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承邢台红色基因

 文野 2024-01-02 发布于山西

乔装成兄妹,扮演杂货铺老板送信,以各种隐藏身份与敌人周旋,每次行动前都准备好“台词”,每个交通员通晓多种隐藏文件、金钱的技巧……这在谍战剧中斗智斗勇的精彩故事,抗日战争时期,就曾发生在太行山区根据地与冀南平原根据地之间三条秘密交通线上。

秘密交通线担负着根据地之间的物资运输、人员护送、文件和书报传递的任务。在这些交通线上,活跃着60余名交通员以及不计其数的掩护、协助他们的群众。他们视使命为生命,在复杂的斗争环境下凭着坚定的革命精神,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任务,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严密封锁中的艰险通道

1939年,日军开始对华北抗日根据地实行“囚笼政策”,封锁和分割抗日根据地。敌人在平汉铁路沿线挖路沟、修碉堡、设据点,企图利用铁路割断平原和山区的联系。当年,在内丘25公里的铁路线上就有15个炮楼,铁路两侧各开挖深5米、宽5米的沟壕,沟内灌水,东西来往的主要道口设置关卡把守,给太行与冀南交通线造成很大困难。

百团大战以前,冀西游击队担负着山区和平原之间交通联系的任务。游击队司令部侦察科长智达开是内丘人,他利用人地两熟的优势,与地方党政部门密切配合,在敌占区建立了若干情报网和秘密联络站。在1939年即开辟了跨越平汉线,连接冀西与冀南的三条交通线路。其南线从沙河褡裢镇和永年临洺关之间穿过铁路线;中线从内丘至官庄以北之间通过铁路线;北线从内丘北的史村、清修、张村一带通过铁路线。冀西游击队通过三条路线,护送冀南到冀西的人员过往和物资运输。这三条路线,奠定了以后秘密交通线的基础。

1940年9月3日,一二九师抽调两个营成立第五交通大队,分驻平汉线两侧,负责冀南、太行两方面的交通工作。1941年下半年,隔平汉线相望的太行一分区和冀南二分区,分别接受军区关于建立秘密交通线、打通太行与冀南交通的任务,同时向平汉线敌占区派出干部开展地下交通工作。到1942年,在原有交通线的基础上,三条秘密交通线南北并行,沟通了太行山区根据地与冀南平原根据地的交通联络。

各个交通线担负重大使命

北线东起尧山县(后与隆平县合并为隆尧县)寺庄、莲子镇及范庄一带,中经内丘张村穿过铁路线,西至临城县家辉一带,主要线段是张村至家辉。张村交通站由三个交通点组成,均是单线联系,并有严格任务分工。一个点专管送报纸,将“新华日报”送到冀南平原,把“冀南日报”运到太行山区;一个点专管传递文件;另一个点专管人员的护送。

南线是太行一分区到冀南二分区之间的交通主干,其东西起点即冀南二分区交通站和太行一分区交通站,分别设在尧山南位和内丘黄岔。其间相隔百余华里,沿线在杜家台、都城铺、大都城、北阳、吴村、夏侯等村建立中转站。这条线上交通站的交通员,多是中转站所在村的农民青年。1943年以前,这条交通线不仅担负人员、文件的护送,还负责物资的运输。1943年以后,成为人员、文件的交通专线。

经河村的中线,是在1942年5月敌人大“扫荡”后,新开辟的一条夫妻交通线。说是一条线,但只有内丘河村人郭永善和黄岔人张荣妮夫妇两人。夫妻俩打入敌人内部,与附近炮楼和站点的伪军建立了秘密关系。遇到任务紧急或情况特殊需要白天行动,别的交通线难以完成,就交给他们夫妻。

交通员与敌周旋英勇不屈

三条交通线上涌现了很多英勇无畏的交通员,他们不顾生死穿梭在封锁区,被敌人逮捕后宁死也不透露半点信息,留下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在张村交通线,交通员焦振奎被捕后,敌人用烧红的火钳熨烫他的背部,几经死活,他终未说出一点秘密;张村李福寿、李兴华兄弟,在交通线上前赴后继,哥哥被捕,弟弟又接着干;北线的李兴华和李田增送文件,行至临城上沟附近与敌人相遇,急忙用脚将文件埋藏在树丛里。敌人对他们进行拷问,用麻绳捆住拇指,吊起来用皮带棒子毒打,最后又灌凉水,他们始终一句话都不说,并最终成功逃出,继续工作。

三条秘密交通线东西长达百余里,要突破敌人的重重关卡,穿越层层封锁线,经历日军的盘查和暗哨追踪,严防叛徒的出卖和破坏……先后有11名交通员曾经被捕,但他们都顽强不屈,严守秘密。

三条交通线从建立到撤销历时4年。1944年底,抗日形势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交通队撤销。

邢台市党史专家、市委党校杨运生老师表示,冀南平原与太行山区之间的秘密交通线,是伟大的中国军民英勇抗战的一个缩影。抗日军民建立交通线,与敌人机智顽强的斗争,既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性和特殊性,也反映了兵民是胜利之本的战争哲学。

记者手记

在抗日战争时期,抗日军民开辟三条秘密交通线,成为打破了敌人的封锁,架起太行山区与冀南平原以及山东、冀鲁豫等根据地的地下交通要道。

在秘密交通线上,交通员常常昼伏夜出,为保守秘密,更是不惧敌人严刑拷打,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沿线掩护、支持、协助交通的抗日群众不计其数,反映了中国军民抗日救国的坚定意志。

正是革命前辈和广大群众同仇敌忾、英勇无畏的精神,才有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今天,这种精神仍在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我们一定要传承好红色基因,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文图:邢台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平 郭红玉

视频:苑绍培 张晨宇 内丘台

海报:田龙彪

手绘:邢台学院 谢宇光

热门视频推荐↓↓

您点一个,就值5毛钱!

5毛也是爱,帮小编涨工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