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哲学思考——我是谁?

 东方文捷 2024-01-04 发布于天津

一个哲学思考——我是谁?

不周山

不周山

心理咨询师 精神分析师

5 人赞同了该文章

我很久以前就知道“我是谁?”这个问题非常难以回答。我一遍又一遍的提出这个问题,但是一直都无法找到确定的答案。这也正是这个问题最有魅力的地方。

“我是爱的结晶吗?”或者“我是一个自然规律吗?”或者“我是神的旨意吗?”或者“我应该怎么活着?”或者“我应该忠诚于谁?”或者“我是一个30%蒙古血统的北方汉族人?我是个男人?我是个农民的儿子?”甚至,“我应该怎么填补我的空虚之感?”“我如何在这个无尽虚空的宇宙中存在下去?”

当我着眼于搞清楚自己是谁的时候,内心就会升起一种不满足感,这种不满足感迫使我的思维活跃起来,并在思想、情感和精神上驱动着我探索下去。这就是哲学思维,哲学源于对一个问题的不懈追求,在人生的某一时刻,在思想和生活的某个交汇点上,升起了一个哲学的思维,并以这个思维改造自己的精神面貌。

这个深层次的问题是高度个人化的。当你阅读这些文字的时候,你的心里会立即浮现属于你的那个问题,这个问题会持续吸引着你。也有些人并没有发现属于自己的问题,我认为你将会有所发现,这需要一些时间,让自己进入意识的觉知领域。你需要仔细耐心地考虑“它”的存在,或者与非常爱你非常了解你的人讨论一下。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需要回顾我的人生,我童年的忧虑和梦想,以及我的道德观和我内心关注的事情。我一遍又一遍地看到,我被语言所吸引,我开始理解语言创造某个含义的能力,当然也可以用它来遮挡某个含义。语言与我的思想、精神分析、知识、亲密关系、启发、羞耻感和自我认知有密切联系。正是有了语言的存在,这一切意识才显现出来。这让我好奇:语言的力量和局限是什么?

每当我的感受无法用语言描述时,我就会哭泣!

只要我有记忆的事情,那么这个事情就以某种形式存在于我的大脑里。直到我以语言的形式来回忆它,它便浮现出来。再一次,我更深刻理解了心理治疗中语言表达作用。我对弗洛伊德、克莱因那些描述意识进程的语言感到痴迷,因为语言让事情有了意义。因为描述它们就是一种特定的叙述,或是在上下文中抽象出来的对象,却实实在在的能感觉到言之凿凿。这可能就是我是谁的核心——语言。

我从一年级的女儿那里学到了,用语言表达一件复杂的事物是多么艰巨而有价值。她仿佛以为我是那个唯一不需要用语言就能理解她的人,但是我躺在她身边听到她说梦话时,我对她的内心世界仍一无所知。我经历过很多场景,诸如非常美丽的、恐怖的或强烈刺激的事情,当我的感受无法用语言描述时,我就会哭泣!

我的宗教经验也是如此。我试图将深度冥想的体验放在一个可以描述的范围内,把它变成一种与神的对话,但是就在即将看到神向我招手的那一刻,就只有流泪和无言以对。在我的精神分析中发现,悲伤和恐惧也在语言的边界地带徘徊。我必须教会人们如何去哀悼所失去的一切,让边界外的情感回到语言可以触及的地方,也只有这样才有治愈的可能。

我的工作就是使用语言引发变化,建立新的情感连结。我惊叹于语言的力量和局限性,我希望用语言创造和分享有意义的东西。

在我生活的每个方面——我的工作、人际关系、我的灵魂,都遇到同样的问题,语言的力量和局限性是什么?

让你的灵魂最生气的事情是什么?

我在来访者那里听到对问题的描述是“我感觉心里有一个伤口在流血”或“我的心扎进一根刺”,我便能感受到这种痛苦的真实度。每个人都有类似的伤痛——丧失、悲伤、愤怒和欲望的不满足,并且我们都形成了表达自己问题的一些语言。但是有些人,他们遭遇了更重大的破坏和伤痛,用“伤口”是不足以形容这种痛苦的。我们的语言与这些感受之间有一个难以跨越的大河。我只能站在岸边向对岸发出一个邀请,请发挥你的想象力,编织一座语言之桥,请慢慢地沿着桥走过来。我向你承诺,这边的生活更美丽一些。

大声说出你的问题。通过说话,你可以感觉到生活中的境遇开始与各种情感体验产生了连接,并在愿望和耐心的帮助下找到内在的完整性。你可能会发现新的生活路径,发现有些事情是可以放手的,因为那些过于执着的事情变得不再是你所关心的问题。

因为我们的DNA、养育环境和个性的差别,也有出生的时间和地点的偶然性,决定了我们以这种方式各自存在着。但是从本体论的角度来看,我们都在同一个结构里。我们共同拥有古老的起源,那是扎根于人类潜意识的共同记忆。我们对什么是重要的事情有非常一致的看法,比如生存、欲望、自我价值感。这揭示了存在本身深不可测的奥秘,有一扇通向集体无意识的窗,会照亮我们去发现人性的奇迹和回归本源的愿望。

我和你一样,我的存在并不是我自己的选择。但是我可以选择让生活有一个目标,我邀请你,找到一个真正的问题。例如,让你的灵魂最生气的事情是什么?你是如何坚持保留这个问题的?这个问题如何指引你的生活走到了现在?为了你的灵魂安于生活,你有责任修复那个破碎的世界吗?

