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仙游官立王回祠堂简史

 夏天杂志 2024-01-04 发布于福建

一、陈致一建祠

  绍兴十五年(1146年),长乐人陈致一(字贯道,宣和六年进士)调任仙游知县。翌年,陈知县有感于元祐名臣王回事迹,乃在保福院法堂西侧创建王御史祠。不久,陈致一就调离仙游,民感其德。

二、樊泰之重修

  嘉定元年(1208年),樊泰之担任仙游县令。翌年,樊县令见王御史祠破败不堪,特地倡议重修,并亲自撰文以纪之。

御史王公祠记

  先正御史王公,字景深。而嘉祐中有与公同姓名者,字深父,亦闽人。深父举进士,主卫真县簿,未一岁弃去。治平二年,朝廷以南顿县起之,而深父已没矣。后八年,御史公始举进士,以端方亮直闻天下,为元祐诸公所知,而绍圣、元符用事者深嫉之。会邹道卿以言事谴,公坐党人,遂削官归里。徽宗即位,复召公入台,故名在元祐党人籍者,御史公也。

  恭惟国家自祖宗涵养士气,至于嘉祐之末、元祐之初,号为“君子道长”。朝廷极盛之时,而吾闽人物益显于世,矧有如二君子相先后同姓名出于其间。呜呼盛哉!泰之昔尝敬诵《陈后山文集》,因见御史公挽诗,颇以未及访公出处之详为愧。及来试邑于此,则公之邱墓在焉。始获拜公之祠于鸡山之精舍。暇日,从其家得司谏吴公所述志文,且访其家世之遗事,乃知公平生交友,皆一时刚正之士。如邹道卿、陈了翁、田承君为尤厚善者。泰陵谋立刘后,道卿以谏稿属公润色之,而其间剀切之辞,皆公发也。迨公捐馆,内相王明叟、舍人曾子开偕诸公力请于上而官其一子。既而崇宁钩党之祸作,则复夺其官。虽绍兴举褒赠之兴,录党人之后,而家贫力弱,吏扼不行,士论至今冤之。

  泰之于是肃然起敬而言曰:“士穷,乃见节义不容,然后见君子。”平居议论,孰不以名节自任。及一旦迫之以威,诱之以利,鲜有不堕其所守者。当绍圣党与气焰薰灼之时,公之乡人方与政使挠节,从之则富贵可立致。公乃挺然自异如此,盖可立懦夫于五百世之下。其关于世教,岂不大哉?然祠宇芜陋,不足以揭虔妥灵。前人哀挽揭于楹柱间者,往往漫灭而莫考旧有。萍斋先生所书《祠堂记》,岁月寝久,又失其传。是用即其故祠重加葺治,仍取公墓志与邹道卿墨迹、名公诗文刻为二碑,实祠侧,且并叙其颠末而刊之碑阴。虽未足发扬潜德之万一,姑使后来者有考焉。

  公之祠,立于绍兴之十六年,自靖康党禁除,至是盖二十一矣。邑宰提举陈公贯道实创为之,真可为向贤贵德之君子也。陈公讳致一,长乐人。

宋嘉定二年 月

通直郎仙游知县、三山樊泰之 谨撰

摘自清·叶和侃《仙游县志·卷之十三·建置志五·祠宇》

落款时间摘自《奎山王氏族谱·第一卷·序言谱》

  当时,才致仕在乡一年的清源郡侯陈谠(1134-1221年)闻讯,深受感动,认为樊泰之与陈致一同为三山人(即今福州人),皆能推崇元祐名臣王回,殊为难得,遂欣然为樊泰之《王公祠堂记》作跋,盛称二人“尤为可书”,传为美谈。

跋王公祠堂记

陈谠

  御史王公高风直节,山斗争峻,历年浸远,后来者或靡闻其详。绍兴间,邑大夫陈侯贯道为立祠于保福院,作文奠之,今六十余年矣!复得令尹樊侯重葺祠宇,访求公之墓志铭及诸贤哀挽与邹道卿、傅、陈二待制手简,锓板传布。将使公之名节愈久而愈彰。百世之下,闻风而立懦,可谓知所先后矣!二侯皆三山人,其好尚又同,尤为可书。

南宋嘉定二年

敷文阁待制清源侯 陈谠 敬书

摘自清·叶和侃《仙游县志·卷之四十九·艺文志三·跋》

落款时间摘自《奎山王氏族谱·第一卷·序言谱》

  宝祐五年(1257年),由仙游县尉黄岩孙所编成《仙溪志》还特地收录了王御史祠,并明确指出:“王御史祠,在保福院法堂西偏,知县陈致一立。邹道卿墨迹,名公挽章,刻于祠侧。知县樊泰之为记。”(事见黄岩孙《仙溪志卷三·祠堂》)

  可惜,随着朝代更迭,特别是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仙游惨遭倭祸,境内建筑多毁,连城外保福院也备遭蹂躏。此后,该院及其院内的王御史祠因年久失修,竟至荒废了。

