看到的那么简单,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 我国油田数量少,开采难度大,产量难以满足消费需求。

以2022年的数据为例,总石油产量是2.05亿吨,听起来很多,但是对比14亿人每年至少要消耗的6-7亿吨需求来说,无疑还存在巨大的缺口。不是说我们地大物博吗?为什么还会不够用呢?

最主要的原因是石油资源储量少、分布散、开采难以及成本很高。

目前国内的开采主力就是大庆油田和海上的胜利油田,两者加起来能产出3100多万吨,但这远远不够用。从地质构造来看,我们大部分石油资源都在西北地区,其中80%集中分布在中深层,很多都是戈壁或者海相盆地等陆相沉积为主,没法形成大油田,而且条件太差也不利于开采作业。

我们的油田油井深度大多在500米以上,而去年新勘测出的江苏的新油井,平均深度已经超过了3000米!如果把中东地区的连续性平整大油田比喻成一个完整的瓷盆的话,我们的油田就像是四分五裂的石坨坨,在缝隙里才藏有油,实在很难开采。像沙特那样的国家,很多地方甚至都不需要器械,靠纯人力用铲子挖十几米,都能喷出石油,而我们用重器钻井也还是很艰难。

想要把这些资源开采出来的话,就必须建设相应的原油配套生产能力体系,这样的成本太高了,而且还要考虑到环境破坏成本。同样是一桶油,中东地区的开采成本可能只有3-10美元,而我们的却要50-60美元左右,足足高出了好几倍。而江苏的那块新油井,开采成本更是高达150美元!因此,与其自己费力开采,还不如在国际市场上直接购买原油。

一方面进口原油比较划算,一方面还能争取时间,等我们的科学技术更发达成熟了,再去开采国内的石油。更何况,这么做能避免过早消耗掉自己的石油资源,在能源战略储备上也能长久的占据主动性。

  1. 人口基数大,工业进程加快,对石油的消费需求非常庞大。

这里不得不和大家提一提原油和石油的区别。我们说的石油,是埋在地下还没开采和精炼出来的石油,是最原始的样貌,可以是气态、液态甚至是固态的混合物。而原油,就是开采出来的原材料,通常会通过精炼加工,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燃料,还有溶剂、石蜡、沥青、石油胶或者塑料,以及其他的化工原料。这些衍生品都覆盖了工业制造业的方方面面,比如汽车、轮船、飞机以及咱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

想象一下,14亿人一天要用掉多少塑料袋?要穿多少衣服?出门要烧掉多少汽油燃油?汇聚起来之后会形成一个庞大的天文数字,那就是对于石油的巨大需求。

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的工业一直在发展,在进步,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会是全球石油需求的消费主力。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需求那么大,自己产的又不够用,为啥还要低价卖出大量的成品油呢?

2022年,出口的汽油、煤油、柴油等成品油出口量达到了5369万吨!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局面,是因为目前我们的炼油厂产能过剩了!

什么意思呢?

要知道随着我国这些年大量进口原油,配套的大量炼油厂的技术也逐渐提高,咱们每年都几亿几亿吨的进口,这些原油都得要精炼加工吧?于是随着技术越来越好,工厂炼出来的成品油就出现了用不完的情况。

根据公开数据,我国炼油厂的总产能大约为9亿吨,而我国每年只消耗6-7亿吨,这空出来的2亿多吨成品自然要好好利用起来,其中大部分都出口到了非洲等技术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

简单总结就是,咱们大量进口的原油是原材料,卖出的产品油相当于原材料通过精炼加工之后,制作出来的商品,这两者并不矛盾。而成品油本身也有一定的使用期限,所以与其囤在自己手里,倒不如将其出口赚钱。

另外,石油作为一个硬通货,它比美元还要好使,我们可以用它来增加外汇储备。现在美债那么高,万一违约了,美元体系就崩盘了,所以我们一边在抛售美债的同时,也在去美元化,这时候石油就成了替代品,可以为我国创汇。

同时,出口成品油还可以为我们基建打开国际市场!为啥这么说呢?因为很多发展中国家,要么是资金不足,要么是技术不成熟,短期内没有那个能力自己进行开采和加工。而作为“基建狂魔”,正好可以出动技术班底,来帮助他们建设工厂和加油站。比如现在非洲很多国家的加油站都是由中企建筑团队承建的。

既然成品油是从我们这买的,承建团队是从我们这借的,那么相配套的器械设备、运输道路,是不是也要从我们这买更方面呢?厂子和道路建起来之后,路上跑的汽车用我们造的是不是也会更划算呢?

长久发展下去,我们在基建甚至是进出口贸易上的格局就打开了,同时还能收获许多友好的盟友,巩固在国际社会中的舆论环境,可以说是一举多得。以前咱们有乒乓外交,现在也有成品油出口外交了。

所以不用太担心我们会亏本,相信国家在制定相关政策的时候,一定是经过慎重和长远的考虑的,一切都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利益为出发点。相信在这样科学的能源战略下,未来的我们能走得更远更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