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完这篇文章会影响你一生:《自控力》

 大白传媒 2024-01-04 发布于广东

今日,向诸位奉上一部著作,名为《自控力:与压力结盟》。

撰稿人简介

凯利·麦格尼格尔,斯坦福大学心理学领域的教授。斯坦福大学的她,开设了两门颇受追捧的课程——“自控力学”与“压力中的优雅生活”。2012年,以“自控力学”课程为蓝本,她问世了畅销书《自控力》。继而,她又从“压力中的优雅生活”课程中提炼精华,著成《与压力结盟》一书。她关于压力管理的TED演讲,观看次数突破千万,至今犹为TED历史上点击率最高的视频之列。

著作概述

麦格尼格尔女士在此书中,基于心理学研究,探讨了人们对压力的认知模式对压力管理成效的影响。她指出,长期以来“压力为害”的观念使人们对压力产生了厌恶与恐惧,从而导致了压力管理的无效。因此,她在书中倡导改变对压力的传统认知,通过培育积极的压力思维模式,以激发个体的潜在能量。

核心论点

凯利·麦格尼格尔在其研究中揭示,人们对压力的误解,阻碍了压力管理的功效,限制了潜能的释放。她提出,人们对压力的看法往往带有负面色彩,而忽略了压力的正面价值;传统的压力管理方法仅仅是规避压力,而未触及问题的核心。若欲实现有效的压力管理,必须合理评估压力,认识到压力的积极作用,并培养积极的压力思维模式。唯有如此,方能驾驭压力,在逆境中实现突破。

一、压力的本质

麦格尼格尔认为,压力乃是当你所在意之事遭遇威胁时的反应。她强调,压力虽带有负面体验,但并非全然负面。我们应将压力视为中性词汇。压力并非情绪管理的失控,而是一种普遍的情绪体验。

她在书中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观点:人们对压力感到焦虑,却往往不明白所谓的压力究竟为何物。即便是著名的心理学家,对压力的理解也可能出现偏差。那么,压力究竟是什么?

我们不妨追溯压力定义的起源。

心理学对压力的研究,源自于匈牙利内分泌学家汉斯·塞利的意外发现。他在实验中向小白鼠注射了牛卵巢提取的荷尔蒙,本以为能研究荷尔蒙的作用。出乎意料的是,小白鼠出现了出血性溃疡,免疫系统器官萎缩。塞利尝试注射其他物质,小白鼠依旧出现相同症状。最终,塞利顿悟,小白鼠的症状并非因注射物质,而是注射行为本身所致。他发现,小白鼠在不适体验后,均表现出相同症状。

由此,压力研究诞生。塞利用“压力”一词,既指代对小白鼠的实验行为,也指代小白鼠的反应。他认为,压力是身体对施加于其上的任何行为的反应,且压力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显著危害。

然而,这样的研究存在何种漏洞?麦格尼格尔锐利地指出:小白鼠所受的是虐待,与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压力相去甚远。塞利过分依赖实验室动物,未将人类纳入压力研究的视野。因此,作者呼吁我们需重新审视压力。

接着,我们探讨压力是否真的有害。

长久以来,健康专家宣称,压力对人体健康不利。但麦格尼格尔在翻阅众多心理学研究后,发现真正损害人类心理与生理健康的,并非压力本身,而是“压力有害”的信念。

1998年,3万名美国成年人参与了一项调查,询问他们过去一年的压力状况。调查中提出一个问题:“你认为压力有害健康吗?”8年后,研究人员对参与者进行了追踪调查。结果显示,那些坚信压力有害的受访者,高压状态下的死亡风险增加了43%。而不认为压力有害的受访者,高压并未影响其健康。据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数据,“相信压力有害”可能成为美国第十五大死因,致死人数超过皮肤癌、艾滋病和自杀。

