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民党第一秘书陈布雷:女儿是共产党,蒋介石命他批判毛主席著作|陈立夫

 君临天下100 2024-01-05 发布于湖北

1945年11月14日,重庆一家名为《新民报晚刊》的报纸刊登了一首词作,而这首词就是毛主席的著作,大名鼎鼎的《沁园春·雪》。

这首词大气磅礴,在感叹祖国山河壮丽的同时,还引出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成吉思汗等历史人物,风格可谓是挥洒自如。

《沁园春·雪》一经刊登,便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就在大家纷纷赞赏这首词,将其称为千古绝唱时,正在准备国共谈判的蒋介石,也看到了它。


蒋介石与毛主席

蒋介石在诗词方面的成就,可以说是毫无建树,他看着这首《沁园春·雪》,明知自己可写不出这样的作品,可为了所谓的面子,他还是找来自己麾下的一堆文人,对他们下令:“一首被吹捧起来的词而已,你们照着写,务必把他的气焰打压下去。”

蒋介石让他们写出能压过毛主席的词,可几番创作下来,竟然没有一篇能盖过原作的,那些文人创作的词句,虽然是引经据典,堆砌辞藻,可和毛主席原作里的气度与格局一比,当场就现出原形了。

蒋介石难掩内心的愤怒,他只得叫来自己手下最忠心耿耿的一位高官,让他评判《沁园春·雪》,而这位被誉为“总裁智囊”,“民国第一文胆”的人,就是三年后在南京自杀的陈布雷。


陈布雷(右)

知遇之恩

陈布雷出生在浙江,有句老话说,“浙江绍兴出师爷”,尤其是清朝,绍兴师爷的风头达到了顶峰。


网络图片

而陈布雷,就出生在这样一个文化气息浓厚的地方,年仅7岁,他就会读《礼记》这样的儒家经典了。

有一天,他的父亲召集家族里的长者,谈论公事,这种事情本来是成年人的分内事,可陈父却把年幼的陈布雷叫了过来,让他坐在一侧旁听,年幼的陈布雷不仅没有感觉枯燥,反而和一个小大人一样认真倾听。

在一群家族长老的谈论声里,小陈布雷渐渐理解了书上所说的那些观念,理解了“忠”,理解了“士为知己者死”。长此以往,这种思想观念深深地影响了陈布雷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忠诚”二字已经是他心中根深蒂固的价值尺度。

而当我们回顾陈布雷的一生,会发现,这种思想即成就了他,也最终害死了他。

在遇到蒋介石之前,陈布雷在上海的一家报纸从事新闻工作,他的文笔非常犀利,对丑恶现象的批判可谓是针针见血字字珠玑,有很强的正义感和耀眼的才华,他简直是天生就适合做新闻行业。


民国时期的报社

可没过几年,自己的妻子杨宏农因病离世,这对陈布雷打击非常大,也是他性格转变的最主要原因。

当时他跪在母亲面前痛哭着,甚至要把刚出生的女儿扔掉,万幸外婆出手救下了女儿,才没有酿成更大的悲剧。

陈布雷本来是一个写起文章奋不顾身,带着一种不怕死的气质的人,在经历了丧妻之痛后,渐渐变得内敛起来,但这种内敛可不是软弱,而是将自己的锋芒隐藏起来,在含蓄中见凝重,像入鞘的利剑一样,这种性格在文风上亦是如此,而这,正是蒋介石所欣赏的。

1926年,那时陈布雷36岁,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马上就要到来了,在积极准备军队的同时,蒋介石也想到了舆论战的重要性,而陈布雷此时刚好就在《商报》担任主笔,他的文风和蒋介石需要的宣传效果可谓是完美契合。

蒋介石听闻陈布雷的大名后,立刻邀请陈布雷来南昌见面,甚至还寄给了陈布雷一张自己亲手签名的照片。


商报

陈布雷见到蒋介石如此赏识自己,自然是很高兴的,对于这样一位旧时代的文人,一位要成为“士”的人来说,能得到这样的赏识着实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于是陈布雷挥笔写下了《告黄埔同学书》一文,并且加入了国民党。

虽说蒋介石盛情邀请陈布雷加入政界,为自己做事,可陈布雷仍有些犹豫,因为他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对政界那些公务之类的事情是不甚了解的,他深爱新闻出版事业,内心深处始终是想做办报纸,当记者的工作的。

