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圳机场离场频率的发布时机能否提前到放行时?

 天上精灵兔 2024-01-06 发布于广东

深圳机场整体的运行效率是挺高的,但有几点希望能得到改进。

一是离场频率往往是在进跑道或者起飞时发布,“海航xxx,跑道15可以起飞,地面风xxx/xx米秒,离地联系进近121.1”。机组此时操纵程序较多,打铃开灯,打开气象雷达和地形显示,设置TCAS,PM观察五边飞机,PF操作手轮等等,在回复指令后需要马上加油门起飞,频率只能随手记在CDU草稿行上,然后起飞后换频联系进近。有时候生疏的PM在第一次飞深圳的时候会记错离场频率,虽然不会造成什么大的麻烦,联系不上再次向塔台证实就好。但如果深圳机场的放行能像其他机场(比如广州,首都)那样,在放行PDC中就发布离场频率,飞行机组有充分时间记录在飞行计划表中,起飞前可以预先调定,避免这类的错误出现。

其二是在进场程序往往由珠海进近发布,而广州区调移交给进近的时机通常离STAR的走廊口很近了,而深圳又存在点融合进近PMS进近程序,经常出现机组在FMS中准备了传统的进场程序,进近却发布使用PMS进近程序的情况,或者反过来。因为已很接近走廊口,机组无法快速修改FMS中的程序,为避免飞错航路,往往需要先申请雷达引导。其后修改CDU和做补充简令也牵扯机组很多精力,增加犯错的几率。广州机场最近试行的在下降前通过ACARS发布预计进场程序的方法很好,这让机组早早的就可以做好进近准备。希望广州这种在ACARS提前发布进场程序的运行模式在全国的大机场得到推广。或者深圳机场如果能在通波ATIS中增加PMS 点融合进近程序是否在执行中的信息,那么机组也可以提前进行准备。

再就是深圳的靠桥率不高,特别是海航凌晨起飞的国际航班,几乎没有靠廊桥的。两百人坐摆渡车也挺麻烦,乘坐体验也很不好,希望能改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