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理论在戒毒人员回归社会个案中的应用 | 社工案例计划

 社工客 2023-12-29 发布于广东

一、案例背景


1、家庭情况

服务对象良某(化名),男,40岁,初中学历,曾经有一个幸福完美的家庭。

2020年8月,服务对象第一次吸食冰毒。

2022年12月,服务对象复吸。因复吸行为,服务对象妻子心灰意冷、离开了服务对象(分居)。夫妻关系破裂、再无联系。

服务对象的父母、哥嫂、10岁的儿子等家人也不愿理睬服务对象。

受到“妻离子散”的沉重打击,服务对象内心非常的自责、痛苦、无助,整日昏昏沉沉、一蹶不振,情绪非常低落,无心工作。

 2、工作情况

服务对象目前在麦当劳后厨工作,无法满足父子两人的正常生活和儿子上学费用。

3、吸毒史

服务对象自述初中毕业后就出来打工,之后娶妻成家,再后来有了儿子。

有了家庭后,感觉家事太烦琐,工作也不是很好,就和朋友到酒吧里寻开心。

2020年8月,服务对象听几个朋友吹嘘“溜冰”后会很嗨,很好奇就跟着他们尝试了,吸食冰毒后确实很兴奋,却不巧被警察抓起来拘留了。

出来后老实了两年,2022年12月,服务对象又因为一些家庭琐事和老婆吵架后就又去找朋友解闷,再次吸食了冰毒,却不巧又被抓进了拘留所。

出来后就被责令社区戒毒三年,并且老婆也失望透顶不辞而别,儿子虽然还跟着自己,可是也非常冷漠,完整的家庭现在支离破碎,非常自责心痛。

4、戒毒史

服务对象曾尝试过戒毒,但因为自身意志力不足,在自身心瘾以及受到周边朋友的影响下容易发生复吸。

5、家庭支持网络

服务对象的父母住在其哥哥家里,帮助接送小孩。服务对象没有朋友。

二、预估分析


(一)理论支持

焦点解决取向的治疗理论:该理论强调如何解决问题,而非发现问题原因;认为人的问题多是人们主观建构和社会建构的,提出用正向的、朝向未来的目标的积极态度解决问题促使改变的发生。

该理论主要包含以下七个观点:事出并非定有因;服务对象的“问题症状”同样也具有正向功能;合作与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不当的解决方法是造成问题的根本;从正向的意义出发,强调个案的正向力量,强调成功经验,强调个案的可能性;骨牌效应,小的目标可以带动个案解决行动的信心与动机;凡事都有例外,有例外就能解决。

本案例中,社工运用了“合作与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和“小的目标可以带动个案解决行动的信心与动机”这两个观点,详见服务策略。

(二)服务对象问题分析

1、个人情绪问题

受到“妻离子散”的沉重打击,服务对象内心非常的自责、痛苦、无助,整日昏昏沉沉、一蹶不振,情绪非常低落,无心工作。如果服务对象不打开心结,长此以往,服务对象有抑郁或者轻生的可能。

2、儿子的照顾问题

服务对象目前白天在麦当劳后厨工作,晚上才回家,无法及时接送儿子就学和就餐,存在儿子照顾问题。

3、家庭关系问题

2020年8月,服务对象第一次吸食冰毒。2022年12月,服务对象复吸。因复吸行为,服务对象妻子心灰意冷、离开了服务对象(分居)。夫妻关系破裂、再无联系。

服务对象的父母、哥嫂、10岁的儿子等家人也不愿理睬服务对象。

4、复吸问题

服务对象也曾尝试过戒毒,但受到自身“妻离子散”及外界毒友蛊惑的双重影响下,服务对象很有可能会再次复吸。

结合服务对象实际情况,运用焦点解决取向的治疗理论,社工在服务过程中可以与服务对象合作与沟通,一起讨论共同想要达到的目标,从积极正向的观点出发,致力于挖掘和善用服务对象的优点与资源,从成功经验的尝试过程中,唤起服务对象对现在与未来的愿景,设定小的目标,进而进行改变和行动,从而促使其成功戒毒,回归正常生活。

