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滇千年古城,曰会理。四街三关二十三巷,网状纵横。中有科甲巷,才人辈出。城西文化桥,古赶考所跨之桥也。钟灵毓秀,文星高照,自古人杰之地!今百花齐放,文学、书法、摄影为甚!书法界藏龙卧虎,而吾独知刘洪、王奎、魏墩恒、高安全、王子才五人也。 众评五人,刘洪名盛,王奎霸气,魏墩恒厚实,高安全娟秀,王子才洒脱。此传实则小记也,唯记挚友魏、高、子才三人也。 墩恒,书东城巷牌坊“川原并会”者也,曾律师,人称魏律师。精通韵律,身怀二绝者,器乐、书法也。 吾与魏初识于樱桃沟山庄,为其二胡笛子所吸引。其与好友胡笛合奏,所书毛笔钢笔字搁于桌。吾倾其演奏之妙、书法之绝,互加微信,后成挚友。 器乐两绝,二胡、竹笛也。曾欲收我为徒。吾常听其奏于绿地广场,曾为其搬音箱。一次,吾父听恒奏名曲《五马运粮》,恒以二胡顿弓模仿群马之嘶鸣,惟妙惟肖。返家时吾父意犹未尽问,此人为何在会理?吾回,不在会理该在何处?父答,此人应在电视银屏,为何会理待在会理弹丸之地耶?吾父之言,可见演奏之绝妙也。当今会理演奏两大高人,再者一江湖七旬老翁,靠卖二胡为生,拉二胡五十余载,却不通晓乐理也,不及恒。 二绝竹笛,余音绕梁也。收爱徒李氏,吾呼李姐,伊勤学苦练。二人曾吹于亭,路人闻之围之,百人动情而翩翩起舞,童颜智叟,亦乐其间。吾不禁以日志记之。 通韵律,故书法行云流水。恒书法两绝,毛笔、钢笔也。久慕其字。一日诗豌豆花,自得意“万千彩蝶不见飞”一句,索墨,赐之,书全诗。取之,裱之,悬于厅,闲时赏之。客人辄见,驻足惊叹:吾原只知书法家刘洪与王奎,会理竟还有此等人也! 识恒始,吾呼魏叔,呼数年。一次,众人面前亦呼,叔不悦,曰,汝欲将吾呼老乎?从此呼魏哥。一次为其搬音箱,转身欲聚会,魏哥曰:饭局与诸多聚会,多为无效社交!与其浪费光阴,不如潜心某一领域,必有所成!吾铭记谆谆教诲! 已长久不联系,不知魏哥如今安康否? 记恒毕,记高安全。高安全者,人呼会理农民书法家也。城郊高家屯人氏,会理书法界精英。 古城朝南,折西数里,有一静谧村庄,牌坊曰高家屯,古屯兵得名。稻田南北走向,远处山林茂密。群山默默,偶见竹林,鸟雀忽飞忽落。一古井旁,一古宅泥墙石木古瓦,此为高家宅也,房主便是高安全。房前宽阔,可停十余辆车,靠房一方展板介绍高家屯来源,高家宅历史。此宅亦为红军长征过会理驻扎场所。踏门口石阶,进院内,长廊回绕,木柱雕窗,古色古香。下院二楼有宽敞书房三四十见方,瓦沟亮瓦光线斜射于四五张书桌,书桌摆放笔墨纸砚。桌有字帖宣纸,来者皆可蘸墨书写。高安全每日练字于此,所书弃字堆积如山。 高家屯好客,常约作家协会聚于此。众人聚两桌,只见一人火急归来敬酒,此人系高安全也。众人赞其书法,其自谦曰,什么书法家,吾仅一会使憨力农民耳,不似汝等出口成诗,皆文人也!酒酣,取自书《菠萝蜜心经》,自上院拉至下院,长达数米,几千余字,字字皆小如米粒楷体书之,字字娟秀,众人围观惊叹。转身取为吾书之吾散文《中国文化艺术之乡会理黑依村》。欣喜过望,裱之,挂于室内。客见之,问,吾索高安全字三年不得,汝竟得之! 高年长吾几岁,吾呼之兄。高慕吾诗,常索诗书写。吾亦曾为其撰松露火锅广告词。各自忙碌,常以微信联系,鲜见寡聚。上月,索一首五言八句写会理古城之诗书之。 三人中,唯王子才,至今只见其字不见其人也。会理书法协会会员。不知何时加微信,只知其颇好吾诗,前后为吾诗书数首也。 一日微信,问,晏老师可有写会理古城之佳作。数日,书吾之五绝《登望帝楼》兼七绝《会理古城印象》,拍照作品传之,但见草书飘洒飞逸,粗中有细,刚柔相济,大小呼应,一气呵成!果真王羲之后人也,颇得先祖书圣草书之精妙也!所书此作,终得州奖,欣然微信告知,表情握手状,三答谢,言合作愉快! 吾收藏两诗书法图片,久久观之。惊叹领悟诗作意境者,王子才也!走近吾心境者,王子才也!将书法与作品意境天衣无缝结合者,王子才也!顿如已觅到知音,人间不再孤单。汝等细赏此作,《古城印象》字字欣喜而淡然,《登望帝楼》字字空灵而怀愁。如此展现诗作,唯才子哥也! 一日微信,言特喜吾诗,欲写吾诗《飞来寺》,但“满地秋黄无人扫”一句似有微词,能否修改。吾方知其不止书法精湛,诗文造诣亦颇深。其若作诗,水平应高于吾。观其微信空间,转载皆为古今历代临摹字帖也,偶发自己佳作。 此三人为吾挚交也,有生幸识。常言人生在世,有一知己足矣!吾愚钝,一生未练出好字,却遇三位书法高人,此不为三生有幸哉!感激之至,故作此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