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数字化转型的本质,看软硬件一体化的融合

 邸彦强 2024-01-06 发布于河北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并不要求“大而全”,也不要求“一步到位”,重点是希望企业结合自身需求,实现关键业务、关键环节、关键节点的数字化应用。

从数字化转型的本质,看软硬件一体化的融合

数字化转型的本质

无论制造企业是从顶层规划逐步实施数字化转型,还是解决关键节点智能化及上云,其目的都无法离开两大方面:1)显性方面,满足主机厂商要求、优化研产供销服等各环节,降本增效;2)隐性方面,基于历史数据,进行预测分析,赋能订单预测、赋能设备寿命及维修预测、赋能管理者决策。

从数字化转型的本质,看软硬件一体化的融合
从数字化转型的本质,看软硬件一体化的融合

软件在制造企业运营中的作用

工业软件是企业走向信息化的基础和有效工具。聚焦在制造业来看,工业软件可贯穿制造业企业核心生产价值链的全流程,即产品、工艺的研发-产品、工艺及产线的设计及验证-生产制造业-营销销售-仓储物流等全流程环节。但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对工业软件需求层级与企业发展阶段(如规模、信息化程度等)与发展目标息息相关,而无需要求“全”。一般而言,制造业企业将优先以财务为核心,然后是采购、销售、研发等。这些场景中,软件应用的易行性和软件所带来的便利性也更容易体现。对于生产制造管理相关软件的需求情况,则与企业产线数量、生产产品品类、主机厂商的要求等直接相关。

从数字化转型的本质,看软硬件一体化的融合

MES强调生产线上的制造管理,而MOM则将管理范围扩大到生产线相关的制造、质量、运维、库存等管理与协同

MOM与MES不是替代关系,而是兼容与包含的关系。MOM的出现是为了更加机动有效的完成“生产调度与规划-物料和能源控制-生产控制-质量保证-库存控制-维护管理”这一生产过程的协同管控而逐渐衍生出来的,是为了让企业生产线的运转更高效,与非生产部门的协同性更强。从管理范畴的角度看,MES、MOM、ERP的管理范畴逐渐扩大。

从数字化转型的本质,看软硬件一体化的融合
从数字化转型的本质,看软硬件一体化的融合

硬件在制造企业运营中的作用

互联网和电商经济,晓菲能力增强,同时消费者与商品制造商之间的距离更加接近,消费者更多地把自己对商品的意愿传递到制造商,对制造商而言,需要更大规模地生产个性化的产品。另一方面,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导致用工成本上升,制造商再也无法享受大规模手工制造带来的人口红利。于是,“机器换人”成为最早进行产线自动化改造的目的。随着产品种类、工艺变化以及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大规模、自动化、柔性智造成为当前自动化生产线建设的首要需求。

从数字化转型的本质,看软硬件一体化的融合

软件与硬件的底层融合

在实现智能制造的过程中,制造企业需要实现软件与硬件的底层融合。这种融合对于提升生产效率、灵活性、智能化水平以及服务化转型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数字化转型的本质,看软硬件一体化的融合

首先,融合的软硬件系统能够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和处理,这对于提高生产流程的透明度、响应速度和决策精度至关重要。通过实时数据分析和智能算法的应用,企业能够进行预测性维护、质量控制和资源优化,从而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其次,软硬件底层融合增强了制造系统的互操作性和集成性,打破了信息孤岛,实现了从设计、生产到服务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这种集成环境使得企业能够更有效地协调和优化各个生产环节,提升整体的生产效率和灵活性。

此外,底层融合还为制造企业的创新和服务化转型提供了基础平台。企业可以通过融合的软硬件平台提供增值服务,如远程监控、故障诊断、性能优化等,进一步增强与客户的互动和服务水平,推动商业模式的创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