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通向革命根据地的太行红色交通线

 文野 2024-01-01 发布于山西

图片

抗日战争期间,太行抗日革命根据地屡屡被敌人分割、包围、封锁。根据地军民生活十分困难。为了坚持长期战争,必须建立太行根据地与延安以及其他根据地之间可靠的交通联系。根据中共军委中央的指示,八路军总部和北方局经过艰苦努力,开辟了从太行二分区经晋缓根据地通向延安的西线地下交通线。从此,通向延安的交通线在晋中大地上建立起来。
1940年7月,八路军总部将“十二月事变”中突围出来的八路军兵站第六分站和所属的一个派出所、三个交通站、一个步兵连,组成专门从事地下交通和承担护送任务的祁太游击队。
祁太游击队在太谷、榆社的一些村庄,依靠共产党的地下组织,团结抗日群众,争取上层人物,掌握村政权,将“维持会”变成掩护地下交通线的可靠掩护点。为了确保交通线的安全,祁太游击队在民兵、抗日群众配合下,不断出击,打击敌伪,迫使他们缩在据点里不敢轻易出动。1942年冬,祁太游击队奉命调回八路军总部,留下部分骨干重新组建了新的地下交通队保护机构——同蒲支队,继续在这条交通线上活动。同蒲支队组建时,下设两个中队(后为三个中队)、一个秘密工作组、一个警卫排。
1943年初春,“抗大”总校300余名团职以上学员准备返回延安。上级通知,由同蒲支队负责护送通过同蒲路。
同蒲支队接受任务后,连夜商讨护送方案。经过一天时间的动员准备,支队护送这300多人踏上了征程。夜半时分,大队人马顺利地通过了太谷县的凤山、范村封锁线,随后进入太谷边山封锁线白城镇的一个大坟场。
第二天黄昏时分,经过一小时急行军走近同蒲铁路。待日军巡逻装甲车过去后,部队火速前进,不到两小时又顺利通过了太茅公路,夜半时分到达汾河东岸。掌握渡河要领后,大家相继下水,仅用了半个多小时,部队就渡过了汾河。随即,队伍飞速前进,直奔太汾公路。
就在此时,公路上出现了四五十名日军,并用机枪封锁了路口,同蒲支队二中队长带一个班队侧翼摸去,果断用手榴弹炸掉了日军机枪。趁着日军混乱的时机,300多人安全通过最后一道封锁线,顺利向延安进发。
1943年中秋节前,太行第二军分区把护送彭德怀、刘伯承回延安的任务交给了同蒲支队。彭德怀和刘伯承到达同蒲支队驻地后,在同蒲支队10多位队员掩护下,顺利地通过一道封锁线。深夜,又安然越过同蒲铁路,住进榆次县城西南十里许的逯村。休息一天后,他们从徐沟和同戈站之间的太茅公路穿越,到达了汾河东岸的长头村渡口。然后顺河而下,天微明时分越过太汾公路封锁线。眼看就要进入晋绥抗日根据地,突然发现大批日军。后来得知,是吕梁第八军分区昨夜歼灭了日军南头据点,日军白天出来是收尸的。第四天黄昏,彭、刘一行终于跨过了最后一道封锁线白石沟公路,进入晋绥抗日根据地,同蒲支队又一次顺利完成了护送任务。

图片

陈毅过太谷经过水晶坡
1944年初,同蒲支队再次接到命令,护送新四军陈毅军长赶赴延安。2月7日,陈毅军长带着秘书、警卫员几个人,顶风冒雪,在同蒲支队人员带领下,由会里出发,进入太谷县境南山的水晶坡,西行17里,到达同蒲二中队的堡垒村——常珍村。
安队二中队长带一个班队侧翼技去,果断用手榴弹炸掉了日军机枪。套着日军混乱的时机,300多人安全通过最后一道封锁线,顺利向延安进发。 1943年中秋节前,太行第二军分区把护送彭德怀、刘伯承回延安的任务交给了同蒲支队。彭德怀和刘伯承到达同蒲支队驻地后,在同蒲支队10多位队员掩护下,顺利地通过一道封锁线。深夜,又安然越过同蒲铁路,住进榆次县城西南十里许的逯村。休息一天后,他们从徐沟和同戈站之间的太茅公路穿越,到达了汾河东岸的长头村渡口。然后顺河而下,天微明时分越过太汾公路封锁线。眼看就要进入晋缓抗日根据地,突然发现大批日军。后来得知,是吕梁第八军分区昨夜歼灭了日军南头据点,日军白天出来是收尸的。第四天黄昏,彭、刘一行终于跨过了最后一道封锁线白石沟公路,进入晋绥抗日根据地,同蒲支队又一次顺利完成了护送任务。

图片

陈毅过太谷路居窑洞
1944年初,同蒲支队再次接到命令,护送新四军陈毅军长赶赴延安。2月7日,陈毅军长带着秘书、警卫员几个人,顶风冒雪,在同蒲支队人员带领下,由会里出发,进入太谷县境南山的水晶坡,西行17里,到达同蒲二中队的堡垒村——常畛村。
2月8日,正是元宵佳节,陈毅一行身着便衣,冒着漫天大雪。徒步西行。陈毅一边欣赏雪景,一边很随意地与队员们闲聊。踏雪漫谈间,经杨庄、寨里、十八庙、沙弯子、新五科等山庄窝铺,掌灯时分到达太谷胡家坪。
陈毅目睹根据地山村张灯结彩庆元宵的景象,不顾奔波疲劳,欣然写下一首《元夜抵胡家坪》的七言绝句:
敲冰踏雪麦坪前,半夜山村犹未眠。
点点花灯当户照,齐占胜利在今年。
第二天雪停了,天晴了,山峦起伏的太行雪景呈现在眼前。陈毅一行翻山越岭由胡家坪出发,经南庄、浒泊,从日军凤山据点和“箭方岩”封锁沟穿过去,跨过了第一道封锁线。在日军占领区,出咸阳口,过白城,步行10多里,通过了第二道封锁线,跨过同蒲铁路,进入祁县夏家堡村。
图片
夏家堡陈毅路居地旧址
在夏家堡村隐蔽休息一天后,陈毅等人越过汾河,经文水云周西村,越过太汾公路最后一道封锁线。这次过路,陈毅赋诗四首,其中一首诗这样写道:
饮马汾河蜀客忙,悠悠河水诉兴亡。
霸图衰歇三分晋,块土开基一统唐。
屡沦夷狄空形胜,豪夺人民腐稻梁。
丘貉古今同一慨,曳兵弃甲暗投降。
1941—1945年,地下交通线护送八路军团级以上干部500余人前往延安,除彭德怀、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等高级干部数十人外,还护送抗大学员、鲁迅艺术学校学员2000多人,残废军人、干部家属数千人,另有国际友人、日本战俘近百人。横穿晋中大地,跨越同蒲铁路和汾河流域的红色交通线,成为通向革命圣地延安的地下战线。
(参考资料:《晋中历史文化丛书红色卷·太行雄魄》编辑/配图 胡立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