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4年清醒录

 panpan研报社 2023-12-31 发布于广东

图片

如果再不清醒,就是蠢!——某财经博主

----------------------------

 1  内 卷

疫情全面放开了1年多,日子并没有想象的那样狂欢,反而越来越难过,收入减少,行业性裁员屡次发生,消费增长不足甚至不如疫情期间,部分制造业产能过剩,外销增长缓慢,现实中的困难,困境还是比较敏感的。内卷”成了今年的主题词。——这一年来,有点难。

我们40 年走完别人 200 年的路,一个必然的结果是大部分人是无法安稳度过一个完整职业生命的,需要以 5 倍速赚取安全感,也会以 5 倍速失去职业护城河。全面搏击的时代下,焦虑感是历史节点给你的,是群体性特征如90年代的改革开放初期。

再加上疫情3年的极限拉扯,内卷、重构、撕裂感、钝力感,多重问题叠加、揉搓在一起,所以解决起来,我们很难快刀斩乱麻、更很难立竿见影,极大可能是通过时间来换空间,降低系统性风险,消除系统性的泡沫和杂质,逐步清朗逐渐完善。历史节点的大布局,绝非买菜做顿饭那么简单,需要足够的战略纵深度与决策延续性、稳健性。不要抱怨和不理解,只能徒增不必要的烦恼和牢骚。

大变局节点下,你清醒点,顺应之,无须焦虑,因为大家都一样。

 2  安 全

不论你什么身份,2024年,安全是你第一生存诉求。

在没有大的击穿底限的事件之前,大概率不会重大的刺激经济的措施。特别是弯弯收回之前,经济刺激的筹码不会大量的释放。大趋势稳中向好,当然不会太差,谁的孩子谁抱,谁的坑谁填。待弯弯问题解决,才是筹码释放的最佳时机。鱼塘中有几个漏点没有堵住前,就尽可能别着急向鱼塘里加水、加鱼苗,否则就是浪费资源。

所以说,我们总体层面是需要安全的,大政方针上绝不能有重大的波动和激进的。同时不论是体制内,还是其他人,都需要关注安全性、合规性、合法性

百年之大变局,意味着不确定性,标准在实践中有不同的解读与执行,又有不同的意见,实属正常最近40年积累和遗留的问题,如果开展新一轮的战略整顿肃清,那极可能是底层规则的演变,也是财富再分配的历史节点(如印度的废钞令)。我们每个人都在其中,不可能独善其身。很多50后、60后的企业家曾经历过的财富暴涨的,发家的路径和方法,大同小异啊,隐患也都差不多的。

2024年,当差、创业、投资做的怎么样,不是最重要的,别折腾、别见利忘义、别贪大求快、别把自己弄丢了,安全本分守业才是基础。大部分人,不可能一走了之的。当然,出走了的,也未必就安全了。

对于企业家,2024年要活下去,首先是五聚焦聚焦核心业务:减少不赚钱的业务,聚焦主业;聚焦核心客户:减少支付意愿低的客户,聚焦忠诚客户;聚焦核心资源:减少不必要的开支,聚焦产出;聚焦核心团队:减少不必要的岗位或人员,聚焦主力。塑造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建立竞争的护城河。过冬期企业要进行“聚焦之战”,要收缩阵线,为客户创造独特价值,聚焦打造核心竞争力,形成企业盈利护城河(当差的、上班的、上学的,参照以上5条聚焦)。

 3  失 效 与 重 构

大变局下,太多的企业、创业、投资、品牌、招商、转型升级等基本规律和底层逻辑系统性失效,也在悄然的重构。很难回避这些系统性失效,也很难回到过去,不仅仅不能一招鲜吃遍天的躺赚,也不太可能不问世事的躺平。以笔者粗浅的理解,列几个方面的失效与重构之认识。

希望能各位能反推自己的领域的失效与变迁,私信交流一下您所在领域或企业的重构的逻辑与技法】

如1:大模型重构了知识交换的方式,也让公司变成了超级扁平化,也扩展了公司的边界。如果我们还沿用第一代互联网企业的管理方式,拼人数、拼关系、搞职场PUA,自然是失效的、很难延续的。新型科技企业怎么管理运作,需要重新思考和建立规则。

工作流程怎么设计?还要不要KPI考核?组织文化的构建与落地怎么搞?柔性的新型企业组织是一个必然的需求,动态化的组织流程与绩效管理办法,也是必须要具备的基本条件。做企业,可能越来越像一个款线上小游戏,线上、远程、高度协同、以事情为主、聚焦价值交换和兑现、没有那么多勾心斗角职场算计。这就是流程的重构。

