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术拜师详解

 SolarCHEN 2024-01-03 发布于上海

“拜师”是学习传统技艺的头等大事,中国很多传统的项目都讲究拜师学艺,如:戏曲、书法、国画、中医、针灸等传统文化。武术也不例外,没有师父就等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严格的说没有师承、没有师父不算入门。行里的认为不是门里出身,通俗地讲“不正规”。

武术界向来讲究拜师仪式,师徒的师承关系、名份极严而著称于世。要想成为师门正式弟子,须经过师父几年的反复全面考察,考察的目的一是决定是否收他;二是入门后如何有针对性的对他进行教育。确认品行端正,符合条件得到认可后,经人介绍,本人写拜师申请,师父和师兄们认可后必须举行隆重的拜师仪式,在拜师仪式上要当众宣读《拜师帖》,要表明拜师者愿意拜某人为师;要表明自己入门后学习弘扬本门功夫的决心。


以下就愿拜师的学生和弟子条件作以说明:
一、学生
武术爱好者,无论是亲自受教于师傅本人,或受教于师傅的音像制品、书籍著作、以及受教育于师傅的“代师传艺”的弟子,无论学拳时间长短,武艺高低,都属于学生之列。

二、递帖学生
凡已向师傅正式递送拜师帖或弟子推荐的学生,且师傅已收受拜师帖但未正式拜师的学生即为递帖学生。

三、入门弟子
凡师傅批准、经监证人监证,并正式举行拜师仪式的递帖学生,方为弟子,称为门人。

四、入室弟子
各方面水平已达登堂入室境界的弟子,经师傅确认即可以成为入室弟子。

五、衣钵传人
在入室弟子的范围内,能终身追随师傅,衣钵相传,一衣带水,忠诚门派,并在弟子中能传承师傅之大统,拳艺与品德高尚,经弟子理事会与师傅批准,可称衣钵传人。

六、嫡宗传人
有血缘关系,符合入室弟子条件,能长期从事太极拳传播,人品道德能让师傅放心,确实能担当传人职责,经理事会推荐和老师批准,方为嫡宗传人。

江湖艺人向以拜师仪式繁琐、师徒师承关系名份极严,着称于世。

要想成为师门正式弟子,须经过师父长期反复考验,符合条件得到认可后,经人介绍,本人写拜师申请,师父和师兄弟们认可后举行隆重的拜师仪式,拜师仪式上徒弟向师父行过三拜大礼,呈上拜师贴,内有压贴礼,师父及两名以上见证人在拜师帖上签字等一系列手续后,方能进入师门,成为师父的入门弟子。

入门弟子又名嫡系弟子,最先进入师门的入门弟子,称为大师兄,亦称开山弟子;最后进入师门的入门弟子,称为小师弟,亦称关门弟子。

未经过上述程序,向师父学过拳技且功夫较好,得到师父承认的,也是师门弟子,但只能称作记名弟子,不能称为入门弟子。

不是入门弟子,也不是记名弟子,只是同师父学过拳技,称为学员、学生或学徒。

这是一段古今有关师徒关系的描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特别注重师道尊严。“尊师重道”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积淀,也是中华文化得以发扬光大的重要保障。

“拜师”是学习传统技艺的头等大事,中国很多传统的项目都讲究拜师学艺,如:戏曲、书法、国画、中医、针灸等传统文化,武术也不例外。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系统地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道德和技艺,成为历史的见证和结晶。

中华武术经久不衰,发展广大,足以说明它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现在人们了解和体验历史文化的主要平台。

在武术界,收徒拜师也讲究一定的规矩。不是跟老师学拳了就是拜师了,需要经过一段时间,老师与学生双方之间都有一定了解之后,完成一些正规仪式方可确定师徒关系;而且还要根据练习时间长短、技术水平高低、理论水平深浅、人品道德层次,分为:学生、递帖学生、入门弟子、入室弟子、衣钵传人和嫡宗传人。

图片

武术拜师  
01
为什么需要拜师?