当你有意识去处理你的问题时,你的心将会变得明亮,笑容会更有温度,你内在的创造力将会复苏,你也会更加自我珍视。

回家吧,你的灵魂。

编辑于 2020-09-07 13:48

哲学思考一:我是谁?

nicolas

nicolas

程序猿

30 人赞同了该文章

--作于2007年,年轻真好,会去哲思

看标题估计都会想起成龙的电影。当时还总是把这个英文翻译很是琢磨一下,是who am i 还是who i am还是 i am who。

与电影无关,是和前段时间看的一个小说,叫《冒险记录中国神秘事件》。很长,或许这个名字不太恰当,如果能出版的话,肯定会改的。内容方面我就不介绍了,因为没法介绍,甚至我在看的过程中,不止一次的想到:我是谁?为什么我就是我?为什么我不是别人?怎么说有点玩心理的意思,挺深,也仔细想了很多。

想起了搞笑的就是,《武林外传》中吕秀才就是凭着这个“自我,本我”论把姬无命给干掉了,好是崇拜。经典话语:五分钟前的你绝对不是五分钟以后的你。自我和本我。也是从秀才的口中才了解到如此COOL的词,试问问自己,什么是自我,什么是本我?就这俩词就搞晕了。看了这个小说加上受到作者的强烈熏陶,我好象理解一些。自我就是我有“我”的意识,不是别人的,而且别人也没有我的意识。本我就是也许肉体是我的,但意识并不是我的。那我跑哪去了,不解释了,越说越乱。

小说的基础是咱们民间存在的一种生物,就是太岁。

不知道大家看没看过这个东西,我看过照片,一个大球球(也可能有其他形状),有皮,光滑,而且还能生长,还能吃,据说对身体好。从科学角度来说,它是一种菌类,就像蘑菇的东西,蘑菇吃起来很像肉的,所以想吃肉又怕胖的MM们可以用蘑菇来替代。从古到今,太岁在民间很流行,传的有些神了。小说就是把太岁形容成一种类似灵魂的东西,具有意识,可以进入人体,控制人类的意识,也就是小说中所谓的太岁人了。这个有些恐怖,想起很多恐怖电影,异型什么的。当然这只是基础,故事情节上非常的好,三个故事,第一个是现在北京做IT的A,第二个是海南的黑社会老大B,第三个是文革时的C。三个太岁人,错综复杂的关系,让他们最后走到了一起,是以一个人的形式,这时候我前面说的自我和本我的区别就有作用了。没错,他们的意识全被太岁控制了,而这个太岁就是控制他们的人的身上。

很复杂,小说在情节上处理的很好,把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譬如印尼海啸,唐山大地震,甚至于去年差不多10月北京的地震)。看小说的过程中,那种我是谁的深层次问题留给作者去解决,最吸引我的还是不同时间段,不同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阴险,背叛,爱,很多很多。尤其让我喜欢的是文化大革命的故事,很仔细,感觉作者好象亲身经历一样,虽然我没在那个年代出现过,但在看小说的时候,仿佛已经进入那个曾经恐怖的年代。隐约中也感觉出,作者对那个年代强烈的控诉。

小说的结尾很仓促,有点虎头蛇尾的意思。而且最后三位仁兄合为一体的那个人也死了,而且他也是个替代品,看的我这个汗呢,作者的幻想太丰富了,也许是前面写的太好了,这样的结局显然不能满足读者,不过想想,即使让作者去思考,他也未必想出什么样的结局更好,一个人如果连自我的意识都能替换的话,那无论结局写的多么精彩,都可以用一句话全盘否定:我不是我!

小说看罢,就开始努力回味:我是谁?

其实原来就思考过,为什么我是以我现在这样的身份存在,男性,从事IT行业?为什么我不是别人?为什么我的意识是属于我的?我能知道别人的意识吗?别人能够知道我的意识吗?

一堆问题!