(三)服务对象需求分析

1、缓解、疏导和稳定情绪的需求

服务对象目前的情绪非常低落,急需社工介入缓解、疏导和稳定其情绪,保证其能够正常地工作和生活。

2、解决儿子的照顾需求

因工作原因,服务对象无法及时接送儿子就学和就餐,急需解决其儿子就学和就餐的照顾问题。

3、改善亲子关系的需求

服务对象需要改善亲子关系来维持家庭,回归正常家庭生活。

4、彻底戒毒不再复吸的需求

因为服务对象的复吸,导致其现在情绪低落、经济压力较大、家庭关系紧张,甚至“妻离子散”,感到非常后悔和痛心,有彻底戒毒不再复吸的需求。

社会工作精选好书,快快拿下↓↓↓ 

三、服务策略及目标


(一)服务策略

1、介入初期

运用“合作与沟通是解决问题的根本”这一观点,建立和加强与服务对象的工作关系,稳定服务对象情绪,解决其儿子就学和就餐的照顾问题,改善其家庭关系。

针对服务对象情绪低落和亲子关系冷漠的问题,社工安慰服务对象: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表现为自责、难过、伤心,这说明你的内心深处也是觉得自己做错了,有渴望改变自己现状挽救婚姻和家庭的想法;

你的妻子虽然离家出走了,但没有直接和你离婚,说明还有挽回感情的可能;你的儿子虽然不愿理睬你,但并不是完全抵触和敌对你,偶尔还是会和你互动和交流,说明还有改善亲子关系的可能。

综上分析,服务对象目前的心理状态和工作状态都不适合照顾自己10岁的儿子。

于是在社工的引导和建议下重新构建其家庭网络:服务对象和父母及哥哥沟通后,把儿子转学到服务对象的哥哥家附近学校上学,由自己的哥哥和父母来照顾自己的儿子。

另外,社工协助其掌握改善亲子关系的技能和方法:服务对象需要在晚上经常给儿子打电话聊聊天、周日休息时带儿子外出游玩来增进父子感情。

针对服务对象的问题和困难,要和社工达成共识,及时与社工进行沟通与合作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

2、介入后期

运用“小的目标可以带动个案解决行动的信心与动机”这一观点,增强服务对象的家庭角色责任感和家庭归属感,提高服务对象的戒毒动力。

社工引导服务对象如何拒绝毒友的邀请,协助服务对象远离以前的毒友,协助服务对象每月在平台上学习禁毒相关知识,协助服务对象每月按时完成尿检,通过面谈、电话、微信经常与服务对象进行互动,提高服务对象的戒毒决心,达到一年内不复吸。

(二)服务目标

在对服务对象的处境进行一定的评估后,结合背景资料和发现的问题,社工和服务对象共同制定了如下服务目标:

目标名称

目标内容

所用

时间

具体措施

运用理论

总目标:服务对象顺利解除社区戒毒,回归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维持操守一年不复吸。

目标1:

稳定情绪

一个月

对服务对象进行心理疏导打开心结,找到其问题和需求,解决服务对象情绪低落问题。

合作与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目标2:

解决儿子照顾问题

一个月

社工协助服务对象构建家庭支持网络,建议服务对象把儿子转学到自己哥哥家附近的学校上学,由服务对象的哥哥一家和服务对象的父母来照顾服务对象的儿子。

目标3:

改善亲子关系

五个月

社工协助服务对象掌握改善亲子关系的技能和方法,建议服务对象在每天晚上给儿子打电话聊聊天,周日休息时带儿子外出游玩来改善亲子关系,增进父子感情。

目标4:

服务对象回归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提高其戒毒动力,维持操守一年不复吸

一年

社工引导服务对象如何拒绝毒友的邀请,协助服务对象远离以前的毒友,在各平台上学习禁毒相关知识,通过平常的微信、电话以及每月在尿检时与服务对象进行面谈提高服务对象的戒毒决心,达到一年内不复吸。

小的目标可以带动个案解决行动的信心与动机

四、服务目标实施过程


(一)第一阶段:打开心结,稳定情绪

社工运用焦点取向治疗理论中的合作与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一观点,通过电话、微信、面谈等形式,向服务对象进行心理疏导,打开服务对象心结,找到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求,解决服务对象情绪低落问题,使其能够正常工作和生活。

(二)第二阶段:解决儿子照顾问题

经过社工的引导和建议,服务对象把儿子转学到自己哥哥家附近的学校上学,由服务对象的哥哥一家和服务对象的父母来照顾服务对象的儿子和哥哥家的小孩,解决服务对象儿子的就学和就餐等照顾问题。

(三)第三阶段:改善亲子关系

对于服务对象的家庭关系,社工通过让服务对象回顾过去家人对其的关怀以及第一次吸毒时妻子对其的接纳,同时探讨服务对象当前在家庭中所担当的角色和其相应的责任,以及复吸对当前家庭成员的影响,增强服务对象对家庭的责任感,鼓励服务对象维持操守。

而服务对象也通过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对家属的关心。

经过社工建议,服务对象自觉在每天晚上给儿子打电话聊聊天,在增进父子感情的同时还可以了解儿子的学习、生活情况;