古代传承一门技艺非常严格,各行各业都有秘不示人的独门绝技,不拜师难得技艺之密传,不拜师难以担当本门技艺承传之重任。拜师,表面上看是一种形式,实则是一种技艺的延续和一种文化的传承。古人对拜师收徒十分重视,也往往做得很神秘,外界很难窥其端倪。改革开放后,传统文化受到了应有的重视,各行名师、名家多开山收徒,使传统技艺与文化精髓得以正脉传承,代有传人。

传统的师徒关系仅次于父子关系,即俗谚所谓“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师父”、“投师如投胎”、“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等等,都充分说明师承关系之重要。有的行业,一入师门,全由师傅管教,父母无权干预,甚至不能见面。现代社会虽然不必拘泥那些旧制俗礼,但建立如此重大的关系,自然需要隆重的风俗礼仪,加以确认和保护。

现代社会,传统技艺渐渐被淡化了,被普及的是很表面化的东西,真正的技巧、原汁原味的内涵根本得不到普及,甚至连传承都面临危机。这是技艺传承的缺失和悲哀。再不挖掘传承精髓,其生命力还有多长,就值得深思了。

普及未必等于传承,其精髓也永远不可能被普及。所以,拜师学习就成了传承国学精髓的一种重要方式,甚至无法替代。如果你是一位想在江湖方面有所修为的人,你连拜师的欲望都没有,老师怎能对你倾囊相授呢?换句话说,老师凭什么将国学精髓传授给一个没有进取心、没有责任感的人呢?

 02
想拜师的人应怎样选择师父?

欲拜师,先择师。一位德艺双馨的师父是可遇不可求的。其实,一对投缘的师徒也是一种极其难得的缘分。师父也是在煞费苦心地在寻觅可依托一生所学的徒弟;学生也是在茫茫人海中想找到一位德艺双馨的师父。没有机缘是不能成就一对师徒的。所以,有了机缘,就好好珍惜!一旦错过,也许会错过终生!

那么,到底拜什么样的师父为好呢?我的建议是:一是拜自己能接触到的师父,二是拜适合自己的师父。只闻其声不见其面的大师很多,一年接触不到几次,甚至一生接触不到几次,拜此何益?名师虽多,但明师难寻,不求名气大小,只求德艺双馨足矣。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无论哪个门派,能称得上大师的就那几个,如果自己有一定的功底,又能遇到这样一位仰慕已久、德高望重的大师,当然能拜则拜。当然,拜这样的大师,多为名义与名分,很少能得到真正的有价值的学问。因为大师一般门徒众多,少则上千,多则上万,不可能一一教授,能聆听其一些理论及感悟或得到几次有价值的指点已经是幸事,真正能得到其真传的,无非身边器重的几个而已。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有的大师根本记不得徒弟的名字,甚至根本认不得自己的徒弟。你如果拜了一位连自己的名字都叫不上来的师父,不知会作何感想?

拜师,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不可草率行事,在拜师之前,一定先跟着学习一段时间,如果感觉老师有真材实料,并且是以德服人的,方可择其为师。如果只图名分,可能你会贻误终生,因为,按照门规,你一旦拜了师父,是不可以随便另拜其他人为师的,除非老师辞世或经老师同意。你拜师以后,别的老师如果知道你是有师父的,也不会轻易传授你技艺,所以,一旦选择不对,可能你会一无所成,造成终生遗憾。

江湖是博大精深的一门学问,如果想锤炼出一名出色的弟子,师父是要付出很多汗水和心血的。拜师,既是对老师辛勤付出的一种肯定,也是文化和技艺传承的最佳方式和途径。

03
拜师与不拜师有什么区别?

简而言之,拜师,对徒弟而言,为了学到别人学不到的东西;对师父而言,为了江湖之精华代代皆有传承人。如果能成为某一门派传承人,的确是一件可喜可贺的幸事。当然与没有拜师的学生们有很大区别。

1、从形式上来讲,不拜师,就如同我们在学校的师生一样,是最普通的教与学的关系,只能称为“老师”,关系密切的可以称为“师傅”。拜师以后呢,即可成为名副其实的“师徒”关系,徒弟即可名正言顺地称老师为“师傅”或“师父”,也就是成为血脉相连的师生加亲情关系,成为血浓于水的“一家人”。人们常说“一 日为师,终生为父”,即指的是这种关系。

2、拜师以后,徒弟在古代是会被写入本门武术传承谱系的,现代社会会被纳入“传承网”,成为某一门派某一代传承人,成为“根红苗正”的武术传人,这是一个人被载入史册的光辉印记。没有拜师的学员,不可能有传承方面的记载。拜师与否,是武术好者人生经历中仅次于结婚生子的一件大事,故特别重要,也特别要慎重。