至此,我们探讨了第一个问题:何为压力?在麦格尼格尔看来,压力是人们的一种负性体验,但它并非只带来负面结果,压力是人生常态的一部分。

二、压力的益处

最新科学研究显示,压力不仅无害,反而能激发人的生理爆发力,促进社会交往,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健康状况。压力能够激发人的潜能,不断重塑我们能力的界限。

压力如何在生理层面激发人类的爆发力?回想一下你所经历的压力巨大的场景,还记得当时的感受吗?呼吸急促,心跳加速,精神高度集中。人体在高压状态下会释放出远超平常的能量。在这种状态下,肝脏动员更多脂肪和糖为血液供能;呼吸加深,为身体输送更多氧气;心跳加速,将氧气、脂肪和糖送往肌肉和大脑;压力荷尔蒙助力肌肉和大脑更高效地接收和利用能量。通过这些机制,你的压力反应让你做好了准备,迎接任何挑战。

除了激发身体的爆发力,压力还能显著促进社会交往,提升人际沟通的质量。这是因为压力会刺激催产素的分泌。催产素是一种男女皆有的荷尔蒙。人在拥抱时,脑垂体会释放大量催产素,因此催产素被誉为“爱情分子”和“拥抱荷尔蒙”。然而,催产素的作用远不止于此。它负责调节大脑的社交功能,最显著的作用是建立和加强社交联系。当催产素大量分泌时,人们会不自觉地渴望与他人建立联系,如触摸、发短信或相约饮酒;也更愿意信任和帮助他人,并从关爱他人的行为中获得满足感。

此外,催产素还是勇气荷尔蒙。它能抑制大脑的恐惧反应,减少身体的僵硬和迷茫。它让你勇敢面对平时不敢面对的挑战。

出乎意料的是,压力还能对健康产生积极影响。是的,是积极影响,而非危害。医学研究显示,催产素对心血管健康大有裨益。催产素能助力心脏细胞再生,修复心脏微损。因此,当压力诱发催产素分泌时,实际上是在强化心脏。这与我们通常听到的信息截然不同——一般认为,压力会诱发心脏病。虽然有压力诱发心脏病的案例,但并非所有压力都会损害心脏,压力的情况极为复杂,难以一概而论地说压力必然有害。

至此,我们讨论了第二个问题:压力能激发人的生理爆发力,促进社会交往,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健康状况。


三、有效压力管理之道

最后,我们探讨如何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在逆境中实现能力的爆发。答案简明:形成积极的压力思维模式,在压力环境中挖掘自我潜力。

何谓积极的压力思维模式?麦格尼格尔认为,思维模式是大脑的基础认知结构,是我们理解世界的方式。思维模式虽难以直观感知,但人们的所思所行皆通过它实现。微小的思维模式转变,经过无数次积累,将显著改变我们的状态。所谓积极的压力思维模式,即是视压力为益,它将为我们的生活质量带来长远的正面影响和提升。

那么,如何培育积极的压力思维模式?

压力思维干预分三步。首先,我们需正视压力的存在,合理定位压力——压力非个体独有,普遍存在于人群中。其次,肯定个体成长的可能性。你目前无法解决的问题,并不意味着将来永远无解,无需为现状过度忧虑。最后,认识到压力背后的意义,高压力往往伴随着有意义的事务。压力能助我们突破现有成就的限制,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压力不是阻碍,而是创造辉煌成就的契机。

一旦积极的压力思维模式扎根,便会自动掌控大脑中的压力管理区域,你无需再持续投入精力。那些视压力为益的人,更倾向于积极主动地应对压力,例如他们更愿意接受已发生的压力事件;会积极搜集信息,主动寻求帮助或建议;进而采取措施消除或改变压力源。而那些持有压力有害观念的人,更可能通过逃避来应对压力。

至此,我们讨论了本书的第三个核心问题:如何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在压力管理中实现自我赋能。作者认为,解决压力问题的关键,在于转变认知方式,培养积极的压力思维模式。一旦你形成了积极的压力思维模式,便会在不自觉中改变自己的生活。

压力能激发人的潜能,不断重塑我们能力的界限;

与压力结盟,自控力因而生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