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到中年最好的活法:允许自己休息

 富书 2024-01-01 发布于北京


与其消耗身体,用健康作为筹码去交换财富,不如学会休息,用健康的身体为家人撑起一片挡雨的屋檐。
富书作者:拾零

来源: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原创
7月,北京一位导游因为在烈日下连续工作而中暑晕倒,送到医院时,因为体温过高而不治身亡。
去世前,他还曾跟同事抱怨说今年天气太热了,给多少钱都不能干。可年迈的父母,每日流水的开销,让他根本不敢休息。
生活的压力,从来不会因为忙碌而减少,但身心的压力却能因为休息而得到释放
2023年留在了过去,2024年也已经到来,新的一年,允许自己休息,能让我们的人生更顺。
西德尼曾说:“当你没有空休息的时候,就是你该休息的时候。”
人到中年,最好的活法不是能够无所不能,而是能够学会给自己松绑,允许自己休息。

不休息的中年人,正站在危险边缘
网上曾流传过这样一个段子:“工作中,不要轻易去骂年轻人,他们会立刻辞职,但你可以随意骂那些中年人,尤其是有车有房有娃的。”
犀利的话语,刺痛了多少中年人的心!
人到中年,仿佛像陀螺一样,进入了旋转模式,时刻都不敢停下来。
因为,此时的你,根本不属于你自己,你身后有家庭,有父母,你肩膀上有压力,有责任。
曾看到过一个新闻,湖北黄冈一位运输活鱼的卡车司机,为了赶时间不惜疲劳驾驶。
被民警拦下后,他哭着说:“我运送的是活鱼呀,要是跑慢了,鱼死了就没人要了,一家老小都指着我呢。”
民警安慰地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再怎么样也不要疲劳驾驶,你要是垮了,你整个家都垮了……”
听了民警的话,一个七尺高的汉子瞬间哭得像个孩子。
生活的不容易,也许只有人到中年才能懂,背负着全家人的吃喝拉撒,即使再苦再累都不敢让自己停下来
这样的故事,生活中比比皆是。
江苏一位56岁的网约车司机刘师傅,在载客途中突然把车停在了马路边,等乘客发现不对劲时,人已经没有了呼吸。
为了能多赚点钱,刘师傅每天早出晚归,工作十几个小时。
长期的超负荷工作,已经让他的身体处在崩溃的边缘,但为了家人,为了生活,即使身心出现双重预警,他也视而不见,最终酿成了悲剧。
生活中的我们,好像都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责任的增多,似乎所有人都活成了我们心目中最重要的人,却唯独漏掉了我们自己。
可是再好的机器,持续不断地开足马力,也会有跑不动的一天,人也是如此。
就像塞万提斯说的:“人犹如弓弦,不能总拉着不放,如果不能适当地放松一下,弦迟早会断掉的。”
那些抽不出时间来休息的人,终将会抽出时间来生病
与其消耗身体,用健康作为筹码去交换财富,不如学会休息,用健康的身体为家人撑起一片挡雨的屋檐。

生活张弛有度,人生方能从容自如
有人说,工作就像一个皮球,掉下去会弹回来;可是健康却像一个空心的玻璃球,一掉下去就会粉碎。
工作没了可以再找,可身体一旦垮掉了,便再也没有了转圜的余地。
曾在看到过一个新闻,一位女漫画家为了赶稿,拼命地加班,最后导致突发心源性猝死。
当天,她像往常一样,加完班发完微博,便在自己的工位上小憩。
连她自己都没想到,那句在微博上发的“安详地沉睡吧,我最爱的魔女”,会是自己真实的写照,也是她与这个世界最后的告别。
生活中,多少人和女漫画家一样,把全年无休和努力奋斗当成了人生的标配,殊不知,透支的身体才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
列宁曾说:“不会休息的人,根本就不会工作。”
深以为然。
生活中,那些真正有所成就的人,都懂得给自己留个空间,无论遇到何种困难,都会让自己有休息的时间。
简书作者雁南飞,曾在社交账号上分享过他的经历:
因为疫情的原因,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剧增,让他的身体出现了疲惫的状态。最直接的表现是没食欲,整日犯困,有时还会晕眩。
在家人的反复催促下,他去看了医生,得到了一个药方:“好好休息,给自己放个假!”
为了尽快调整自己的状态,回到单位后,他跟领导请了假,安排好手头的工作,在家人的支持下一个人踏上了旅行的列车。
一路登岳阳楼,游洞庭湖,爬张家界,访凤凰古城,在大自然的美景中,他能深切地体会到,无论生活给予何种重压,都要学会让自己放松休息。
休息不是放纵,是蓄力,是为了更好地远行
孔子有云:“张而不弛,文武不能也;弛而不张,文武不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只张不弛,就会疲劳,效率低下;只不张,难以成事。
只有张弛有度的人,才能有效释放压力,从容面对生活。

人生的长途中,要允许自己休息
丹尼尔平克说:“如果人生的低谷是服毒药,那恢复性休息就是解药。”
如何高效休息,是每个生活在压力下的成年人都需要学习的技能。
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呢?心理学家哈蒙德给出了4种高效的休息方式。
1、走进大自然
在心理学的治疗方法中,有一种方式叫“森林浴”,就是建议压力大的人到森林里去,散散步、远足,或是小住上一段时间。
从繁忙的商业街离开,走进广阔的大自然中,不仅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还能开阔我们的心胸,暂时忘记烦恼。
大脑会在此时变得平和,自然风光也会占据你的部分意识,让潜意识自由行走。
生活中,那些棘手、难以解决的难题,在放松的状态下,自然找到最佳答案。
2、适当阅读
作家罗兰说:“当人在烦闷的时候,读书可以解闷;当人在愁苦的时候,读书亦可以忘忧。”
暂时地将自己从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中脱离,去书里体会一个全新的世界,给精神来场滋养。
这种从书中获取来的精神力量是长久的,是源源不断的,是能为疲惫的人提供精神给养的。
可以细细品味,也可以一目十行,根据情节与心情自由调整阅读速度,让阅读变得引人入胜,令人放松。
3、做好午休
常言道:“中午不睡,下午崩溃。”
很多医学研究表明,午睡可以恢复全身多个器官,让精神和身体得到短暂的休息。
很多名人都有午睡的习惯,罗斯福会在重要演讲前闭目养神20分钟,丘吉尔即使面对战争也依然保持饭后小憩。
良好的精神状态,才是应对一切的解药
无论多忙,都要找一个安静的环境,让自己小睡一会,放松身体的同时也能缓解压力。
4、陪伴家人
王小波曾说:“当你经历了世间纷扰,便会发现家才是你最后的去处。”
无论你有钱没钱,家都会对你不离不弃;无论你风光落魄,家都会和你相依相伴。
在忙碌的生活中,抽出时间来多陪陪他们,吃一顿父母做的饭,陪爱人聊聊家常,陪孩子做做游戏,哪怕只是鸡毛蒜皮的琐事,也都会让奔波有了意义。
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不仅能给人带来好运,还能让人在爱的环境里卸下包袱,给精神续航。

《菜根谭》中有句话:“忙里偷闲,闲中取静。”
即使生活再忙碌,也要抽出时间让自己偷个懒,休息一下。
人生犹如长跑,比的不是谁跑得快,而是谁能跑得久。
用力过猛,往往容易乏力,只有劳逸结合,懂得休息,才能平稳前行,走得更远。
点个关注,与君共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