在这个命题中,意识越来越像一个词:灵魂。

想想,如果一个人没有了意识,他与死人有什么区别?有人会说植物人没有意识,错!植物人的意识很清楚,只不过他的运动技能完全消失,也就是说他不能说话,不能睁眼睛,不能动四肢,这种表面的特征让人们以为植物人真的变成植物了。

意识,例如现在,我意识到我在写博客,我却不知道别人这时候干什么,意识是一种属于自我的东西,只有当我这个肉体加上我这个意识合二为一的时候,才是真正的我,其他条件下都不成立。所以,当看到一个你认识的人的时候,也许并不代表他就是你认为你认识的人,那只是你的想法。嘿嘿,有点晕。

意识的表现在于我们身体对于事物的接触所作出的反应,当风吹过了,意识告诉我们:风刚才吹过。如果,只是如果,试想一下,不通过身体接触的方式,直接在你的意识中加入这个信息:风吹过了。会有什么后果?

后果是可怕的,这就意味着,你的意识被控制了,控制你意识的人可以随意更改你的记忆,你的想法,而这时候,你已经不是自我了,而只是一个驱壳,你的意识已经不是你的意识。而在你的想法中,那些固有的记忆就是你曾经经历过的,可惜,很有可能不是。这也让我有一阵的恐慌,我的记忆中是不是有人修改过,一些在我看来理所当然的事情或许根本没有发生过,就像小说中说的一样,不要相信你脑中的记忆,那并不一定是你的。

有很多想法,但以我现在对哲学的认识,对我的认识,无法用文字表达出来,也许以后有一天会描述出来吧,或许那时候“我”的意识变的天翻地覆。

编辑于 2017-06-23 11:23

生活

哲学

赞同 3010 条评论

分享

喜欢收藏申请转载

写下你的评论...

10 条评论

默认
最新

Zed Pan

我是一个边界,内是精神的,外是物质的;世界上就这两种东西;你要是追求幸福、 快乐这种精神上的东西的话,就要向内求,从精神的富足与内心的平静中去求,唯心主意是一个好东西;反之,想要改造世界就要向外求,用物质的手段改造世界,唯物主义是依仗的好宝贝;两者要是用错了就会陷入使用唯心主义改造世界的神经;或是变成妄图使用物质去追求幸福的拜金主意;这是注定要失败的;
这么看来其实我不是别的,我就是一个媒介,联通精神与物质的媒介;至于特定的我,文中更多的讨论的是我与其他我之间的界限太过脆弱了,这确实是一个问题,以后大脑需要安装一个防火墙,防止自我认知被篡改。对!面向物质的安全公司很多,却没一个面对精神的安全公司,我要做一个自我认知保护的东西。。。哈哈哈

2022-04-09

回复1

木子丶

我是我之所有因果的指向。(人是所属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

2021-04-28

回复1

文靖

“其实原来就思考过,为什么我是以我现在这样的身份存在,男性,从事IT行业?为什么我不是别人?为什么我的意识是属于我的?我能知道别人的意识吗?别人能够知道我的意识吗?”
终于找到第二个这么想的人,周围的朋友都不能理解我对“我为什么是我”的困惑

2017-08-13

回复5

山渐青

北冥有鱼

不是这样的,别人当然会,但只有“我”才能意识到“我”

2021-11-23

回复1

北冥有鱼

很容易理解啊。。。为什么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会产生过这种困惑?

2018-08-06

回复喜欢

破碎风

我的灵魂能够理解你在说什么,但我的身体比较忙要上班,所以我的灵魂控制我的身体只能回答这么多了。
提个问题,如果科技发达的话,复制一具我现在的身体,那附在这具身体中的“我”还是我吗?

2018-06-27

回复3

知乎用户PA311V

如果你是人类你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我是人

2018-07-27

回复1

东月生

那吕秀才以此追问“我是谁?”而得以让姬无命自杀,这个桥段其实是很深的哲学意蕴的。我当时也看过。
灵魂的独一无二,让人孤独。据说,追求爱,追爱人,而结果却是迈入那坟墓的婚姻,且“讨厌那曾经爱过的人”,这个桥段也是一次次在我们身边演绎的······
我想,这追问的另一个维度就是,因为逃避孤独也包含了反抗,叛逆与为所欲为的自由之渴望,而为所欲为的自由之渴望,那是绳索般婚姻或者法律能禁锢的?——可是在法律上,经济上与生活上,婚姻的失败以及离婚,会严重打击“自我信心”,会让那只有荡然无存——因为背叛付出沉重的代价········
可是逻辑上,背叛的自由,这个我,确实是“可以有”的!从这个角度说,“我是谁?”本身就是把自己同什么隔离开来,本身就是试图同“什么”划清界限。如此的努力,无论是精神上的,还是法律与财产上的,一切分裂,都难免遭致敌人!
在这个层面上,“我及其我是谁”,最好的答案,就不能涉及自由,不能去寻求分裂与敌对,哪怕反过来的寻求爱侣与朋友也不行!也不好!
“我”只是一个过程,异常选择构成的旅程!···与您共勉吧·····

2022-01-0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