3、从教授与学习方面来讲,拜师以后,有责任心的师父都会言传身教,也会是“倾囊相授”的,毫不保留地将江湖密不外传的套路和功法传授给弟子。弟子要严守师训,继承老师的倾囊之授,吸其精髓,并能变成自己的东西,达到理法合一。而没有拜师的学员,学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老师就不方便再传授更深层次的东西,所以,作为学生,负责任的老师,也会教授一定江湖的基本理论和技巧,使学生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赚钱养家足以,但到一定程度就很难有所突破了,可能会停留在一定的等层面而止步不前。

4、学习江湖技巧最重要的方法是:“言传身教”,老师教学生一般是以上大课的形式教授,也就是一个人教,许多学生一起跟着学,何况老师教授学生一般都是有期限的,是一个时期或一个阶段而已,而师父栽培一个徒弟,是靠单独传授,或几个徒弟一起传授的方式来教授的,而且一个师父也许会倾其毕生的心血,才能成就一个出色的弟子。

5、拜师以后,师徒之间就建立起了一种很稳固的亲情关系,好的师徒关系真的如父子、如手足一样,打断骨头还连着筋,一辈子即使相隔千里万里,也割不断师徒的情分。逢年过节,或老师及师母的生日,或老师家里的大事、或开业、收徒等大事,方便的弟子一般都要去看望老师或亲自参加,不方便的弟子,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问候和关切。师父也会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自己的弟子。当然,师徒双方也许会因繁忙或其他事务不能经常联络,也不会影响这种关系的现实存在,师徒都不必拘泥于形式。如果是没有拜师的学员就缺乏了这份亲情关系,以师生之礼相处即可。

6、拜师之后就确立了正式的传承关系,解除了教与学的后顾之忧,徒弟可以一心一意地学,师父也能一心一意地教。如果徒弟学有所成,有一天出师了,师父有责任和义务将徒弟介绍给水平更高的师父来教授。没有拜师的学员,老师不承担此项责任和义务。

7、拜师者,要承担起继承、传承和发扬光大本门武术的责任和义务,并以实际行动维护本门学术之尊严,维护师父之尊严。而一般学员就没有这方面的责任和义务。
04
具备什么条件的人才可以拜师?

1、思想进步,作风正派,道德品质优良的人。

2、对武术有极其浓厚的兴趣,并有一定最基本的模仿能力,愿意为武术的传承与发展奉献与担当的人。

3、有一定的武术天赋,并能勤学苦练的人。

4、对本门技巧有高度的认同感,并对所拜师傅有高度的信任感的人。

5、老师的固有学员或学生,学习较好的,并愿意再拜入师门继续深造的。

6、有一定武术基础,品行优异,需投师深造的人。

05
拜师的费用问题

据我所知,当代江湖门派的大师,为了挖掘江湖的精髓,不仅付出了许多汗水,也付出了许多经济上的代价,比如,解放前后,有的人为了学到江湖技巧,不惜许多年请老师在家里同吃同住,其付出可想而知。当代江湖门派中,有的江湖名流,已经称得上大师了,还要在民间高人那里挖掘江湖之精髓,甚至有的名师不惜自己掏钱给民间高人买房筑巢,奉养如父。其精神可圈可点,令人钦佩。还有不少人(其中不乏外国人)不惜多次千里迢迢去求学,一次少则月余,多则几年,其花费可想而知。

能学到真正的江湖技巧,交点学费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学费是一种双方的约束力,一方面,确立了师生关系,第二个方面,也促使教者认真教,学者有学习的动力。

老师也好,师父也好,都非不食人间烟火之人,都需要生活,都需要养家糊口。有的学生一听说有的师父拜师要收压贴金,就觉得心里不爽,就和菜市场、街边上摆地摊的相提并论。其无知和吝啬,荒唐之极,令人啼笑皆非。也有人宁愿在赌场一掷千金,宁可在餐桌上吃鱼翅鲍鱼,宁可在娱乐场所重金博得美女开怀一笑,却舍不得拿钱送给那些为自己带来可以一生富贵的老师们或师父,有人还要讨价还价,还要斤斤计较。真的让人心酸心痛。

在有的人眼里,也许什么都是可以用价值来衡量的,但人情无价,知识更无价。师傅教授徒弟的技艺和付出的心血是用金钱买不到的,许多技艺是师父一生心血的沉淀,也有的技艺是师傅通过各种曲折的途径学来的,甚至为讨教一句话或一个问题,师父会一掷千金,你能做到吗?

