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急功近利的时代,她为何还要坚持学二胡?

 九州好人 2024-01-07 发布于辽宁

Image

谈及二胡,许多人便能联想到“瞎子阿炳”,毕竟在许多影视和文学作品中,瞎子配二胡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因为其“咿咿呀呀”略显凄凉的声调,许多人还会把二胡归类成乞讨要饭卖艺谋生的乐器。就像提到唢呐,大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办丧事时会用到的乐器一样......

诚然,现代社会的年轻人更愿意接受西方的、主流的东西。他们总认为拉二胡不够吉他潇洒,不如钢琴优雅,即使是要学中国民乐,大多也是选择古琴或古筝,再怎么着也不轮到学习二胡。

Image

总之,二胡和“流行”这个词是远远沾不上边的,并不是说二胡没落了,只是大家更愿意学一些速成类的乐器。而二胡这门乐器则是十分难学的,因为它不像笛子、古筝等其他民族乐器具备固定的音高,全靠手指按弦来把握每一个音符的音准,没有十足和耐心和浓烈的兴趣,想坚持学下去也很困难。

所以印象中,能拉二胡的人也定是一身灰色长衫、低头闭眼陶醉于悠扬绵长音律中的老先生,慢慢悠悠地拉出一段长长、浓浓、厚厚的愁苦。

直到八和书院来了一位美女老师,原来根植于笔者印象中所有有关二胡的“刻板”印象统统瓦解。

Image

李振芸二胡老师

一头乌黑亮丽的秀发、妖娆婀娜的身姿、汉服旗袍控。她的朋友圈和所有年轻人不一样,没有吃火锅,没有看电影亦没有逛街购物,除了日常练琴以外,更多的则是宣传中国传统民族乐器,时不时地再秀一下自己精湛的琴技。

Image

李振芸老师参加过很多大型演出,她所拉出来的二胡音域宽广,极富张力,音色或含蓄委婉,或高亢激昂,既能表现低回婉转、如泣如诉的细腻独白,也能表现行云流水、策马奔腾的华彩乐章。

Image

(李振芸老师学生参加二胡表演)

Image

李振芸的二胡老师,系著名二胡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奏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音乐指导、乐队指挥、高级职称评委、中国二胡学会副会长——周维先生 。

Image

(周维先生百度百科简介)

5月12日,周维先生莅临八和书院国学馆,进行参观、交流、指导,他认为八和书院是一片国学文化净土,孩子们理应放下手机、游戏机,到书院里来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洗礼和熏陶,并对八和书院赞誉有加!

Image

(周维先生与八和书院相关领导交流)

每当提及恩师周维先生,李振芸老师总是那么的激动与自豪,她坦言是周维先生和她说过,再精湛的技巧也只是为了打动人心,不是靠平铺直叙地喊,而是要靠潜移默化地感染。她带着老师的教诲,在二胡这条路上坚定地一往无前,用二胡的魅力去感染更多的学生,让二胡艺术绵延到下一代孩子们的生命里、血液里。

Image

(李振芸与恩师周维先生合影)

世人知你风华无双,却无人懂你辛酸凄凉。身处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的时代,许多人都曾问过李振芸老师为何选择二胡这门小众的传统民乐?无需回答,因为答案早在她的眼睛里,在她的手指尖,她为二胡付出过,每一首曲子都刻在她的脑海里。

Image

李振芸曾受四川音乐学院教授梁云江先生指点)

 学习二胡的路上是漫长的,这过程中李振芸老师除了周维先生以外,还接受过许多二胡界的“大咖”指点,让其受用一生......

Image

(李振芸曾受著名二胡演奏家宋飞女士指点)

 李振芸老师认为只要按着正确的方法刻苦学习,持之以恒地训练,都将会奏出美妙的旋律。坚持与热爱,是学习任何一门技艺的唯一诀窍,音乐也不例外,希望大家能够在每天坚持的学习中体会到音乐的魅力。

二胡声音是不花哨,不轻浮的,它不是轻飘飘的风,声调基本上是中和之音。听到二胡悠扬的旋律,便想到了黄土高坡,二胡和黄土大地上的农民一样,含蓄而不事张扬,平和而不走偏激,稳稳当当地往前走。芸芸众生在黄土地上酝酿的感情,似乎只有二胡才能拉得动。

为什么民乐这么厉害,反而不受大家的欢迎?

或许是因为偏见吧,但凡存在偏见,都是源于对自己传统文化的一种不自信。

中华传统民乐——二胡,需要传承也要发展,更需要大家的关注和支持。

当然,最重要的

是理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