服务对象在周日和节日时会陪伴儿子外出游玩,这次国庆假期还回了老家走亲访友,服务对象的家人也对服务对象的改变表示肯定。

(四)第四阶段:“禁毒,看我的”

在双方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情况下,社工与服务对象共同回顾和分析服务对象过去戒毒失败的经历,协助服务对象自身认清那些影响到自身戒毒的因素,服务对象在社工介入后自身亦对过往戒毒失败的原因有了正确的认知,并表示往后不会再重蹈覆辙。

同时社工手把手指导服务对象在国家禁毒办互联网教育宁夏中心的系统里如何进行各类学习,完成每月的学分任务;

另外,社工还指导服务对象完成每月的粤关爱签到和学习,巩固禁毒知识,增强禁毒意识。

社工经常用微信或者电话关心问候服务对象,了解服务对象的工作情况和生活情况,另外每月在尿检时与服务对象进行面谈提高服务对象的戒毒决心,达到不复吸。

与服务对象总结回顾一年来的一些戒毒成果,鼓励服务对象继续坚持戒毒,在这一年的跟进中,服务对象亦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以及自身的变化和家人对他的态度转变。

五、成效评估


(一)目标达成情况评估

1、目标1稳定情绪

服务对象低落、难过、自卑的心理已经消失,能够正视自己过去和现在,对自己的未来生活充满了信心。

面对社区戒毒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服务对象能够主动与社工沟通,寻找解决的方法。

2、目标2解决儿子的照顾问题


服务对象家人愿意帮助其戒毒,为其提供物质支持和情感支持,并承担起服务对象儿子的学习及生活照顾,解决了儿子的照顾问题。

3、目标3改善亲子关系

服务对象自觉在每天晚上给儿子打电话了解儿子的学习、生活情况,另外,服务对象在周日和节假日时会陪伴儿子外出游玩,父子感情越来越好。

4、目标4服务对象回归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维持操守一年不复吸

服务对象在社区戒毒一年期间,工作认真负责,和领导及同事相处融洽。

在此期间没有和任何毒友联系,并积极主动完成每月尿检和每月的平台学习禁毒相关知识的学分任务,做到了维持操守一年不复吸。

(二)服务对象满意度问卷评估

社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来了解服务对象对社工服务的满意度,以5分制计算。

问题/评分

5

4

3

2

1

0

社工为你定制的服务计划你满意吗?






你对自己的改变满意吗?






社工有对你的个人及家庭情况保密吗?






你对社工的整体服务满意吗?







(三)服务对象家人评估

服务对象的父母和哥哥等家人看到其工作和生活一切正常,并且每天打电话过来关心和问候儿子,对待服务对象的态度逐渐好转。

服务对象的妻子也了解到服务对象的改变,已经主动给服务对象打过2次电话。

六、结案


1、结案原因

(1)社工在跟进此个案期间,服务对象的4个问题已经解决,和问题相对应的4个需求目标已经达成。

(2)社工即将面临合同续签问题。

2、结案处理方式及建议

经过和服务对象沟通,在经过督导同意之后,此个案目前已经顺利结案。

结案之后,社工和服务对象会继续保持联系,相互关心、相互鼓励、相互支持。

七、专业反思


(一)专业伦理困境

1、双重关系伦理困境

在社工的引导和建议下,服务对象和家人的关系越来越好,出于感激,服务对象叫社工一起喝酒吃饭,而这时的社工就会犯愁:是去还是不去?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社工不能和服务对象做朋友。这主要是因为服务对象认识的是工作中的社工,而不是生活中的社工。

当服务对象和社工有了工作以外的关系时,他们会对社工有朋友的期望。

“不与服务对象做朋友”这个原则可以在建立关系初期就进行澄清和说明,真诚地向服务对象表达这个原则。

虽然个别服务对象在这个过程中不会那么释怀,但在后续服务开展过程中可以避免很多误会。

2、保密原则伦理困境

保密原则是伦理原则中的基本原则。本个案中,服务对象要求社工和民警等工作人员为其吸毒史向自己的领导和同事予以保密。

作为禁毒社工,有义务为服务对象的吸毒史向其同事、邻居、朋友和家人予以保密,不能泄露其吸毒史,否则会导致其丢失工作和遭受他人歧视,更加不利于其再社会化。

另外在日常帮教中,当服务对象出于信任,跟社工透露有偷吸行为或是其他违法犯罪行为时,社工就会陷入要不要上报服务对象违法犯罪行为的困境当中。

社会工作保密原则虽然缺少明确的法律规定,但保密原则应是在一个相对的范围内,而非绝对的框架里,亦即特殊情况下必须“解密”。

一是当有公共危害发生的可能性时。社工与服务对象建立关系及介入过程中,如发现或预见服务对象出现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时需要打破保密原则,必要时有义务第一时间反馈上报服务对象信息。