如2:传统的生产制造导向或资源型企业,在数字化、智能化与个性化的趋势面向,也面临着被淘汰。笨重、制式的组织结构与管理模式是失效的,特别是面临着生产制造业产能过剩、柔性定制需求,他们不能在类型和数量实现柔性供应。其实,我们在三线以下城市,存在大量的工厂和设备主导的工业企业,他们怎么办?怎么转型?是一个大问题的。

大量的传统企业需要寻找增长的第二曲线,但增长的第二曲线远比初次创业要难,因为创始团队会从同心同德变成同室操戈,紧靠他们内部解决,很难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必须有外部的力量引导、指导他们寻找增长的第二曲线。这个可能大量的二三线城市的传统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这些地区的政府在引导企业转型时必须首要解决的机制问题。这就是运营的重构。

如3:股权投资的方式也在变化,老美那一套所谓世界通用的风险投资和股权投资模式似乎很难继续沿用了。也可能被用歪了,如尊湃涉及国家安全被查。

从2014年“双创”时代启幕算起,迎着政策、资本和移动互联网多重红利下诞生的VC、PE们陆续走到了退出期。美梦也终到清醒时。而事实上在2022年,清科研究中心就调研了国内400多家机构、1500支基金的业绩表现。结果显示,在DPI指标上,首次交割时间在2011年到2021年的基金中,只有2011年、2012年基金的DPI超过1,十年期的基金中位数到目前为止才回本。而2015年之后成立基金的DPI几乎都在0.5及以下

少部分头部或筹码便宜的VC、PE赚的盆满钵满,大部分VC、PE是勉强维持,保本就不错了。还有一部分追风口、追明星企业的,喜忧参半。当然股权投资的风险型是自然的,但我们的国资背景和民营企业家背景的资金对风险的承载力极其有限的,不是每个国资背景的基金都是苏州市政府、合肥市政府,也不每个民营企业家都是雷军、龚虹嘉、王刚。

么,未来股权投资怎么搞?战略投资+产业投资 资源赋能?除了招引、投资,还有投后的管理与赋能要落地的,还必须持续。除了优惠政策支持+地盘支持,还需要建立产业链型的主题产业的生态型投资,构建一个类生态圈的被投企业集群,而不是什么企业都招都投。这就是投资的重构。

另外,尊湃事件虽然是个案,但实际上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也可能对现在国内的几个企业有定性类的影响,也可能外来对涉外的投资机构和投资事件都会有国家安全性的评估要求。那么,未来相关的投资事件如何投、如何管,都将不能沿用原来的逻辑和办法,需要新的机制,这是大概率的。这就是投资边界的重构。

还有,在二级市场上,大A不管开启10年牛市,都可能在发行机制、保护散户利益、大股东减持和约束等方面会有新的动作,旧的机制逐渐失效,新的机制需要建立。这自然影响到了一级市场的投资逻辑与节奏。这就是资本市场的重构。

如4:在中国,我们很多创业喜欢去2C,2SMB,2B,2G 这样的创业分类,但现实中,这样的区别是不够的,在中国当下去创业,只有'掌握生产资料的创业” 和“不掌握生产资料的创业” 的分别,不论怎么演进,最后都形成了持续的增长性。千秋大业,不过是掌握生产资料的程度,什么是生产资料?技术、资金、人才、信息、排他性资格等,都是。

所以说,那些冠冕堂皇的创业理论、创业培训,都基本上在进行认知教育或者说收认知税。上一段的这个窗户纸一旦捅破,那么你如果去创业或再发展,就清醒的评估一下自己的技术、资金、人才、信息、排他性资格等创业所需的生产资料就好了,如果具备,就干,否则就别乱来、静候时机。这就创业逻辑的重构。

如5:们以前品牌营销就是“代言人 广告 线下促销 渠道商管理的几P、几A的套路。但是眼下,可能一个大主播+抄来或简单的品牌设计与包装 第三方生产、物流与客服”,就搞定了。原有的品牌营销的系统在失效,新的销售逻辑已经变成混合型的简单粗暴。

人越来越成为品牌的主角。原来是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品牌,现在可能是:超级IP就是超级品牌。原来的套路重心是:市场部做策略定位、品牌部做广告包装、销售部做渠道管理。现在的主流玩法是:不论您做高科技行业还是消费型企业,创始人似乎都在走向台前,都在打造自己的影响力与个人IP。这就是品牌的重构。

 4  机 会

纵使很难,也很卷,大幕拉开,2024年还是蕴含着很多机会。

行业的机会:

1、科技,特别是硬科技的机会还是最大和最多的。未来可能是科技所有者创造和拥有财富的计划。如新材料、新能源、双碳、航空航天等相关材料、设备、生产企业、产业链企业等,如专精特新和进口替代领域企业。但大量的科技型企业创始人,商业化和资本化的逻辑与能量可能会限制他们的发展。再好技术,也需要适配的战略与决策体系来形成生产力和效果的。

