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遇到这一个患者,女性49岁,血压高4年的时间了,4年来一直吃着药,效果时好时坏,但是只要一停药就立马反弹。 直到因为感冒,等整个人感冒好了之后,患者出现了头晕、气短、乏力、困倦、嗜睡等现象,最主要的是血压一直下不去,吃药也不行。
刻诊:气短,心悸心慌,体乏,嗜睡,多汗
脉象沉细且无力,舌质淡红,舌苔薄白。 从辨证的结果来看,该患者属于“气血、中气不足”。
但见-- 黄芪、太子参、淮山药、白术、莲子、炙升麻,当归,五味子,陈皮,甘草,大枣。每日一剂,煎服。
与此同时,降压药停用。 结果患者服用3剂之后,气虚诸多不适明显缓解,并且血压也有所下降,再用6剂之后,诸证悉平。
随访半年,无反复 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采用的方法就是“补中益气”。首先血液是流通全身各处的,这样才能起到滋养的作用。
而血液运动的原理是不是就是“气”,中医讲 个“气为血之帅,气帅血行”,在气的推动下,血液才能正常运行。
气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 答:脾胃,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不好,中气就不足,身体内的气就容易亏虚,血液流通就会出现阻碍。
要知道血液运行就算再无力,也是需要满足人体各个器官的正常需求,所以,此时为了满足血液的流通,身体就会加大对血液的推动,此时血压也就会升高。
那这个时候需要怎么办? 上面也讲了“补中益气”,如果体内的气足了,各个器官都得到了充足的滋养,自然而然就不用特殊的关照了。
对于血压高的人来说,必须经过严格的辨证,这样才能做出明确的诊断,否则很容易就会出现问题。
尤其是在辨证不明亮的情况下,随意的用药,不仅起不到效果,甚至还会导致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