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画说长卷中的世界遗产】之十四 四川青城山和都江堰

 三远堂 2023-12-29 发布于浙江

/张越

四川青城山和都江堰

青城山主峰老霄顶海拔1260米,享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誊,是中国道教发祥地之一,被誉为“天下第五名山”。

都江堰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青城山是中国首批公布的风景名胜区之一,1982年,青城山作为四川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2007年5月8日,成都市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素有"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之说。

2000年11月,青城山与都江堰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V)(VI)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四川青城山和都江堰

(2000.11世界文化遗产)

2000年11月29日,联合国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庄重作出决定:青城山和都江堰双双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从这一刻起,都江堰人拥有了一块最响亮的金字招牌,青城山和都江堰不仅是中国的宝贵遗产,更是世界的宝贵遗产。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都江堰灌溉系统始建于公元前3世纪,至今仍控制着岷江的水流,灌溉着成都平原肥沃的农田。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因许多古庙著称。

青城山,位于四川成都的都江堰风景区,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名山。山内古木参天,群峰环抱,四季如春,故名青城山。青城山分青城前山和青城后山。前山景色优美,文物古迹众多;后山自然景物原始而华美,如世桃园,绮丽而又神秘。

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建于公元三世纪,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李冰治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愧为文明世界的伟大杰作,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

365米山水长卷《江山一统》

作者:张弟德、张越

长卷完成时间:1999年9月

山水长卷《江山一统》长365.7米,内容涵盖中国名山大川、佳景胜境。山水长卷由众多当代书画家题跋、钤章,画面气势磅礴、惊心动魄,是一幅展现中国大好河山、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力作。该长卷1999年曾在上海展出,2006年12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巡展新闻发布会,接受央视《鉴宝》、香港凤凰卫视记者采访。2000年上海书画出版社为其出版《江山一统》通景画集。

—365米山水长卷《江山一统》节选

名称:青城山和都江堰

作者:张弟德 张越

节选尺寸:276x 83cm


青城山

青城山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西南,群峰环绕起伏、林木葱茏幽翠,享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为道教全真龙门派圣地,中国道教名山之一。

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的圣地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青城山上,游客可以欣赏到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古老的文化遗产。

青城天下幽

自古以来,人们以“幽”字来概括青城山的特色。青城山空翠四合,峰峦、溪谷、宫观皆掩映于繁茂苍翠的林木之中。道观亭阁取材自然,不假雕饰,与山林岩泉融为一体,体现出道家崇尚朴素自然的风格。青城之幽素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推崇,唐代“诗圣”杜甫来到青城山写下了“自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为爱丈人山,丹梯近幽意”的佳句。

青城山历史悠久,相传轩辕黄帝时有宁封子居青城山修道,曾向黄帝传授御风云的“龙跻之术”,黄帝筑坛拜其为“五岳丈人”,故后世又称青城山为丈人山,并建观(丈人观)纪念。古时青城山与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陕西景福山合称五大仙山,分别供奉五岳丈人宁封真君、真武荡魔大帝、昊天玉皇上帝、降魔护道天尊和广援普度天尊。

青城山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朝时期。当时,青城山是巴蜀地区的道教发源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传说在汉武帝时期,道教创始人张陵曾在青城山修道,并创立了“青城派”道教。

青城山上有许多道观和寺庙,其中最著名的是青城山道观和玉皇阁。青城山道观建于唐代,是中国道教历史上最重要的道观之一,其建筑风格和道教文化内涵都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玉皇阁则是青城山上最高的建筑物,始建于明代,是中国道教历史上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

上清宫位于青城山第一峰、距峰顶约500米的半坡上。上清宫始建于晋代,现存庙宇为清朝同治年间所建,上有“天下第五名山”、“青城第一峰”等摩崖石刻,宫门“上清宫”三字由蒋介石题写。宫内祀奉道教始祖太上老君,有老君塑像和《道德经》五千言木刻,还有麻姑池、鸳鸯井等传说遗迹。

老君阁位于青城第一峰绝顶(即彭祖峰顶,或称高台山、老霄顶),海拔高1260米。顶上原有呼应亭,取“登高一呼,众山皆应”之意,是赏观日出、神灯和云海奇观的绝佳地点,2008年“5.12”特大地震毁坏后重建,20世纪80年代末改亭建阁。


都江堰

“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让世界第一次认识了都江堰,这也是来都江堰的必修课。游览水利工程当属来都江堰的第一站。持续运转2200多年的千年水利,默默无闻地守护着这片土地。每每看到连绵山峦下安流顺轨的岷江,都会被古人的治水智慧所震撼到。

岷江,古称都江,都江堰,就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故而得名都江堰。站在都江堰离堆公园的高处,可以看到,流过宝瓶口的岷江水,就像流动的翡翠一样涌入内江,对面绿树掩映中的,就是著名的水街。

都江堰景区位于成都平原西北部的岷江上,紧邻都江堰市区,素有“城中美景”之称。景区内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始建于公元前256年,由蜀郡太守李冰父子组织修建',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距今已有2270多年历史。

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以其“全世界历时最悠久、设计最科学、布局最合理、经济效益最发达、自流灌溉面积最广”的特点享誉中外,被赞为中国水利工程史上的伟大奇迹,世界水利工程的璀璨明珠,至今灌区已达40余县市、面积超过一千万亩。

在中华民族文明史上,是与长城比肩而立的伟大工程,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唯一留存、仍在使用,以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为特征的一项伟大“生态工程”。


都江堰景区除水利工程外还有二王庙、伏龙观、城隍庙、十殿、安澜索桥、松茂古道、秦堰楼、玉垒阁、清溪园等著名景观,有树龄逾百上千年的名木古树若干。

伏龙观所在的山堆叫“离堆”,原本是玉垒山的一部分。李冰修建都江堰时,从玉垒山凿开了一道引水口,因形似瓶口,被称为“宝瓶口”

都江堰宝瓶口本来是玉垒山的一段石壁,李冰治水时,花了8年时间将石壁凿开,巧妙地将岷江分为外江与内江,与飞沙堰配合,控制内江进水量,起到节制水流大小的作用。具有神奇的“四六分水”和“二八排沙”功能。

玉垒阁坐落于玉垒山山顶,东可观千年古城,西可瞰成都平原,北可眺岷江源头,南可望八百里青城,好看至极。

长江的文化源头依然是以都江堰为中心的岷江地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位于岷江之畔的玉垒阁可称得上“万里长江第一楼”。


【关于三远堂】

三远堂,取自北宋郭熙山水画论《林泉高致》中关于“三远”之说。“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三远这个词汇既涵盖了山水的透视关系,也算是山水的构思观念,但更有随山之远把人带向更远的境界,使人生远离尘俗和烦嚣的现代涵义。

三远堂由堂主张弟德先生上世纪80年代在上海创建。张弟德先生自幼酷爱绘画,后因工作定居上海,早年擅版画,后进入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上海大学美术专业深造,结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学院艺术系和上海中国画院,受教于张大千入室弟子胡若思等先生,画艺不断精进。

张弟德先生喜山水,长期钻研中国山水画技艺而推陈出新,因而以山水画技法的“三远” 用来命名画室,以催自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