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嘉宾观点回顾|季为民:新商业文明塑造全球顶级湾区,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昵称45199333 2024-01-03 发布于北京
图片

导读

2023年11月28日-11月29日,第九届“向光年会”在生物圈三号·深圳大梅沙万科中心碳中和实验园区圆满落幕。

本届向光年会以“ESG与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创新——ESG生态大会”为主题,汇聚政府、企业、投资机构、国际组织、高校与科研院所等逾百位嘉宾,通过主旨分享、跨界圆桌对话、开放空间交流,以及十场纵深议题展开的平行分论坛、一场闭门会和一场可持续金融会客厅,为所有参会者创造共论ESG与可持续发展的科技与社会价值创新、ESG的发展路径和可持续商业的中国场景。

本文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经营报》社长、总编辑季为民会上演讲。

图片

大家好,我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经营报》社长、总编辑季为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向光奖颁奖典礼的荣光和喜悦,也在这里祝贺各位获奖者。

今天闭幕会主论坛的主题是“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商业价值”,我想结合这个话题谈谈新商业文明与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些思考。这个话题与我们所在的城市(深圳)、所在的粤港澳大湾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众所周知,深圳是我们国家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无论是PCT国际专利申请的数量,还是高新企业数量,都在全国遥遥领先。深圳也是国内最早提出打造全球可持续金融中心的城市。2022年深圳金融业增加值首次突破5000亿元大关,占GDP的比重达到了16.3%,而全国的数据是接近8%。如果说深圳是一个创新节点的话,那么,粤港澳大湾区就是一个更为体系化的创新集群。

如今这个集群正加速迈向全球顶级科创湾区。有报告预测,到2030年时,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将达到万亿美元级别;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将超过4万亿元人民币;研发投入规模将达到千亿美元级,强度将比肩旧金山湾区。在这里,我们也看到了很多顶级人才的聚集,比如菲尔兹奖的获得者数学大师杰曼诺夫,比如大家熟悉的颜宁院士。毋庸置疑,湾区已经成为了科技、金融和高端人才的集聚高地。

但是不知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要把湾区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它还需要别的什么?

我今天的演讲主题就是《新商业文明塑造全球顶级湾区,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我的答案是新商业文明。它的内涵就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一种对社会、对环境的向善文化。它的目标就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这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本质要求。

从古至今,文化要素与商业文化紧密相关,它影响着人们的商业活动,也推动着商业文化的形成。

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文化思想创造商业价值新形态。从故宫文创的IP,到爆火的《唐宫盛宴》,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认可度非常之高,能够引发人们的广泛共鸣。以文化思想为着力点,我们可以深挖社会需求,同时发扬优秀文化的亮点,带动文化产业等领域的高速发展。

第二,文化思想赋能社会发展建设。如乡村振兴和产业变革,在地文化是地方文旅的精髓,在其指导下,丰富多彩的文旅项目在我国的乡镇遍地开花,也为当地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可见,文化能够为商业进程赋能,并且潜力巨大。

第三,文化思想能够助力商业人才的培养。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文化思想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要在企业中树立优秀的价值观,以此来引领员工规范他们的自身行为,从而形成优良的企业文化氛围,助力企业可持续发展。

事实上,今天所有的创新者都面临着价值上的判断和文化上的抉择。最近大家高度关注Open AI的话题,创始人奥特曼从被解职到回归,本质上它是一场关于AI的文化战争。

技术的发展方向事关人类的伦理:“在科技上更快一点还是坚守人类文明”,估计每一天都有很多的争论、很多的抉择在不同的企业上演。有时这种冲突可能并没有那么激烈。然而,是追求眼前的商业价值,还是注重更长远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环境价值的平衡?

相信这个问题曾经让在座的企业家们都有过深刻的思考。而今天,您能坐在这里,我想多半您是选择了后者。

你们在商业价值、社会价值、环境价值三者中找到了平衡点,那就是可持续发展。

那么,如何让可持续发展从每个企业的星星之火变成一个社会性的商业文化,最终成为新的商业文明呢?这就需要我们这些前行者的分享、赋能、引领,需要媒体来讲好这些企业和企业家的故事,展现新时代的企业家形象和企业家精神,发挥媒体传播力、引领力、影响力、公信力,来传播发展新时代的企业价值和企业文化。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今年我们的商业现象有几个新的变化。一是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加关注ESG领域,关注企业的社会价值和环境价值,更加重视可持续发展。这种关注点的转向也折射了当今社会对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追求和关注。也就是说,我们商业文化的表现与经济社会走向、时代发展的特征是密切相关的。这也表明,新时代的商业文化正在发芽形成。

二是这种可持续的商业理念有了越来越多的落地场景。我们《中国经营报》旗下的《商学院》杂志今年做了很多跟ESG相关的报道,从乡村振兴到新县域,从新科技文明到绿色设计,再到合规治理,每一期杂志都有15、16个典型的商业案例、企业案例。这些企业大多基于解决一个社会问题入手,跑赢了自己设立的商业模式,在助力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做到了商业可持续。而且据我们的观察,这种落地场景与产业的生态正变得越来越丰富多样。

三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了可持续商业的创新和实践过程中。包括ESG生态大会的现场,我们也看到了很多年轻人的面庞,这显然是又一个层次上的“可持续”,它也意味着可持续的商业文化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和传承力。

四是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几乎都有一个共性,就是用到了科技和文化的力量。以环保、绿色为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消费”“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我们看到,用数字化的设计来实现建筑的降碳,用AI技术来模拟工业产品的设计以减少资源的浪费,还有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材料库的建立,以及生物技术实现“万物共生”的生物经济,让上一个环节产生的废弃物成为下一个环节的原料或基础料。

而在乡村振兴领域,抱朴再生用道明竹编的方式来解决塑料垃圾的再利用,隐居乡里设计出可以居住50-100年的房子,助力在地文化的传承等等。

每一家企业,每一个模式都有其独特性,但这些独特性都与科技和文化交织在一起。它让我们认识到,科技和文化也是助推可持续商业的一股强大的力量。

五是可持续的生态越来越丰富。它不仅体现在产业的领域中,比如绿色农业、绿色农村、绿色工业、绿色交通、绿色能源、绿色金融等等。它还体现在整个ESG的服务生态上。我们看到,今年很多机构发布了ESG的报告、标准或咨询文档,我们中国经营报社也与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联合发布了《中国互联网企业ESG与可持续发展报告》框架,希望与大家携手共建可持续发展的商业圈。

六是媒体对企业的ESG和社会责任报道越来越多,对可持续发展商业文化的报道和鼓励也越来越多了。毋庸置疑,这一方面体现了商业领域在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有利于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我相信,在这些基础上形成的新商业文明将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全球顶级的科创湾区,而基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先行示范性,也必将为更多的省份和地区树立榜样和典型。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商业文化也同样如此,它决定着一个企业、一个产业到底能走多远。现在我们有ESG,有可持续发展,有科创前沿的阵地,有散落全国的无数向光而生的可持续发展的商业企业。我们也必将行稳致远,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预祝每位嘉宾在这次会议上都能拥有属于自己的收获,也预祝每个企业都秉承商业向善的理念,实现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协同,谢谢大家。

2023向光年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