三、王国栋迁建

  清乾隆十五年(岁次庚午,1750年),王回后裔、上舍生王国栋(字孚翁)向朋友郑远介绍称:先祖王回旧有祠,“志载:邑治保福院,世久续湮,古濑、云庄各分祀事,而特祠未复,无以为妥灵地。”其父每谈及此事,莫不唏嘘叹息。因此,他计划要在县城“鳌顶”选址重建祠堂,以为“春秋崇祀”之所。对此,郑远表示支持,并特地撰写《侍御王公祠引》以为勉励。

侍御王公祠引

  王氏,邑之望族也。孚翁,与余家数世联姻,且敦世好。岁己巳,余蒙圣恩,予告归田。越明年春,祭先祖夹漈公祠,访翁话旧,道及详请义租复还祀典,翁蹴前揖余而言曰:“先祖侍御景深公、夹漈公,同产宋室,虽时代各异,而一以忠节显于元祐,一以著述名于绍兴,今夹漈公祠在城南,二戊命官致祭典,诚钜矣。先祖旧祠,志载:邑治保福院,世久续湮,古濑、云庄各分祀事,而特祠未复,无以为妥灵地。先严每言,辄嘘欷太息,予小子,极不忘焉。近卜址鳌头,枕双蜚,临九超,据邑中胜概,谋建宗祠,堂凝四楹,前一庭宽,而大绕以周垣,庇以砖石,外则为大门,左右为厢房,堂之后,寝室,春秋崇祀,捐租百六十硕,为子姓轮收岁奉蒸尝,功大费浩,恐独力难支。”

  余闻之肃然,曰:“美哉!翁之志乎尊祖,孝也。合族,仁也。捐赀,义也。一举而三善备矣。昔范文正公捐义田以赡族人,至今脍炙人口。翁非有升斗之禄,素封之富,乃欲希踪往哲,捐数千金以隆祀先,以寓睦族,公之子会沂会魁,力襄父志,有尧夫风以视求田问舍为子孙长虑,却顾其为人贤不肖何如?翁亦振古之人杰哉!古称不朽有三:太上立德,其次立言,其次立功,景深公名列党人,续标青史,翁建祠城邑,表彰先贤,俾柏台忠节赫赫若新,乡之缙绅,先生瞻仰祠宇,高山景行,即田夫野老,来过其下者,皆知为宋忠臣御史王公祠,于是人人贤翁颂翁,以翁之立功,直与当年之立德、立言并垂千秋矣。异日,祠成,族人士崇功报德,奉太姻翁与翁禄位配享侍御,予来祭夹漈公,因而拜翁祠,仰忠孝之流芳,羡祖孙之济美,行见祖德发祥,地灵毓秀,必有绍柱史芳踪者,不且奕世有光耶?

  翁素称礼贤乐善,知必能成父志也。请赠数言为翁勉,且为翁壮。

乾隆庚午仲春望后

赐进士出身诰授通议大夫,历任直隶、四川、浙江三省按察使司按察使 郑远拜撰

摘自《奎山王氏族谱·第一卷·序言谱》

 乾隆十六年(岁次辛未,1751年),王国栋正式在仙游县城“鳌顶”重建王回祠堂,至乾隆十八年(岁次癸酉,1753年)冬天,该祠始告大成。莆田人林黉闻讯,深受感动,认为“羡贤者之有后,行见声名文物,后先辉映,樽俎冠裳,增庙貌之光者,端未有艾”,乃欣然为其作《仙邑宋御史王公祠堂记》以纪之。

仙邑宋御史王公祠堂记

  植节杖义之士,所以炳耀当时,流徽奕祀者,岂在爵位之崇显哉?要必有坚確不拔之志,置功名富贵于度外,直言抗节,为海内所宗仰,而其子孙亦乐得为贤者之后以奉祠事,将益思所以自立焉。

  当宋之盛,忠臣硕士,史不绝书,如御史景深王公,以不摧不挠之操,为移孝作中之言,名隶党籍,与涑水眉山诸贤并传千古,是其为小人所构陷于一时者,岂知其正以扬之于百世也哉?

  仙溪王君孚翁,为御史公后裔,继承父志,慨然念先公以直声闻天下,而邑治之中,特祠阙如,无以伸合食将享之忱,为公作庙于鳌峰,踞邑治之胜,伐石庀材,依礼营造,堂庑门垣,靡不中度,巍乎焕乎,足以深人仰止之思,徘徊想像,觉先公气节凛凛如生,闻风而起,犹可以立懦而廉顽,况其在后嗣子孙有不拊榱桷而兴霜露之思,瞻几筵而切优忾之慕乎?君又念岁时奠献为费孔多,惧无以为经久之图,复斥己田千顷,岁入谷若干,硕备庙中,轮祭豆俎之需,凡所以虑远而垂后者,蔑有不备,斯起寻常浅尠之为哉?

  御史王公以忠君之心,盟诸夙夜,故能忘身忘家,履险若平,蹈危若安,则易所称“王臣蹇蹇,匪躬之故”,殆公谓夫,宜乎所至,社稷尸祝,凛以人祀鬼之禁,迄今犹藉藉人口,古之有道者,居官则尽人臣之职,在家则循孙子之文,孚翁以一介之士,负光明磊落之概,捐不赀钱财,为祖宗万年血食计,而无所系恋,使其得志于时,所建(益)顾可量耶?

