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耶寺,始建于8世纪中叶(约公元763年)。 在赞普赤松德赞的要求下,7名王公贵胄子弟,在桑耶寺剃度出家为僧,藏族历史上的第一批以学习和修行为主的佛教僧人正式诞生。 史称“桑耶七试人”、“桑耶七觉士”。 藏传佛教寺院自公元8世纪中叶以来,在藏族社会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具备了很多社会功能,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教育。 整个藏族社会教育,除了官办、私塾和留学以外,藏传佛教寺院承担了重要的、主流的、广泛的教育功能。 尤其在15世纪初,藏传佛教格鲁派创立后,通过吸收、融合以及完善其他教派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内容,孕育了青藏高原独特而完备的寺院教育体系。 在西藏和平解放并建立现代教育机构以前,旧西藏的一座较具规模的寺院,就是一所学校。 在藏传佛教寺院教育体系下,既有着严格的清规戒律,又结合丰富的学习和修行内容,在历史上为藏族社会的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千年来,人们从未停止对寺院教育体系的研究和思考。 孙中山说:“研究佛学可补科学之偏。” 研究寺院教育也可补现代教育之偏。 藏传佛教寺院教育,培养了无数藏族文化人才,保留和传承了丰富的文化,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形成了完整的教育体系。 以智慧和德行为目的,重视师承,注重专精和实践,着重记忆和思辨能力的培养,规范系统的教育管理制度,严格公平的考试及教育评价方式,独特的教学方法和自由的求学原则,在现代教育的完善过程中是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学习意义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