二是当伦理守则需要服从于法律法规之下。为保证国家司法和行政的有序运行,社工可以在法律授权之下,未经服务对象的知情同意对其有关信息进行披露。

由此可见,社工应具备判读可预见性危害的能力。

实践中,社工需仔细审阅服务对象的资料和预估服务对象的潜在问题,对服务对象的行为和谈话及时做好个案记录,以便于有理有据地分析出服务对象的危机行为是否会伤害到自身和第三人。

(二)专业技巧运用

1、社工在服务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各角色的功能发挥

(1)危机评估者:评估威胁服务对象生命的危机因素、复吸的高危因素、家庭内部的正负因素等,以基于专业判断选择适当的介入方式。

(2)辅导者:遵循社工的不批判、平等、尊重、真诚、接纳、保密、个别化、自决等原则,提供社工辅导,协助吸毒人员摆脱“心魔”。

(3)教育者:社工向服务对象传授知识和改善情绪、应对问题的技能,提供信息和情感支持。

(4)协调者:协调禁毒办、戒毒所、派出所、社区警长、治保主任、美沙酮治疗中心等相关部门,将相关因素系统组织起来,形成完善的协作网络及系统化的社区戒毒工作机制,以提供一站式禁毒服务。

(5)指引者:社工充当指引者的角色,通过与服务对象共同分析如何处理高危场景,引导和帮助服务对象提升戒毒决心,回归正常稳定的社会生活。

(6)赋权者:促使案主在知晓自己基本权益的基础上,努力争取公平待遇,以抗击来自家庭、单位及社会的歧视。

(7)关怀者:与其他部门和机构携手关怀戒毒人员及其家庭的需要,特别是应关注低保贫困户并提供服务。

2、另外,社工在跟进服务对象戒毒操守维持的过程中

(1)运用倾听、摘要、建议等面谈技巧,了解服务对象基本信息、复吸原因等。

(2)运用提供信息和忠告的影响性技巧,让服务对象认清毒品的危害。

(3)运用鼓励的支持性技巧激励服务对象戒毒,不要让家属再次失望。

(三)服务感悟

1、时常关心,真心待人

社工刚开始和服务对象接触时,服务对象处于防备和抵触心理对自己的家庭和婚姻问题不愿透露。

社工毫不气馁,经常在微信里问候和关心服务对象,慢慢的服务对象感受到了社工的关心,有什么问题也愿意向社工咨询。

有一些社工在跟进戒毒和康复人员时,从内心里无法接纳服务对象,平时没有任何关心和问候,只在尿检时才叫服务对象,这样会导致服务对象非常反感,也建立不了专业关系,对自身的工作和个案的进程影响很大。

社区戒毒工作其实就是帮助社区戒毒人员重塑其内心,要重塑必须先从感化开始,用真诚去感化。

这个特殊群体与别人有着不一样的人生经历,所以他们待人处世的方式可能与我们存在差异,其实他们的内心非常渴望与别人交朋友,得到别人的关注,他们只是习惯了用这样的方式来掩饰真实的自己。

信任是相互的,我们双方都得到对方的信任,才能不设防地从容交流、倾心沟通,没有顾虑和不安,这才是我们希望的结果。

在个案的服务过程中,社工要相信人是会改变的;在跟进服务对象的过程中,社工与服务对象的交流都要建立在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社工与服务对象交谈时,要给予服务对象积极正向的关怀。

2、始终保持温和

我们对待服务对象的态度直接决定了服务对象对我们是否能敞开心扉,我们是否能及时捕捉到服务对象的内心,给予其正确的疏导。

温和的态度指的是在与服务对象接触、交谈时,语气要始终保持平和,不能时而激动时而沉默,这样会导致服务对象认为你的服务不够专业,多少便有了戒备和防范之心。

要做到不急不躁,也不可表现得高人一等,说话时处处压着对方,让服务对象有被“审问”之感,我们与服务对象的关系是平等的,交谈中不该说不得体的话语,比如打击、伤害的话,或是刺激、唆使的话,这些语言会让服务对象失去信心甚至改变他逐渐回归社会的想法。

3、及时处理服务对象的问题

社工和服务对象建立了良好的专业关系后,一定要及时处理服务对象咨询的问题,避免因此而导致的关系疏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