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家卫电影二题:《重庆森林》/《旺角卡门》

 金侬 2024-01-06 发布于北京


       从森林里挑一棵树

       ——《重庆森林》

        文/金侬

  导演:王家卫

  主演:林青霞、梁朝伟、王菲、金城武、刘嘉玲

  荣获:第十四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剪接

  《重庆森林》由两段相对独立的故事组成。

  第一个故事是由金城武饰演的警察何志武爱上了一个戴金色假发的女杀手(林青霞饰)。

  这是两段平行蒙太奇,它们相交的时候,两个人发生了感情的碰撞。

  在何志武认识女杀手的五十七个小时以前,他正好与当空姐的女友阿May分手。

  分手是痛苦的,何志武买了好多阿May喜欢吃的凤梨罐头。

  他想,阿May终究会回来的,他要是吃完三十个凤梨罐头而阿May还不回来,那他们的感情就真的过期作废了。

  没想到阿May就是没回来。

  那天晚上,何志武吃了很多的凤梨,胃里很不舒服,他想起酒可以帮助消化,便来到一家酒吧。

  坐在酒吧里,何志武对自己说,日出时让恋爱终结,从现在开始,第一个走进酒吧的女人,就将是自己新的恋人。

  这时,女杀手正好走了进来。

  女杀手永远穿风雨衣、戴墨镜。

  人生经验告诉她,何时下雨,何时出太阳,这是任何人都把握不定的,所以,即使艳阳高照,她也不脱风雨衣。

  的确,就在最近的一次贩毒活动中,她组织了一伙印度人运送毒品到机场,眼看就要上飞机,那帮人却突然跑了。

  一笔大生意顷刻间化为乌有。

  她四处找寻那群印度人,却像大海捞针,根本不见他们的踪影。

  与此同时,危险却向她逼来,有人要暗算她。

  幸亏她眼明手快,结果了几个杀手,方得以脱身。

  现在,她来到酒吧,是想借酒平息自己未定的惊魂。

  何志武坐到她身边,与她聊天,她一点兴趣也没有。

  后来,她喝醉了。

  何志武把她送回了家。

  那一夜,她真正休息了,而何志武却坐在她身边,陪伴她到黎明。

  这个故事没有开头,也没有结尾,王家卫把它告诉我们,是想说明什么呢?

  命运的无常,缘分的偶然,生活的不可知,大概就是这一些了。

  一个警察爱上什么人不好,偏偏爱上一个杀手,这是命运对人的嘲弄。

  何志武在酒吧与女杀手套近乎说,我跟你聊天,是为了想让你了解我。

  女杀手说,我不想了解你。

  何志武固执地说,了解是必须的,我就是因为不了解我的女朋友,才跟她分手的。

  这时,女杀手有一句内心独白:了解并不代表什么,因为人是会变的;你今天想吃凤梨,说不定明天就不想吃了。

  这是不是王家卫借片中人物之口表达他对生活的不可知论的看法呢?

  第二个故事是速食店的打工女(王菲饰)暗恋上了经常来买沙拉和薯条的警察(梁朝伟饰)。

  警察也有一个女朋友,是一个空姐。

  空姐跟警察好过一阵以后就飞到别的男人那里去了。

  分手的时候,空姐来到警察经常光顾的那家速食店,让店老板转交一封信,信封里还有一把钥匙。

  看到这两样东西,警察什么都明白了。

  既然分手,还要信和钥匙干什么?

  他把它们寄存在了速食店。

  没想到打工女却对警察产生了好奇心。

  在一次与警察邂逅知道了对方的地址以后,她竟没事就偷偷跑到警察家去,直到有一天警察无意中回家,她被堵个正着,警察才明白她对自己有那个意思。

  于是,警察开始正式约会她,约在加州酒吧见面。

  她提前一个小时到达,不知怎的由这个酒吧的名字想到了美国加州。

  她突然很想去那个地方。

  那天晚上,警察在酒吧收到了她托表哥捎来的一封信,她却消失了。

  一年后,警察租下了这家速食店,他正在粉刷墙壁,她居然又出现了。

  这时,她已经当上了空姐,穿上了制服。

  警察取出那封已经被雨淋得字迹模糊的信让她辨认。

  她说,这是一张登机牌,已经没用了,她可以给他再写一张。

  说着,她拿起纸笔,问他要去哪里。

  他说,你去哪里,我就跟你去哪里……

  显然,这个故事留下了光明的尾巴,它在第一个故事灰暗的色调边上抹了点亮色。

  对比第一个故事的不可知性,第二个故事更强调了人物空间位置的互换。

  在店外的警察穿着制服,与开大音响的她讲话;在店内,警察不穿制服了,他也像她一样把同一首歌开得老响,穿制服的她想跟他讲话,还得央求他关小点声。

  她在店内不穿制服时曾经追求过他,现在,他是不是要反过来追求她了呢?

