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馆联展,日本史上规模最大的吴昌硕特展来了!

 夕妙斋 2024-01-06 发布于海南

图片

图片

今年是吴昌硕诞辰180周年,据悉,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于1月2日开始,呈现纪念吴昌硕诞辰180周年特展——“金石之交”,展览从吴昌硕的诗、书、画、印及其日本的交流等方面,全面呈现这位“影响日本一个世纪的中国人”的风采。

而在此前与此后,日本东京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台东区立朝仓雕塑馆和兵库县立美术馆,先后呈现“吴昌硕的魅力与影响”、“海上画派与西泠名家”等以纪念缶翁,这些特展也组成一个大型特展——“吴昌硕的世界”。这也是目前为止在日本最大的吴昌硕特展。

图片

吴昌硕(1844-1927)

吴昌硕(1844-1927),近现代书画金石大家,海派艺术大师,西泠印社首任社长,被称为“诗、书、画、印”四绝,其存世作品约2万余件,晚年一直居于上海,对中国、日本近现代书画印皆影响深远。

吴昌硕自幼爱好金石,二十二岁时虽考取秀才,但无心继续功名,而潜心金石书法。二十六岁后外出交游,三十岁时赴杭州从俞樾习文字、训诂、辞章之学,后赴苏州,晚年再游居上海,“尽交当世通雅方闻擅艺能之彦”,特别是结交名士吴大澂(愙齋)、吴云(平斋)、潘祖荫(郑斋)等,得遍览各家所藏金石书画、历代文物,大开眼界;从师杨岘(见山)学习书法、诗文,而一生独鍾爱《石鼓文》,十年如一日,以至人书俱老;受任颐(伯年)影响,学习绘画,并以书入画,开文人画新风气。

图片

朝仓文夫所作的吴昌硕雕塑原型(残损件)

据介绍,此次日本四馆联展,内容极其丰富,有不少鲜少露面作品将丰富吴昌硕研究资料。东京国立博物馆的“金石之交”特展(1月2日-3月17日),展出的大量吴昌硕先生书画作品、篆书、集石鼓字联等以及重要印谱;台东区立朝仓雕塑馆(2023年12月16日-2024年3月6日)与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1月4日-3月7日),以“吴昌硕的魅力与影响”为主题;日本兵库县立美术馆以“海上画派与西泠名家”为题(1月13日-4月7日)展出。

图片

东京国立博物馆的“金石之交”特展,展出的大量书画作品、篆书、集石鼓字联等以及重要印谱,包括吴昌硕行书《槐安》、《涧上奇松》、《临石鼓文》、《临张迁碑》、《缶庐印存》、《完白山人印存》等,其中的“吴昌硕的交游”部分则关注其师友与弟子作品,包括赵之谦、任伯年、吴熙载、何绍基、胡澍、吴云、俞樾、蒲华、邓石如、徐三庚、杨岘、胡公寿、王一亭、王个簃等的作品。

图片

吴昌硕和日本的关系源于1891年,当时有东海书圣之名的日下部鸣鹤访沪,结识了时居上海的吴昌硕,两人笔谈墨交互赠印画,成为至交,开始了吴昌硕先生对日的交流。日下部鸣鹤回国后极力向弟子朋友及日本艺术界推崇吴昌硕艺术,在他影响下,青年印人河井仙郎于1897年向吴昌硕先生投书诉拜师之愿。1900年冬远涉重洋拜入缶公门下。1904年并成为西泠印社的首批日籍社员。河井仙郎后成为日本印坛泰斗,在他影响下,他的学生西川宁、小林斗庵及日本书法大家青山杉雨、松丸东渔、梅舒适等数代大家一直推崇吴昌硕,扩大吴昌硕在日本的影响。

图片

吴昌硕父子与河井仙郎(左一)合影

1913年,70岁的吴昌硕无可争议地当选西泠印社的首任社长。同年,一位名叫王一亭的青年投拜至缶翁老人门下。日后,王一亭对吴昌硕东瀛世界的推广及营建起了重要的作用,而在前一年,吴昌硕的《玉兰》一轴参加日本福冈市美术馆开馆纪念暨亚洲美术展,并结识了长尾甲(长尾雨山)。1914年,长尾甲因为“一战”返回日本。但归去的长尾甲为推动吴昌硕在日本的艺坛的地位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开启了日后吴昌硕与高岛屋的合作。

20世纪20年代中期,《缶翁墨戏》和《缶翁墨戏二集》的出版,成为了日本对吴昌硕追捧的最高潮,前半生颠沛流离的吴昌硕到了70岁之后才真正的声名远播。然而,在最盛极的时候,1927年,吴昌硕却溘然仙逝。但“吴昌硕的东瀛世界”却并没有因主人公的离开,而如昙花一现。

图片

吴昌硕(右)与王一亭(左)

据介绍,目前以不完全统计,吴昌硕为日本公私珍藏的作品至少有2500件(不包括近年来回流的数千件在内)。日本一些著名的金石书法家们家中藏有数十件吴昌硕作品(含书画篆刻)并不稀见。藏品过百的大藏家也可以列出数位。家藏几件似乎成为“每个”金石书画家立足的“必备条件”。这样说,或许略有过之,但家藏几幅吴昌硕的作品确实是极为普遍的事。仅此,足可以说明吴昌硕在日本受欢迎的程度。

吴昌硕艺术在日本的影响还得力于画册的出版与日本艺术界名家的推广和宣传。从1912年文求堂出版《昌硕画存》始,1921年晚翠轩出版《吴昌硕书画谱》,1922年之后日本最大的百货公司多次为吴办展出版图录,并成为日本收订单的重要据点。战后,日本书法界领袖西川宁、青山杉雨,篆刻界领袖小林斗庵、梅舒适等大量收集并全面推广宣传吴昌硕艺术。更加上西泠印社的影响,百年来日本书法界对吴的艺术可谓推崇备至,无以复加。

图片

吴昌硕  行书“槐安”轴  1926年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图片

吴昌硕  秋色斑斓图轴  1922年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吴昌硕   齐云馆印谱   1876年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吴昌硕   削觚庐印存   1883年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此外,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与台东区立朝仓雕塑馆,以“吴昌硕的魅力与影响”为主题呈现展览。兵库县立美术馆的吴昌硕大展则以“海上画派与西泠名家”为题,包括吴昌硕及其同道中人的书画印作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吴昌硕  临石鼓文轴  1918年

台东区立朝仓雕塑馆藏

图片

吴昌硕  老松图轴   1920年

台东区立朝仓雕塑馆藏

图片

吴昌硕  篆书还朴精庐横批  1919年

兵库县立博物馆藏

图片

吴昌硕刻“蒲华”朱文方印   1904年

兵库县立博物馆藏

图片

吴昌硕 王一亭    寒山图轴   1927年

兵库县立博物馆藏

图片

吴昌硕   祭诗图轴  1901年

福山书道美术馆藏

图片
图片

▼点击下图订阅2024年《美术报》

图片
图片
图片 
 综合丨东京国立博物馆 澎湃新闻等 
编丨lisa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