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清史丨被崇祯帝重用提拔的左良玉,对崇祯垮台无动于衷,还挑起南明内战

 人文之光 2023-12-31 发布于辽宁

明末的左良玉,在明末历史上算得上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最起码在崇祯后期-弘光初期这段时间里左,良玉号称旗下有军队百万左右。在明末乱世,掌握百万军队的,绝对是一个可以影响一定历史时期的人物。

但左良玉对历史的影响,则可谓一言难尽。

因为左良玉的一生可以如此形容:得蒙崇祯帝提拔重用,但对于崇祯帝的垮台以及自杀选择观望态度,而且还在南明初期,挑起了内战。

1、左良玉的仕途

左良玉生于明朝的万历二十七年(西元1599年),左良玉出身较为寒微,因此为谋生路,少年时候的左良玉变参加了明军。因为左良玉善于为人处世,因此得到了上官的提拔,在崇祯初年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小军官了。

明末的局势可谓内忧外患:一方面明朝需要和关外的建州女真(东虏)交战,另一方面,在朱家几代君主的倒行逆施之下,民间百姓也都纷纷揭竿而起反对朱家的暴政,所以明廷又需要派军队去镇压农民军。当然如此乱世堪称万民的不幸,但对于左良玉来说,倒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左良玉因为频繁参与和农民军的战争并取得一定的胜利,因此不断得到明廷的提拔——当然这期间也有因为被农民军重创而被明廷处罚、降级甚至削职的记录,但很快左良玉都能通过自己在朝廷里的关系,进行一番运营,来实现官复原职。所以虽然左良玉在崇祯时期的仕途有一些浮沉,但主体来说,左良玉的职务还是一路向上的。

左良玉的成就,一方面确实存在军功支持的因素,但另一方面,也和其擅长在朝廷里广结人脉有关。其实即便是当下的职场也是如此:一个人想在职场站住脚,并取得晋升,既需要懂得不断搞运营,也需要有业绩支撑——如果光靠运营没有实际“干货”支撑,属于欺世盗名,容易暴雷;但如果埋头苦干不懂运营,那一辈子也就是工具人。

2、左良玉和弘光朝廷的矛盾

到了崇祯后期,左良玉被崇祯帝册封为伯爵,甚至崇祯帝还许诺左良玉:如果左良玉能帮助朝廷平定“匪患”,朝廷承诺左良玉家族世代镇守武昌。不过对于李自成大军包围北京的情况,左良玉选择观望——有说法认为是左良玉没来得及出兵,京城就被李自成攻陷。但不管怎么说,崇祯帝自杀的时候,左良玉已经成为势力强悍的一方藩镇了。

崇祯帝虽然死了,但是明朝在南京还有一个影子朝廷——南京六部。因此崇祯朝廷没了,南京六部则需要考虑赶快拥立新的皇帝来抵御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军。而新皇帝的拥立,往往意味着有的人会因为有从龙之功成为新朝权贵,而有的人则会因为站错队而遭到打压,永世不见天日。因此关于新皇帝的人选,南明各方势力互不妥协、互相拆台,最终在凤阳总督马士英的牵头下,多名掌握兵权的藩镇(所谓的江北四镇)纷纷表示支持福王朱由崧做皇帝。在藩镇的力挺下,朱由崧称帝,这便是弘光帝。

左良玉没有参与拥立弘光帝的活动,所以弘光朝廷也就没晋升、提拔左良玉。反倒是江北四镇虽然军力不如老左,但是地位却直线拉升,超越老左。这可让老左忍不住了。因此老左有了搞事情的想法。

前文说过,老左在崇祯时期就善于运营,朝廷里有不少关系网,而这些关系网,不少都是东林党。而东林党对弘光帝的上台也有忌惮心理:因为弘光帝他爹朱常洵曾经想当太子,万历帝也想册立朱常洵当太子,但因为东林党坚决反对,而导致朱常洵没当上太子。所以福王系和东林党是有仇的。东林党十分担心弘光帝会对东林党打击报复,因此也希望找机会推翻弘光帝。但是因为弘光帝有马士英以及江北四镇支持,所以东林党也不敢造次。

弘光朝虽然皇帝是朱由崧,但是很多大事儿是马士英操办。马士英也感觉,如果东林党勾结左良玉搞事情,弘光朝廷还真容易垮台。于是马士英派军队修建防御左良玉的工事,预防左良玉东征南京。左良玉戎马一生,也很快识破马士英的意图,于是马士英和左良玉处于剑拔弩张的状态,内战一触即发。

3、尾声

就在左良玉和弘光朝廷处于紧张状态的时候,北方再度变天:在吴三桂的引领下,清军进入山海关,给了李自成的大顺朝沉重打击。李自成在清军的追杀下带领残部抵达湖北境内。

崇祯后期,左良玉和李自成有过几次交手,都被李自成重创。所以左良玉内心深处有“恐李症”。对于李自成大军的逼近,左良玉不想与其正面交锋,于是左良玉想出了一个一石二鸟的主意:那就是以讨伐弘光朝廷的奸臣的名义,带领左军东征弘光朝廷——这样可以躲避大顺军的追杀,同时又能推翻弘光朝廷。结果在东征路上,左良玉去世。

左良玉死后,他的儿子左梦庚接管了左军。左梦庚评估了一番形势,于是决定:投降清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