  其实,人的视点和空间位置的变化,有时也会决定人心理和心情的变化,故事中的男女正是这样变化着各自的心理和心情。

  这样读解王卫家,似乎有点机械,但王家卫确实是这样让我去理解的。

  所以,看《重庆森林》,我以为看前头那个故事就够了。

  ——原载《大众电影》杂志


  风格与野心

   ——《旺角卡门》

       (《as tears goby》)

   文/金侬

  编剧、导演:王家卫

  主演:刘德华、张曼玉、张学友、万梓良

  看这部电影最让我体会深刻的便是时光流逝、岁月沧桑。

  不说四大天王之二的张学友和刘德华在本片中是何等的年轻和帅气,就像邻家的某个小男生,就是那个后来在《花样年华》里旗袍一件件换的狐狸脸狐狸身段充满狐媚气的张曼玉,左看右看前看后看都像一个刚进城的乡下姑娘。

  比起现在,那时张曼玉的脸明显太胖了,胖得腮帮子有些鼓,像一左一右同时在嘴里含着两枚橄榄;眉毛显然过粗了,粗得像大户人家新雇的刚从乡下招来还没有开过脸的漂亮丫头。

  如果说张曼玉在《花样年华》里一举手一投足都弥漫着一股成熟女人的魅力,那么《旺角卡门》里的张曼玉就是青橄榄,周身散发出酸涩的味道,馥郁着泥土的芳香。

  差不多二十年过去了,明星也是人,明星也会老呀,我们只能感叹光阴的无情!

  看王家卫的片子,比如《重庆森林》《花样年华》《2046》,一看就能认出它们是谁拍的,惟独看这部片子如果不看字幕是判断不出导演是谁的。

  你完全可以把它归为一般的香港黑道电影,这类电影为数众多,是香港娱乐电影的主潮。

  我说这话的意思,列位看官也听得出来,那便是王家卫在此片中基本上没有表现出他独特的风格。

  风格的形成是不容易的,风格一旦形成,便是此艺术家与彼艺术家区别的标记。

  你可以在字幕上抹去艺术家的名字,但你却抹不去影片里艺术家独特的风格,风格是艺术家长在骨子里的东西。

  然而,风格也不是一朝一夕马上就形成的,它有一个成型的过程。

  当一个艺术家的艺术趋于成熟以后,他的风格才逐渐得以确立。

  《旺角卡门》是王家卫早期的作品,也可以说是他初出茅庐之作,从中看不出风格,也是正常的。

  尽管《旺角卡门》没有表现出王家卫的风格,但此片还是显露了许多风格的萌芽,一些后来成为王家卫标识性的东西,多多少少在这部片子里都像小荷般露出了尖尖之角。

  比如,对同性之间超乎友谊关系的表现。

  华仔为什么要那么帮乌蝇?

  从表面看起来有两个堂皇的原因:一是华仔是乌蝇的大佬,大佬不帮手下的细仔,在情面上是讲不过去的;二是哥们儿义气,乌蝇是华仔的哥们儿,华仔当然应该帮乌蝇。

  但结合王家卫以后的影片看,比如《春光乍泄》,两个男人近乎得不正常,那本片里的华仔和乌蝇,就可以用超乎上述两点理由的想象去理解和猜测他们的关系。

  华仔的表妹来了,他的女朋友走了,在华仔还没有恋上表妹以前,他就分明失恋了,但他却不允许表妹提失恋二字,难道他还有别的心上人?

  我知道我这样理解,多少有点牵强。

  我的毛病就是喜欢以己度人,时不时地像孙悟空吹一根毫毛变成一只虫子钻到创作者的肚子里去,这样自然容易犯主观主义的毛病。

  然而,创作需要想象,欣赏就不要想象了?

  欣赏缺少了想象,又如何能理解创作的想象?

  所以,我特意放纵自己的想象,让它追随创作者心中的五彩飞鸟,比翼双飞。

  又比如,边缘人物的角色定位。

  华仔打打杀杀很威猛,他在乌蝇眼里是个大佬,但他在别人眼里哪里是个大佬?

  他既没有钱,又没有马仔,要不是打架勇敢,简直就是乌蝇第二。

  把华仔塑造成这样一个无钱无势,但又重情重义的江湖大佬,是王家卫刻意摆脱黑道片创作套路的创新。

  类型影片和艺术片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尊重固有的欣赏习惯,后者则打破这些条条框框,意欲推倒重来。

  王家卫在这部貌似普通黑道片的作品里明显表示出了他的不甘于固守类型的野心。

  这个野心的日益膨胀和不断得逞,终于造就了日后那个终日戴着墨镜的有着自己独特风格的叫王家卫的人 

  ——原载《大众电影》杂志

题图:金侬书法作为国礼邮品珍藏的集邮册封面。

插图:金侬书《陋室铭》。

关于金侬:

本名张扬,书法落款名金侬,常用笔名废墨。

非著名书法家、影评人,记者,资深媒体人,小说家,编剧。

  中国文联编审,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评委,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书画协会会员,中国书画院会员,中国书法名家联合会理事,中国民盟书画院会员,中国民盟北京市委文化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政协书画院会员,清华附中特聘专家级书法教师,文化部老年大学特聘书法教授,原《大众电影》杂志编辑总监。

  更多资讯,可搜寻头条百科金侬词条,百度一下金侬书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