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十三讲——人物的心理描写

 宝妞 2023-12-31 发布于河南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人物的心理描写是在人物描写中非常重要的描写手法。

  人物心理描写是指通过文字来展现人物内心活动和情感状态的描述。它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知人物的思想、情感、动机以及行为背后的原因。以下是需要注意的细节和定义:

1. 内心体验的描写:心理描写应该着重于描述人物的内心体验,包括情感、思考、反思、恐惧、欲望等。通过细腻的描写,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人物内心的变化和发展。

2. 观察与分析:心理描写需要展示人物对外界事物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这可以通过人物对环境、他人以及自身的反应来体现。例如,人物对某个事件的感知、对他人言行的解读等。

3. 内心冲突和矛盾:人物的心理描写应该呈现出内心的冲突和矛盾。这可以是对抗内心的欲望和道德的挣扎,或者是对自我认同和外部期待之间的困惑等。通过描绘内心冲突,可以丰富人物形象,增加故事的张力。

4. 动机和动机推动:心理描写应该揭示人物行为背后的动机。人物的心理状态和情感会推动他们的行为,并影响剧情的发展。透过心理描写,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物的行为选择。

5. 使用适当的语言:心理描写需要使用准确、形象的语言来表达人物的内心活动。这包括使用恰当的形容词、动词和比喻等修辞手法,以增强描写的效果。

总而言之,人物的心理描写需要通过细腻的文字描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包括情感、思想、动机和冲突等,以增强人物形象的立体感和故事情节的推进。

图片

【小练笔】

改写《我的战友邱少云》

【要求】

按照文章的内容,把作者的心理活动改为邱少云的心理活动,根据人物特点,合理想象。

   敌人控制的“391”高地,像一颗毒牙,楔入我们志愿军的阵地。我们准备在黄昏时分发动突然袭击,把战线向南推移。
   那一天,天还没有亮,我们连悄悄地摸进“391”高地下面的山坳,潜伏在一条比较隐蔽的山沟里。太阳渐渐爬上山头,我发现前面六十多米的地方就是敌人的前沿阵地。敌人居高临下,我们必须纹丝不动。战士们身上披着厚厚的茅草做伪装,猛一看上去,很难发现他们。我又看了看伏在我身边不远的邱少云,他隐蔽得更好,相隔这么近,我几乎找不到他。邱少云目视着前沿阵地,暗下决心,这颗毒牙,我们一定要拔掉,把我们的战线向南推移,把侵略者打回老家去,我们早日回国。
     我们的炮兵不断地轰击敌人阵地,敌人阵地前沿的地堡一个接一个被掀翻了。看着这种情景,邱少云紧握拳头,心中呐喊:“打得好!打得好!天快点黑,好痛痛快快打一仗。”
    到了中午,敌人感觉到他们的前沿阵地不太安全了,又没有胆量冒着我军的炮火出来搜索,只好把看家的本领“火力警戒”拿出来。邱少云看着敌人放空炮,心想:胆小鬼,你们打吧!我们就在你们的鼻子底下。等炮弹打光了,到黄昏时,看我们怎样收拾你。
   排炮过后,敌人竟使用了燃烧弹,我们附近的荒草着火了,火苗子呼呼蔓延,烧得枯黄的茅草毕毕剥剥地响。我忽然闻到一股浓重的棉布焦味,扭头一看,哎呀!火烧到邱少云身上了!他的棉衣已经烧着,火苗子趁着风势乱窜,一团烈火把他整个身子包住了。邱少云的心绷得紧紧的,他想:跳出来,就地打几个滚,我就可以逃活命。不行!这样会被敌人发觉,我们整个班,身后的整个潜伏部队,都会受到重大的损失,这一次战斗计划就会全部落空了。他咬紧牙关,双手紧握泥土,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人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他似乎听到了冲锋的号角,看到了“391”高地上,飘着五星红旗。邱少云的脸上浮现出志愿军凯旋归国的情景,爸爸妈妈和乡亲们到村头欢迎子弟兵的场面,他露出微笑,眼角上流出泪水。这个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
    黄昏时候,漫山遍野响起激动人心的口号:“为邱少云同志报仇!”我们怀着满腔的怒火,勇猛地冲上“391”高地。敌人全部被我们歼灭。看看时间,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
   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1952年10月12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