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耕说字】浅谈豊和豐的区别

 赵文耕 2021-02-06

【甲骨文台历第二十一字,礼,演变】

上周发表了一篇文章,

关于甲骨文台历第二十一字——礼

今天做一个补充,

关键是有些朋友课下问了一个问题:的区别是什么?

如果从简化字角度看,基本上看不出有什么关系,

实际上,在甲骨文写法中,两个字的确有关系,

而且是同源字关系。

如下图所示。

【古文字诂林,豊】

从第一张图片中可以看出,礼的甲骨文写法隶定就是豊。

又是后来的的本字。

而豊又可以指祭品的状态,就是满满的,

这个意思变成了后来的(丰)。

所以,在甲骨文写法中,豊和豐两个字是同源的。

按今天的字来说,就是礼和丰是同源字

【豊的不同古文字写法,古文字诂林】

豊的不同写法中,可以看出来主要两种字形

红圈明显可以看出就是两串玉

篮圈里面的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是一种祭祀用品无疑。

虽然豊和豐同源,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丰的来历有两个。

一个是豐的简化写法,一个就是与豐同时存在的。

【丰,演变,摘自《字源》】

那么这个是什么意思呢?

《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为草木长势丰茂的意思。

则时豐满的意思,所指为礼器中的祭品很满。

这两个字的所指显然是不同的,

但是都有满的意思,而且发音相同。

于是,就把简化为了。

说起这个表示草木的丰盛来,

其实还有一种所指,指的是封土。

比如甲骨文字典中的解释。

【丰,封,甲骨文字典】

两国交界的地方,都会种上一种树

边界内就是自己的封土

从古文字字形中,就是的本字。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字表达的越来越精细,

于是就造成了很多字同源,后来就产生了分化

如果要了解一个字的演变历程

这个同源和分化一定要搞清楚。

否则说不清楚。

从礼而来,再从礼做一个小结。

算是内容补充的第二部分。

在经典中,说到礼的时候,除了说礼乐的必要之外,

还有一点,说的更重要,就是礼之前是什么。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故去彼取此。

老子 《道德经.三十八》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先是有道,然后失道,

失道之后才重视德,后来德也失了。

失德之后又开始重视仁,然后仁也失了。

失仁之后又显示了义,结果后来义也失了。

失义之后才开始重视礼,结果礼也失了。

也就是说,当全社会都开始重视礼的时候,

其实表明我们已经背离道很久了。

如果我们心里有道,才可以不拘小节,

才可以酒肉穿肠过。

心中有道的人,不用拿仁义和礼节去要求约束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