  予同年黄君章御与翁姻亲,窃尝颂翁行谊之高,不惮数言以纪祠事之成,羡贤者之有后,行见声名文物,后先辉映,樽俎冠裳,增庙貌之光者,端未有艾,后之登斯堂者,忠孝之心,可以油然而生矣。

大清乾隆十八年冬十月

赐进士出身广东肇庆府督粮捕通判、莆阳林黉 拜撰

摘自《奎山王氏族谱·第一卷·序言谱》

  与此同时,黄庆云也为姻亲王国栋撰写《御史王公祠记》,盛赞国栋之功,特别是他能虑远,又捐课租一百六十石,为春秋时祭之用,洵属嘉谋。

御史王公祠记

  治北巷鳌头新建宋台谏景深王公特祠,厥巅昂出,南东西雉堞,巍然钜观也。公元祐间碑党人,艺士安民,让德于当时;司徒鸿宝,颂功于异代,而子姓蕃衍于邑最,翠袖青袍冠冕。一时沧桑代更,堡福祠墟。姻孚翁先生谓:族虽各立,家庙而公祗位昭穆之班,并乏万人瞻仰之思,不唯无以扬功德,即展亲合族之谊殊疏,爰竭家赀,买地营造,縻金钱二千余串,特出一手,能不令人心悦而诚服乎?庙貌礼遵,苍分大夫()安于士,丹楹非敢示不逾也。庙幽观德斫之勿磬,首之已足,刻桷非正,准诸式也。是虑是图,既闷而恤矣。先生抑有长虑,谓:特庙将以显祖,亲亲祀沦之典,租税乏资,何由衍庆于瓞瓜。先生复捐课租百六十石,价值千金有奇,春秋时祭,轮族首其事者,派辨订以成规,咸信是举为嘉谋,服作者之远虑,佥美于先生功也。时族议雕簾帷阁,真容旁格其座两之,左配公孝义神主,右配先生禄位。今而后,有能继先生之功,不吝千金,大扩祀典,仝配中堂,左昭右穆,不诚王家气象,仙邑冠冕哉?

   因是族之人,志之于石,予之拙,弗敢以文辞,是为记。

大清乾隆十八年冬十月

赐进士出身知金华府义乌县事 黄庆云 拜撰

摘自《奎山王氏族谱·第一卷·序言谱》

  乾隆十九年(1754年)正月,作为王国栋姻亲的陈居禄,因国栋求记,谊义所在,不敢峻辞,乃于欣然作《宋侍御王公景深祠堂记》以纪之。

宋侍御王公景深祠堂记

陈居禄

  邑治之西,有脉隆然而起者,曰“鳌顶”;有庙翼然临乎其上,轩昂宏壮,不可亵视者,为宋御史王公景深祠。公以端方直亮闻天下,元祐诸贤皆重之,而与邹志完、陈后山尤为莫逆交。方元符皇帝之信谗易后也,天下莫不愤,而卒未闻犯逆鳞之锋者。志完负敢言之气,顾念迟疑,赖公一言而决。至于敛钱治装、朗诵奏章,甘与同贬而后快,论者不多公之能责友以谏,而多公之不爱身以负友也。

  余生也晚,虽不获聆公绪论,然窃幸生公之乡。谒公遗像,诵后山直气长虹之诗,辄低徊不去。顾公之祠,旧在鸡山者已不可考外,惟帽山、昆山二祠,实为公妥灵之所,而邑中则概乎未有也。夫以公之伟节,天下之人犹想望其风采,况父母之邦,城邑之内而尚阙此数楹,何以慰闻风兴起之思?而公之裔孙上舍生国栋,方卜吉于所谓鳌顶者而创建焉。度地庀材,敞其中以为堂,附于堂为夹室。堂之前为庭,为门;堂之后为屋四楹,以为崇德报功之祀。经始于乾隆辛未,竣工于癸酉。靡金钱二千有奇,一以身任。而奉公神主于其中,捐租以充祀事。数百年旷典,一朝独力而举之,可谓难矣!

  予尝登其堂前,览溪南诸山,苍秀环立,如揖如拱。后枕飞山,巉岩卓竦,市廛烟火,氤氲蕙帐。抚桮棬而凭吊,盖凛凛乎犹有生气也,则所以妥公之灵者,称矣!

  昔西山之送师回也,以为壶公之灵所钟,且儗之曰:“若王义方之正衙对仗而叱义府也,若张万福之拜迩英殿下而呼太平万岁也。”不知公之伟节,又何钟乎?

  既落成,上舍生求记于余,余何敢记公祠。特念仪公有日矣,又与王氏世为婚姻,谊何敢辞?即借西山之语,赞公之祠,与志完、后山前后相映,庶鳌顶片土,亦耤公以重云。

大清乾隆十九年春正月

乡进士对藜陈居禄 敬拜撰

摘自清·叶和侃《仙游县志·卷之四十八·艺文志二·记》

落款时间摘自《奎山王氏族谱·第一卷·序言谱》

元祐名臣王回神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