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基础之艾条灸法,郑氏针灸详解 8 大悬灸灸法,中医养生从艾灸开始

 江南烟雨阁 2024-01-01 发布于河南

《灵枢·经脉》篇说:“陷下则灸之。”《灵枢·禁服》篇说:“陷下者,脉血结于中,中有著血,血寒,故宜灸之。”《针灸大成·千金灸法》说:“若要安,三里常不干。”明代《医学入门》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说明在不同穴位上施灸,不但能治疗很多种病症,而且还有预防和保健作用。

日常艾灸中除了艾柱灸法,还有艾条灸法,相比于艾柱灸,艾条灸的种类更多!

而这几种灸法并不是凭空而来,却是为了针对不同症状而被创造,且听细细道来。

一、了解艾条

要传授艾条灸法,便先要了解艾条:艾条亦称艾卷,是我国古代雷火神针,太乙神针等药条灸简化而来的。艾条是用细麻纸 (或易燃薄纸) 将艾绒卷紧后,用胶水或浆糊封住制成的。

目前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制的艾条长 20 cm,直径 1.2 cm,每支约重 10 g,可燃烧 1 小时。艾条不仅制作和操作简便,而且刺激量的强弱也容易掌握,所以目前应用最广泛

二、持灸法

其次便是持灸法:艾条灸有两种手式,一种是以拇、食、中三指如持钢笔样的持艾条,并用小指固定在被灸部位的附近,这样不仅能避免术者手腕动荡不稳,又能避免在长时间施灸的疲劳。

另一种是以拇、食二指持艾条用中指固定在被灸穴位的附近。

图片


三、8 大艾条灸法

3.1 温和灸

将艾条点燃的一端靠近穴位,距皮肤约 2 寸处。根据患者的热感反应,上下移动,调节温度。在患者施灸处有温热舒适感觉时固定施灸,灸到预定时间为止。一般可灸 5-30 分钟。本法由于灸火温热缓,临床上最为常用。

图片


3.2 雀啄灸

将艾条点燃的一端,距皮肤约2寸处,对准施灸穴位的皮肤,一起一落,像麻雀啄食一样的施灸,一般可灸 5~10分钟。本法由于灸火热度较小,多用于治疗小儿疾患和昏厥 。

图片


3.3 熨热灸

将艾条点燃的一端,接近近施灸部位,距皮肤约1寸处,像烫衣服样的往返移动,一般施灸20~30 分钟。多用于治疗鹅掌风、皮炎、冻疮等。

图片


3.4 温针灸

亦称针柄灸。先将针刺被针穴位,找到感应,然后将 1 寸左右的艾条插于针柄上,或用艾绒裹在针柄上,从下面点燃,进行施灸,借针体将艾火的热力传到穴内。多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痛和一切虚寒症状。

图片


3.5 温灸器灸

温灸器是用金属制的施灸器具。操作方法是:

首先将艾绒或艾卷点燃放入温灸器内,并将其放置穴位上施灸,施灸的局部或沿着经络循行线上,有温热感移动,局部产生热感,皮肤红润,患者能够感到舒适的感觉。一般施灸10~20 分钟。本法适用于风寒湿证、痿证、腰痛、腹痛、泄泻等虚寒性疾病。

图片


3.6 灸箱灸

  • 用木制的箱施灸的方法。所谓灸箱,是用木板制作的长方形木箱。胸腹部带用的灸箱长 15cm、宽 10cm 高 8cm大小。

  • 箱的底部开着,木箱的中下部在距箱底约 3~4cm 处安装金属网。施灸时首先将灸箱放置在穴位上,将点燃的艾绒放置在正当穴位的金属网上面。灸箱的上面蒙上厚纸板,调节温度。

  • 每次施灸 10~30分钟。多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痿证、腰痛、腹痛、泄泻等虚寒证

图片


3.7 核桃壳眼镜灸

  • 用细的铁丝或者铝丝制作眼镜架,并缠上布带镜架的外上方制作长 15 cm的弯曲的小把手。将 1 个核桃破成两半,取出果实,只用核桃壳 (壳有裂隙的不能使用)。

  • 首先将核桃壳在菊花水中浸泡 5~30 分钟,施灸时从中取出,安装在眼镜架上,然后,在镜架的小把手上,安上1.5cm 长的艾绒点燃。这个眼镜能够让患者戴着施灸。

  • 本法多用于结膜炎、麦粒肿、近视、远视、视网膜炎,球后视神经炎及视神经萎缩等证

图片


3.8 雷火神针灸

  • 第一种方法,首先在施灸穴位上铺 3层棉布,拇、食、中三指握住雷火神针(艾条)。点燃以后,用正在燃、烧的一端在棉布上用力按压。待温热感消失后,再次点燃、重新施灸。各穴做5~10次;

  • 再一种方法,是用棉布包住被点燃的上端,瞄准穴位用力按压在穴位上的方法(如果患者感到火烫时,再增加激活 Win1~2层棉布)。温热感消退后,再次点燃施灸。

图片


四、施灸注意事项

灸法虽然容易掌握,但在具体操作时如果不注意,不但影响疗效,也会发生事故。

  1. 选择体位:施灸前必须根据施灸的部位,选择舒适而固定的体位。

  2. 施灸的壮数和时间艾大小和壮数多少,应根据病人之年岁大小和体质强弱酌情增减。老人、小孩和身体弱的施灸时艾炷应当小些,壮数应当少些,艾条灸的时间要短些;

    身体壮的,中年人艾应当大些,壮数应当多些,艾条灸的时间要长些。艾条灸 1 分钟,相当于艾灸 1 壮。可以灵活掌握。

  3. 施灸的部位:头颈部和上腹部灸的数和时间应当少些,小腹部和腰背部灸的壮数和时间应当多些;在五官、面部、毛发处、生殖器官、大血管处、粘膜附近应避免施灸。

  4. 做好思想工作:搬痕灸因有灼痛、化脓和结疤,施灸前必须向患者解释清楚,使患者和医生合作。

  5. 禁灸咯血、吐血、中风闭证、大便秘结等实热证禁灸。《针灸大成》禁灸穴歌中提出的禁灸穴位:哑门、风府天柱、承光、头临泣、头维、丝竹空、攒竹、睛明、素修、禾修、迎香、瓶修、下关、人迎、天脂、天府、周荣、渊液、乳中、鸠尾、腹哀、肩贞、阳池、中冲、少商、鱼际、经渠、地五会、阳关、脊中、隐白、-谷、阴陵泉、条口、犊鼻、阴市、伏兔、关、申脉、委中、股门、承扶、白环俞、心俞共 45 穴。

    如在面部施化灸,遗留疤痕,人迎、委中均在大血管附近,应该禁灸。但有些禁灸穴,施灸很有疗效,如灸隐白治疗崩漏,灸犊鼻治疗膝关节痛等。应根据临床实践,不要泥于古说。

  6. 避免烧伤和火灾:要防止艾绒或艾脱落,烧伤皮肤和衣被等。灸后将艾条的燃火一端剪掉,艾绒用镊子取,放入罐内,以免复燃发生火灾。

本文摘自《郑氏针灸全集》

坚持艾灸,调养身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