为此他向自己以前的老师冯君木先生请教,冯先生不愧是陈布雷的老师,他长叹一声,对陈布雷说:“你不适合从政,还是努力做学问吧,远离那些政坛纷扰才是最好的”。


冯君木

陈布雷听从老师的话拒绝了蒋介石,然而到了4月,蒋介石再次邀请他去南京,担任中央党部秘书处书记长,这个听起来有些拗口的职位名字,其实正是蒋介石为了拉拢陈布雷,自己特地设置出来的,身居此位的人,可以直接参与国民党核心人物的机要事务,是不折不扣的重任。

事情到了这份上,陈布雷已经不好拒绝了,他收拾行李,开始了跟随蒋介石的路途。而在之后的工作中,陈布雷把“忠诚”二字可谓是贯彻得淋漓尽致。

每天蒋介石起床后,想要叫陈布雷来处理文件,他必然是随叫随到,晚上蒋介石要睡觉了,陈布雷才敢睡觉。

有一次陈布雷回浙江处理自己的报社事务,执意要在桌子旁设一部电话,同事觉得没有必要,他却再三坚持,原来他虽然身不在南京,却早就和蒋介石说好了,只要一个电话打过来,要他处理事情甚至赶回南京都是完全可以的。


民国时期电话

对于政治公务上的事情,陈布雷虽然自己有自己的看法,但在蒋介石面前,这些看法最多也就是说说而已。

因为认识蒋介石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独裁性很强的人,不允许别人忤逆自己。

陈布雷就是深知这一点,所以对蒋介石的话照办不误,甚至他自己都把自己比喻成嫁人的女人,要一辈子“服侍”蒋介石。

忠心耿耿

蒋介石本人并没有什么文采可言,陈布雷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帮蒋介石把要发布的文件润色,装扮得漂漂亮亮,然后公开给人们看。

不得不说,陈布雷的文采是毋庸置疑的,卢沟桥事变后,《对于卢沟桥事件之严正声明》就是他所撰写,一年后的《抗战周年告全国军民书》,也是他亲笔写下的,就是这些充满爱国激情的文章,挑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

然而,文章写得再好,陈布雷的角色,本质上还是一个蒋介石的传声筒。

他对蒋介石的了解甚至超过他自己,他就是蒋介石的代言人。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被人民所不满,北京,天津和上海的许多学生结成团体,来到南京抗议,要求蒋介石下台,蒋介石没有办法,只得提出辞呈,辞去了所有职务,而陈布雷,选择了与他共进退,也辞去了职务,想着继续他的新闻事业,在蒋介石的再三劝阻后,才答应去浙江省担任教育厅长。

如今我们进行公务员考试的时候,都听过毛主席的一句话,那就是“为人民服务”,人民才是我们应当放在心上的。

然而对于旧社会的陈布雷而言,他心里是只有蒋介石一个人的,哪怕是在国民党里也是如此。陈布雷对自己的定位非常明确,他就是蒋介石的私人秘书,其他的什么党派全与自己无关。


陈布雷

当时的国民党,内部可谓是派系林立,勾心斗角,而陈布雷却是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无论是哪个派系去拉拢他,他都是非常有礼貌地拒绝,从来不选边站,或者说,蒋介石站在那边他就站在那边。

明明稍微倾斜一下自己的立场,就可以获得大笔的利益,可他毫不被此诱惑,实在是令人敬佩。

有一次,国民党内部的“CC派”头目陈立夫想拉拢陈布雷入伙,他把自己的想法悄悄告诉陈布雷,可陈布雷得知后,立马就向蒋介石汇报:“我在你身边担任职务,必须不偏不倚,才能做好事情,陈立夫这样逼我选边站,我是不能接受的”。蒋介石听了他的话,感动于他的忠心,也严肃批评了陈立夫的行为。


陈立夫

在腐败丛生的“刮民党”里,陈布雷显得十清廉,对外的形象也是一位和气。谦逊的长者。这让他在阶级排挤严重的国内党内部也十分吃得开,没人愿意刁难这样一个忠心耿耿的老先生,蒋介石甚至亲手写下“宁静致远,淡泊明志”八个字送给他。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却最终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悲剧人生

当陈布雷手上拿着《沁园春·雪》的时候,我们不知道他内心作何感想, 但可以大致推测一下,那一刻的陈布雷,心中有两股力量在激烈对抗着。

一方面,作为一个文人,他看到这样一篇好词,必然是赞不绝口的,可是另一方面,蒋介石就在眼前,这种话他可是一句也听不得。

陈布雷只能坦诚地对蒋介石说:“这首词的文学价值是很高的,我找不出来有什么毛病!”