拜师的“压贴金”一般是徒弟自愿表白心意的一种方式,也是对师父为自己辛勤付出的回报,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从几百、几千到几万不等。一般情况下,徒弟之间的压贴金都不允许互相打听,以免引起徒弟之间心理不平衡,或因此产生不必要的猜忌和矛盾。经济条件较好的,多一点是自己的一番心意;经济条件差的,量力而行即可,不必攀比。大多数师父都会以珍惜人才为第一选择,绝不会在钱财上与弟子斤斤计较。有的人习惯于吃“免费的午餐”,一听说拜师需要“押金贴”就退 避三舍,认为这是师父借机敛财,只有免费传授江湖技巧的师傅才是道德高尚、技艺超群的世外高人。这种人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有,但太稀缺了。

06
拜师的程序是什么?

有拜师意愿的人,需先向老师的好友和徒弟咨询拜师相关事宜,也可以直接向老师咨询,然后自己要主动向老师表达拜师的意愿或提出申请,也可以由老师的好友或徒弟代为转达。

经老师考察同意之后,自己需按照行业规矩,亲自向老师呈递拜师申请,或由老师的徒弟或好友转呈其师父,并找好两名以上介绍人,介绍人需是老师的徒弟或好友,也是熟悉自己的人,因为他们不仅要做你的介绍人,也是你拜师的证明人和保证人。

师傅会择吉日举行拜师仪式。并邀请各界来宾,做周密的安排和组织,提前把场地部署喜庆、庄严。台上要供奉本门先人牌位或挂像,以及祭祀用品;门内弟子和来宾要分开坐,便于行礼。

图片

—— 具体程序如下 ——
 准备工作——拜师场所的布置 
1、横幅
如:XXX门派第几代传人XXX老师收徒仪式
2、安放祖师像
以同等大小颜色一致的镜框或瓷盘为好。从左至右依次安放。高度以师父坐下不挡后边祖师相片为准。
3、摆香案、上贡品
横幅下正中桌案上摆时令水果三盘、糕点三盘。香炉摆放正中、红色蜡烛放两旁。

 拜师仪式 
一、上香叩拜祖师
师父上香叩拜(三拜九叩)
  • 三拜九叩即:跪拜一次三叩首,共跪拜三次九叩首;

  • 师父上香叩拜列祖列宗意即:告慰祖师自己开山收徒,香火有继,传承有序;

  • 祈求祖师在天之灵佑我师门,恩惠万民。

师伯、师叔上香叩拜(同上)
  • 意即告慰祖师:我之同门香火有继,作为师门大事我将予以见证。

先期弟子集体上香叩拜(同上)
  • 意即告慰祖师:我之同门香火有继,我辈来再次受教,并道喜祝贺见证。

准弟子集体上香叩拜 (同上)
  • 入门先认宗。

二、师父就位,准弟子代表献花
借以表达准弟子对师父的敬仰和爱戴。
三、师父宣讲师门戒规
准弟子须站立垂首恭听。师父宣讲完后问准弟子们能否做到,答:能。然后每人发一份。
四、新弟子叩拜师父、递拜师帖(帖内有压帖礼)
  • 新弟子按顺序依次跪拜,宣读拜师帖,敬奉拜师贴、压帖礼,有的还有礼品(未必贵重,只是个纪念);

  • 压帖礼不可或缺,或多或少弟子量力而行。装在礼包内,弟子之间最好不要打听攀比、参照,以免出现不必要的尴尬;

  • 叩拜师父时,一般都要留影。

五、徒弟给师父献茶,师父喝认徒茶
  • 师父喝了认徒茶,师徒就是一家人了;

  • 弟子再依次给师娘、师伯敬茶。

六、师父给弟子颁发弟子证书(证书上须有两名以上见证人签字)
  • 师父颁发证书后还要给弟子赠礼品,仅是纪念,无论厚薄;

  • 颁发证书要留影(单腿跪地于师父右侧)。

七、师父训诫
对新弟子提出希望和要求。
八、弟子宣誓
由老弟子代表领誓。
九、见证人讲话
十、师伯/师叔代表讲话
十一、师兄代表讲话
十二、新弟子表态讲话
十三、收徒礼成,合影留念
十四、入席聚餐,同喜同贺

注:
以上拜师礼节比较繁杂,现在多从简行事。
比如:“三拜九叩”之礼,现在一般以“三叩首”替代。
再比如:古时收徒一般都是天南地北的徒弟到师父家里拜师,现在,人们的流动性很大,有的师父在外地,就地收徒,许多礼节和程序都无法按照旧俗,也无可非议。
拜师,只是一种师徒双方的认同,以及告知师叔师伯、师兄师姐,及同道的朋友们。达到此目的即可,尊行规,尊古训,但也不必拘泥于旧俗旧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