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气详解

 灵兰小草 2024-01-06 发布于山西

讲师:归真老师

笔记:灵兰小草

一、六气的概念

  把阴阳分为三阴三阳,则为六气。

  六气者,风、寒、暑、湿、燥、火。

  三阴三阳者,厥阴、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

  三阴三阳表示的是阴阳之气的多少,这是由天道运行的规律所决定的。

  内经中说,天以六为节,地以五为制。周天气者,六期为一备,终地纪者,五岁为一周。

  地球运行的周期,是五年一个循环;而天气运行的周期,则是六年一个循环,这是天道运行

的规律,为中医五运六气之学,为古人观察天地运行规律及气候变化的总结。

二、六气的由来

  气,指的是气候。六气为天之本气,简言之,就是天气。

  内经中说,因天之序,盛虚之时,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

  所谓正立而待之,便是人站在天地之中,感受天气。天气虽变化多端,有风霜雨雪等等不

同,但古人扼其要,则天气不过温度、湿度、气压,三者而已。

  温度不同,则现寒暑,暑即为热。

  湿度不同,则现燥湿。

  气压不同,则动而为风,郁而化火。

  这便是此六气风寒暑湿燥火的由来。如此,天气阴阳变化共有六种,此六气为气候变化的本

元,因此又称六元。

三、标本相合

  六气为本,而三阴三阳为标,所谓标,就是标示,也就是把六气分别用三阴三阳来标示。

  标本相合,为风标厥阴,暑标少阴,湿标太阴,火标少阳,燥标阳明,寒标太阳。

  即内经中所说,厥阴之上,风气主之,少阴之上,热气主之,太阴之上,湿气主之,少阳之

上,相火主之,阳明之上,燥气主之,太阳之上,寒气主之。

  为何标本如此相合呢?风为何标以厥阴?暑为热,为何却标少阴?寒为何却标太阳?

  此是由阴阳五行的运动规律而来的。

四、五运与六气相合

  内经中说,寒暑燥湿风火,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

  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藏下应之。

  六气虽然是天之本气,但六气归根结底还是由阴阳的运动变化而产生的。

  六气,以阳之极则为热,阴之极则为寒,阴阳相交则为湿,阴阳相离则为燥,阴阳动则为

风,阴阳郁则为火。

  阴阳分五行,以阳之极为火,阴之极为水,阳之半升为木,阴之半降为金,阴阳之中为土。

  以木主生,火主长,土主化,金主收,水主藏。

  如此,五运与六气之相合,则木主生,生者动,而风亦主动,故风木相合。

  阳之极为热,亦为火,故热火相合。 

  土为阴阳之中,湿为阴阳之交,故湿与土相合。

  金主收,收则水火各归其位,燥为阴阳之相离,故燥金相合。

  水为阴之极,寒亦为阴之极,故寒水相合。

  无论五行或是六气,都是阴阳变化而产生的,所不同的,一个是以五步为一个周期,一个是

以六步为一个周期。

  阴阳运动分为四象则为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如此循环。

  分为六气,则为厥阴、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如此循环。

五、阴阳交合

  三阳,以少阳为一阳,为阳之初生,以阳明为二阳,阳出而逐渐光明,以太阳为三阳,为阳

之盛大。

  三阴,以厥阴为一阴,为阴之初,以少阴为二阴,为阴气渐长而尚少,以太阴为三阴,为阴

之盛。

  内经中说,内者为阴,外者为阳,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故阳化气,阴成

形。阴阳之间相互流动,在阴者则阳化而升,在阳者则阴成而降,如此方能阴阳交合。地气升

而天气降,阴升而阳降。

  阴之初升,谓之厥阴,厥阴为生发之始,故厥阴为木;

  阴之再升,谓之少阴,少阴为长气,故少阴为火;

  阴之三升,谓之太阴,太阴之后由升而转降,处阴阳之中,故太阴为土。

  阳之初降,谓之少阳,少阳者天阳,天阳入于土中;

  阳之二降,谓之阳明,阳明者阳之收,金亦主收,故阳明为金;

  阳之三降,谓之太阳,阳藏于下,水主藏,故太阳为水。

  故三阴之升,由木而生火,火而生土。

  三阳之降,火入于土中,由土而生金,金而生水。

  五运而六气,唯火有二,少阴之火者,从地中所升之火,谓之君火;