可蒋介石就是死鸭子嘴硬:“他写这些,又是秦皇汉武,又是成吉思汗的,我看他就是想像唐太宗、宋太祖一样当皇帝”。


《沁园春·雪》

陈布雷听着蒋介石的话,只能默默无言,而这种事情,只是陈布雷职业生活的一个缩影罢了。

陈布雷对政坛没什么兴趣,也很难真正适应这种生活,他的工作动力,说到底只是出于对蒋介石的忠诚。

在国民党工作的那些年,陈布雷时时刻刻都保持着一个紧张的状态,确保自己能最大程度地完成好蒋介石给的任务。

于是熬夜俨然成了他的家常便饭,每天晚上都不得早点入睡,这样一来,时间一久,他患上了严重的失眠症状,睡眠质量的确实,严重影响了每天的状态,也一步一步把陈布雷的身体拖垮。本来健康的他,体重一斤一斤地往下掉。

如果说身体上的折磨尚可忍受,精神上的折磨则是真的没办法让陈布雷安心了。一个新闻工作者,最重要的就是图一个“事实”二字,这是作为记者,作为新闻撰稿人最基本的自觉,也是道德上不可逾越的底线。

可这样的底线,在国民党的高层看来,是“一文不值”,只要能达成自己的反动目的,蒋介石连“花园口决堤”这样的遗臭万年的事情都能做出来,哪管什么事实不事实的。

而陈布雷对此是毫无办法,他只能说着自己不想说又不得不说的话,写着自己不想写又不得不写的文字。

而且,陈布雷若是离开了蒋介石给他的职务,他很快就会陷入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尴尬状况,可偏偏他又是个清廉之人,没什么私人财富,这就使得他更无法脱出困境了。

而更加重要的原因是,国民党这样一个误国误民的反动政党,最终是要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的,即使客观地来看,陈布雷是一个优秀的文人,周总理在给他的信里也提到过这一点,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他毕竟是蒋介石身边的人,是国民党反动集团的一份子,这种历史命运,是陈布雷自杀悲剧的根本原因。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到了1948年11月,三大战役的最后一仗,著名的淮海战役,已经接近尾声。


淮海战役

国民党的失败已成定局,到了这种时候,那些高官们全在考虑自己的前程,想着如何逃到台湾、美国,根本没人关心人民的疾苦,蒋介石坚信“优势在我”,却被现实迎头痛击。

在这种情况下,陈布雷深感和这群虫豸在一起,怎么能治理好国家呢,他也看穿了时局,这时的国民党,已经是没救了。

今天输淮海,接下来输渡江战役,然后再输南京总统府,照这样输下去,他们已经没得输了。

可陈布雷却是无能为力,他想和共产党讲和,劝蒋介石让四大家族掏钱改善民生,蒋介石却根本听不进去,反而怒斥他:“你是不是活腻了!”

陈布雷闻言再也不敢劝,但他从内心认为内战是不可理喻的,这也是他和周总理私交很好的原因之一,周总理对陈布雷的人品赞赏不已。


周总理

重庆谈判破裂后,他偷偷与周总理会面,谈了一个多小时。临走时,周总理郑重地告诉他,“你的事我去办,你放心!”

周总理所说的,正是陈布雷的女儿和女婿在共产党内的事情,正所谓“天下何人不通共”,陈布雷自己在国民党高层任职,女儿却未受这些高官影响,而是毅然选择了正确的道路,真可见国民党的反动本质。


陈涟、陈布雷

陈布雷的忠诚,为他带来了一生的事业,可也正是这种愚忠,把他带向了无法脱身的深渊。周总理在评价他时说,希望陈布雷的笔,不要只为蒋介石一个人服务,而是要为中国四万万人民服务。一语道破了陈布雷悲剧人生的本质原因。

1948年一个寒冷的冬夜,这位富有才华的文人,忠心耿耿的国民党高官,蒋介石一生的追随者,一位旧时代的“师爷”,在安眠药的作用下,死在了新中国成立的前夜。

而讽刺的是,这起自杀事件,却被风雨飘摇中的南京国民政府宣传成了一位“典范”人物忧国忧民,为了蒋介石而死。

过了一些时日,报纸才敢说出他是自杀而死的事实,甚至利用这次机会,试图渲染国民党内部的团结,真是令人感到可笑,而这场试图挽救国民党大势已去的败局的努力,最终也是以失败告终,如果陈布雷先生看到这场闹剧,不知会作何感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