2、产业转型或产业级运营平台。大量的规模不经济、低效率的产业都需要通过数字化软件硬件、智能化软件硬件以及供应链体系,进行重塑。

如:现有县级快消品和农业生资的“集中物流、分销、配送与售后系统+“农产品电商直播与上行物流,可能在大部分的县级市都具有巨大的整合运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某个县每年的消费总额+农业生资在100亿元甚至更高,但在流通环节造成的浪费和延误,如果通过该系统很容易产生提效、降碳、降本等实效。而农产品电商及上行物流,如果一旦集中配置,形成了农业农村的新基建,不仅仅助推农产品电商健康发展,还比如极大提高农业产业化效率和质量,提高涉农企业和个人的收益。

如:发制品、特种机械等有品类、无品牌的加工制造生产领域,建立更集中的订单获客系统和平台,再给关联工厂进行派单,同时对工厂的生产与加工实行数字化智能化远程控制与协同,而不是过去每个工厂都养一批销售和电商人员,而同行之间又有挖角、价格竞争等相互消耗的事情。一个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通过平台型组织的协调,各司其职而不相互倾轧,这个产业才能有更健康的发展与未来。

还有很多急需产业化运营的机会或节点,不再举例。这里面没有太多的不可逾越的玄机,大部分的机会都可以通过分析和解构,找到新的价值创造机会和运营点。特别是一些全国性行业组织、行业联盟等,他们拥有大量的信息、渠道,他们具备搭建或孵化产业级平台企业的机会。

3、消费的机会。不论消费降级还是升级,中国是全球最大消费市场,始终是充满机会的。对生命健康类食品和商品、对新型消费需求、对家庭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机会,可能是2024年更强劲的需求。需要你具备打造爆款产品和服务的能力,需要你更关注用户的需求与互动,需要你有强大的风险评估与应对能力。消费市场的机会适用于每一个人,也很挑创始人:卖大葱的很难卖咖啡,卖认知的就别去卖才艺,卖颜值的就别去卖圈子。 

个人的机会:

如果chatgpt干了大量的低价值的工作,取代了很多人,个人的发展机会就是成为一个IP或有交换价值的个人。2024年,打造并变现个人IP是每个人面临的基础问题,这将不再是仅限于主播与网红的原有范畴了,每个创业者、企业家和普通的职场人都将需要切换到新的生产生活方式上来。成为具有有价值、能传播的IP,如同跟自己延伸了手脚的长度与力度,更高效的触及与变现。

 5  结 构 化 能 力

2024年,需要更具备结构化能力,不论遇到什么问题和领域,都有足够的结构化的解构能力、结构化的重塑能力、以及结构化的运营能力。

困难永远在,2024年会更难。但解决困难的方法其实就是结构化思维,其他都结构化思维的延伸与落地。

结构化的解构能力:
1、最恰当的定位是什么?面临的困难症结是什么?是人的能力不够?还是时机不成熟?还是执行不到位?
2、该不该做?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哪些?谁来做?自己做还是请人做?
3、怎么做?组织架构?股权结构?激励机制?运营机制?启动时机?预期目标?资本规划?业务规划?
只有把人、事拆解的清清楚楚,创始人能前后贯通的想明白,才适合开启新的决策,否则就等待时机。根据笔者的接触,大部分创始人在以上问题的结构化思考上都是模糊的,没有写下来或写清楚的,摸着石头过河的创始人比比皆是。这可能也是中国式创业的特征和宿命:我们的老板们缺少对核心问题的解构与深度思考、定期复盘,大部分时间忙于事务与业务,创业效率是不高的。
至于如何重塑和运营,都是在实践中延续上一个环节的结构化思考。一旦把问题理清楚,解决方案和运营方案自然也就形成了。创业路上,捷径太少,认知到位了、能力养成了,结果自然好起来,否则靠运气获得,也被认知能力败光光。
创业之路,自知方可自立。任何超越能力范围的盲动都是自取灭亡。笔者是风险偏好适中者,我不希望你在风浪最大那几天去出海打鱼,虽然鱼获很贵,也可能有去无回。
用结构化的能力,保证安全性的条件下,抓住机会。

 6   在 路 上 
2024年,风依然会冷乱的打在脸上,夹杂各种味道,创业路上的你对一切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看清了终局,你依然热爱、追求梦圆。
这篇文章很难让谁清醒,希望能抛砖引玉。
2024年,在路上,看清路,迈准步,想不明白的时候,别固步、多寻求帮助!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