  少阳之火者,从天所降之火,谓之相火。

  君火主升,相火主降,相火之降,藏于水中,再自水中而出,又为君火。

  少阴君火者,地下水中所出之热,少阳相火者,太阳辐射之热。

  少阳之火自内生,少阴之热自外来。

  故,初之气,厥阴风木,二之气,少阴君火,三之气,少阳相火,四之气,太阴湿土,五之

气,阳明燥金,六之气,太阳寒水。

  此六气之循环。少阳相火,退行一步,居湿土之前,合阴阳相交,天地交合之义。

  如此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而与五行相合。五运六气配伍如此。

六、六气与人体

  寒与暑对,燥与湿对,风与火对,寒暑为气,燥湿为形,风火为流通。

  如此少阴君火与太阳寒水相表里;太阴湿土与阳明燥金相表里;厥阴风木与少阳相火相表

里;两两相对,天气不出此六种。人与天之相应,天有六气,人体亦有六气。

  寒暑表人体之温度,燥湿表人体之湿度;风火表人体气血津液之流通状态。

  六气本为正气,天气平和,则寒暑不见而为温,燥湿不见而为润,寒暑燥湿流通正常,气机

通畅,则风与火亦不见。人体六气不偏,则人为温润之体。六气过则为病,而为六淫,淫者,

过也。六淫则伤人而人病,人病则人体之六气亦偏见。

七、六气循环

  六气循行,分主气与客气两种。

  主气者,一年分为六气,六气次序,初气厥阴风木,二气少阴君火,三气少阳相火,四气太

阴湿土,五气阳明燥金,六气太阳寒水。

  此为一年之六气循环,少阳相火在太阴湿土之前而与少阴君火相合。

  客气者,每年司天之气的变化,其循行次序依三阴三阳而走,三阴在前,三阳在后,自厥阴

而少阴而太阴而少阳而阳明而太阳,再至厥阴,如此周流不息。

  主气者,以一年之气候变化为主,客气者,以三阴三阳循行规律而推断气候。

  阴阳者,总纲。五行者,阴阳消长,生长化收藏,生克之道。

  六气者,阴阳之气盈缩,而外现气候之不同。如人体,内部五脏运行,以主生长化收藏,而

外则现六气,以为人体之用。

八、人体六气

1、寒暑表温度,燥湿表湿度

  天有五行,人也有五行,天有六气,人也有六气。

  六气分为三组,其中风火一组,寒暑一组,燥湿一组。

  无论是天气,也就是我们所处的自然环境也好,还是人体内的环境也好,其首先就包括温度

和湿度两个方面。其中寒暑表示的是温度,燥湿表示的是湿度。

  人体常温常润,古人说温润如玉,形容一个人品德高尚,其实不单品德如此,人体本身也是

一样。温润是最好的状态,不温则为寒,过热则为暑,不润则为燥,过润则为湿。外界环境也

是如此,人要居住在平和的环境中,过则为病,所以人有中寒、中暑、中湿、中燥。

  寒暑燥湿四气表示的是温度和湿度,但温度和湿度并不是固定的,不管是自然界中还是人体

中,温度,也就是热量,和湿度,也就是水分,都是要不停流动的,这样热量和水分才能均

布。风和火表示的就是热量和水分的流动。其中动,便为风,不动,便为火。

2、风为乱动

  自然界中的风指的是空气的流动,而空气是热量和水分的载体。

  人体也是一样,风指的便是气血津液的流动。如果人体中气血津液正常运行,则不见风,犹

如人体在温润的情况下,则既不见寒,也不见热,既不见湿,也不见燥。

  凡六气,过则为病,平则不见。

  所以风在人体中指的就是气血津液不正常的运行,也就是风为乱动。比如我们说一个人脑中

风,指的是脑中的血液,没有正常在血管中流动,而是冲出来了,这便是不正常的运动,故称

为风。

  再比如我们说一个人抽风,四肢抽搐,肢体颤动,指的也是不正常的运动。所以风便为乱

动。

  所以我们说中风,并不是指外界的风吹到人身体里面去了,而是对人体运行失常的一种表

述。风,便是疯,指的是运行不正常。

3、郁则化火

  乱动则为风,不动则为火。

  凡物,郁则化火。气血津液不流通,淤积在一起,则化而为火。此火与热不同,热指的是人

体的热量、温度。而此火则为郁火。是因为没有流通了,物质堆积而化之火。

  我们平时所见身体之火多为郁火。以肝举例,所谓肝风内动,指的是肝气不能正常生发,肝

气郁结,所以乱动而为风,如果郁结过甚,不能疏通,则又会郁而化火。我们常说一个词叫窝

火,就是这个意思,窝在里面则化而为火。郁结不通则乱动而为风,郁结过甚则郁而化火。

  所以风和火经常是连在一起的。不管是风还是火,都与郁结不能流通有关系,风是人体在对

抗,要疏通郁结,火是郁结日久,自然化火。

  这便是六气,寒暑表温度,燥湿表湿度,风火表流通。

九、六气与五行的相配

  木主风,火主热,水主寒,金主燥,土主湿。

  木主生发,生发为动,风亦主动,故木主风气。

  温度水火,火热而水寒,故火主热气,水主寒气。

  1、何为湿?

    人体中有水有火,水火相合,则人体温而润。人体中水独行,则为寒水,在人体便为水饮

,水饮不能为身体所用,不能温润身体。人体火独行,则为热气,热气伤人,亦不能温润身

体。

  湿为水火相合之气,如以火煮水,水汽蒸腾,此水汽为湿。若只有水而没有火,便不成为

湿,而只成为水或冰。湿生万物,比如说我们要繁殖细菌或微生物,要在潮湿温暖的环境中,

才有利于细菌的繁殖。湿气表示的就是水火相合之后的一种状态。

  所以湿为水火相合之气,湿生万物,而土亦生万物,故土主湿。

 2、什么是燥?

  燥是水火分离的状态,燥并不单指燥热,燥有热燥,有凉燥。如果只有火而没有水,只有热

气熏蒸,而热气中没有水分,此则为热燥。比如在沙漠中,空气给人的感觉,便是热燥。而凉

燥呢,指的是因为空气寒冷,而水汽凝结趋下了,没有热可以蒸腾水分,所以空气干燥,比如

在秋冬季节,天气非常寒冷,水分都结成了冰,此时空气中也没有水分,所以又寒又燥。

  水火相合为湿气,可以生万物,水火分离则为燥气,万物不生。如夏天时土壤是湿的,万物

生长,而冬天时,土中虽有水,但没有热,水都冻成了冰,土成了冻土,依然会显的很干。

  燥为水火分离,金主收,收则水火各有所归,故金主燥。如秋燥,秋属金,主收,水汽皆收

而趋下,热气不再蒸腾,故秋季天干气燥。

  这是五行与六气的相配。

  六气正气本为自然和人体所用,如人体需要湿气,也需要燥气,但不可过,过则为病,而为

六淫。淫者,过也。

十、六气的治法

  1、风之治:

  风为动,人体本需要动,但过则为病,而现风气。

  风的出现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不通,一种是太过。不通就是身体气血津液本正常流通,此时

并不现风。但当人体气血津液不能正常流通的时候,身体为了供应气血津液而强通,此时引发

气血津液乱行,此时便为风。如人体津液不行,而现肌肉膶动(肉一跳一跳的),或脑中血管

不通,而现脑中风,此皆为风。

  此时风气治之在通。气血津液运行通畅了,则风气自然平。如言桂枝去风,便是这个道理,

桂枝是通血脉的。

  还有一种风,是气血津液本来是通的,但因为人太过亢奋或精神太过激动,而引发气血津液

乱行,此时也为风。如小儿有多动症,或人激动的时候,气血上涌,而现头摇身动,此亦为

风。此时之治在于缓和人体机能,使气血平和,如言芍药熄风,便是这个道理,芍药是缓和人

体机能的。因为肝主木,主动,所以又经常说平肝熄风。

十一、六气中热与火的区别

  1、六气分类

  六气从自然中来,亦应于人体。六气本为天之本气,简言之,就是天气。

  内经中说,因天之序,盛虚之时,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所谓正立而待之,便是人站在天

地之中,感受天气。天气虽变化多端,有风霜雨雪等等不同,但古人扼其要,则天气不过温

度、湿度、气压,三者而已。温度不同,则现寒暑,暑即为热。湿度不同,则现燥湿。气压不

同,则动而为风,郁而化火。此六气,风寒暑湿燥火所由来。

  2、郁何以化火

  风为空气之流动,而空气是温度和湿度的载体。空气流动则热量水分均衡。若空气不流动,

则温度与湿度聚于一处,相合而为湿热,湿热相蒸,则生物滋生,如渥堆发酵一般,此发酵之

热,便为火。若空气不流通,热聚于一处,蒸干水分,物热极而自燃,此亦为火。此郁而化火

之理。

 3、热与火有何区别

  热与火的根本不同在于热自外来,火自内生。比如我们烧水,水是热的,此热是自外而来,

不称为火。而一张纸在燃烧,是纸自己在燃烧,则称之为火。热多是弥散的,而火则多聚于一

处。

 4、热和火在人体中的表现

  人体中的热多来自君火,指的是人体的热量。比如一个人发烧,是君火之热不得散,此热是

弥散的,即使他烧到很高的温度,比如39、40度,我们依然只会说他发热,而不会说他上

火。

  而火指的则是人身体某处组织机能的过度亢奋,或气血津液不通,郁积而产生的热。此热多

于相火有关,因为相火主管人身体的机能。身体组织异常亢奋也好,气血津液郁积生热也好,

此热都是内生的,是身体组织或气血自己在燃烧。我们平时所说的发炎,所谓发炎是身体组织

或气血自己在发炎,此炎便为火。发炎多聚于一处,不会全身都在发炎。

  这便是热与火的区别。六气中既有热,又有火,所指不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